【行為好好玩#127】委屈,一定能求全嗎?

 (圖片來源:網路新聞)

如果有人惡意攻擊你、佔你便宜,你會怎麼做?

 

前陣子喧鬧不已的「冠希之亂」,志玲姊姊以大氣的回應~

『快樂不是一種性格,而是一種能力。笑看風雲淡,坐看雲起時,不爭就是慈悲,不辯就是智慧,不聞就是清淨,不看就是自在,原諒就是解脫,知足就是放下。』

讓大眾對她的觀感,透過這個事件,再次完勝!

 

這讓我想到「六尺巷」的典故。

在安徽桐城有一條巷子,兩邊住著張、葉兩家,兩家人都想多佔一些土地,於是都把牆往外推,沒人想吃虧、大家都想佔便宜,所以鬧得不可開交。

張家人寫信給在朝中當宰相的大家長,請他運用點「影響力」。

 

張宰相這樣回覆家書~

『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大家長表態了,張家人於是讓出了三尺,把牆往後移。

葉家人見狀,深感慚愧,也把牆後移了三尺,於是有了「六尺巷」的一段佳話。

 

讀到這裡,你認為我要說的是忍讓跟氣度而已嗎?

 

多數人遇到同樣的事,摸著鼻子「只好」效法志玲姐姐或張家人,回到你的經驗裡想想,「委屈」一定能「求全」嗎?

還是被人得寸進尺、軟土深掘呢?

 

當你學到了某種回應,有同時留意如此回應的背景嗎?

 

林志玲是「第一名模」,在演藝圈的人脈影響力不在話下。

而張家的主人是當朝宰相,擁有的權位更不用多說。

有如此的影響力與權位,他們的「忍讓」成就了「大氣」的美名。

 

如果同樣的事,掉在別人頭上,卻用同樣的回應,是否會被認為默認了別人的抹黑?或是軟弱可欺的證明?

 

這並不是說,純粹的謙讓與美德並不存在,一定要從如此功利的角度來理解。

真正重要的是,任何表現與回應不能忽略當事人的背景,如果你忽略這個層面,卻用同樣的方式面對別人的攻擊,可能不僅得不到任何美名,反而讓自己萬劫不復。

 

仔細想想,不正是因為志玲姐姐跟張家宰相先有了客觀的「高度」,他們的回應才會被正面理解。

反過來說,如果他們跟對方對罵、或是動用權位取得利益,人們是不是反而會認為他們「失格」、「失態」了呢?

 

一個人的回應是否合宜,絕對不能忽略自己的位置。

好的回應從來就不只是說對了某句話,而是綜合一切考量下,做出富有藝術美感的呈現。

 

文/溝通心理學家 裘凱宇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