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聽一點 #435】凡不合理之處,必有其原因 #影片版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今天我要跟你分享這個主題,叫做『凡不合理之處,必有其原因』。

在我們生活當中,常常有時候會遇到一些事情,剛開始你會覺得怪怪的,說不上來哪裡不太對勁;可是很快的,你可能會告訴自己說,可能是自己想太多,可能是自己疑心病太重。

但是在這樣的狀況底下,可能啊透過時間的證明,你可能沒有真的想太多,你可能是真的有發現一些,不太對勁的蛛絲馬跡。然而你在過程當中,可能你不斷的合理化,你不斷的覺得應該是自己的問題,而別人沒有任何的狀況。

如果你聽到這邊,你有想到自己生活當中,一些真實的例子。包含你可能錯信了一個不太該相信的人,或者是你終於發現,那個過去一直剝削你的老闆,甚至於是那個欺騙你的伴侶。

那麼如果你有回想到這些,或者是你想要預防,自己在未來生活當中,去陷入這種不應該的合理化,或不必要的合理化,讓自己身陷危險的話,那麼今天的分享,會對你很有幫助。

之所以會想要跟你分享這個主題,除了自己在真實教學,和個案教練的過程當中,常常發現很多這樣的個案,有感而發之外呢。其實也來自於我最近讀到了一個喔,在過去美國曾經發生的真實案件。

這個真實案件是什麼呢?它是在1981年的6月17號發生的,在那一天,在紐約的羅徹斯特,早上的11:30分,有一個37歲的人,叫做威廉・葛林芬。

他在家裡呢,不知道任何原因,他先拿起了槍,殺掉了自己的親生母親。然後剛好,當天他家裡的牆壁做施工,他順手也殺掉了這一位壁紙工人。

於是呢,他的繼父剛好也在家,這時候他也拿槍,對準了他的繼父,他沒有殺死他的繼父,他的繼父因為槍傷身受重傷。

他在家裡,做了這一連串的事情之後;離開家,馬上到了兩個街區外的銀行裡面。在這個路上又射傷了一個工人、兩個路人。他走進了銀行之後,馬上抓住九個行員,當成是人質,讓其他人離開銀行。

接下來的三個半小時裡面,葛林芬他射傷了兩個員警,對六個剛好經過的路人開槍。你聽到這裡,你會覺得這是發生什麼事?那別忘了,我剛剛在跟你描述這個事件,它其實是個慘案哦。

那我描述的方法呢,我是把整個事情,從一個全觀者的角度告訴你。可是如果你當下,你是執法人員,你可能接收到的報案,是有人闖進銀行,然後呢開始挾持人質。在那樣的一個狀況底下,你會不會直覺的覺得,它就是一個銀行的搶案?

一個搶匪挾持了人質之後呢,他想要拿到錢,這可能是當時的警方的訊息到此為止,會有的認知,一點都不意外。

於是當天,到了下午的2:30分,葛林芬他要銀行的經理,打電話給警方。他要求這一位銀行經理,去唸出以下訊息:「你們在三點整,到銀行的前門,跟葛林芬在停車場展開決鬥;不然呢他會開始殺人質,把屍體一個一個的丟出去。」。

在過去的經驗裡面,尤其在執法人員的經驗裡面,所有的銀行搶案裡,綁匪不會真正的在最後期限殺死人質。因為這道理很簡單,人質要活著才有用,當人質死了之後呢,這個綁匪他可能也拿不到錢,甚至於他也無法逃離那個地方。

所以呢,綁匪挾持人質,這永遠是要大家認真聽綁匪,提出要求的一個手段。那既然它是個手段,他當然會去威脅說我殺掉這些人,但是通常不會真的殺掉這些人。在這之前,所有執法人員的認知裡面,都認為歹徒要的就是錢、尊重、還有直升機。

那當然「錢」這很容易理解;「尊重」,你想想看,在那樣的一個孤絕封閉的狀況底下,他當然很希望執法人員,好好的尊重他的要求,並且滿足綁匪要求。所以「尊重」也能夠理解。最後「直升機」,就是我拿到錢之後,要有命逃跑嘛。

所以呢,這是這整件事情到此為止,所有執法人員他們的認知。好!到了當天的三點,這時候發生什麼事?葛林芬他要一個29歲的人質,叫瑪格麗特.摩爾,走到銀行的玻璃窗前面;於是呢,葛林芬開槍殺了這個人質。

別忘了,他前面開的條件,就是他在三點的時候,要在停車場跟警方決鬥。所以呢,他做了這個行為,他殺了這個人質,現場的所有的警察、所有的執法人員,都嚇呆了,想說怎麼會發生這種事?

因為,完全跳脫出他們過去,處理銀行搶案、銀行搶匪的認知框架;怎麼會有銀行搶匪,真的殺掉了人質,而且用這樣的殘忍的殘殺手法?
所以,到了這一刻所有人才終於意識到,葛林芬要的不是錢,要的也不是尊重,要的也不是能夠成功的逃跑,那接下來的事情怎麼發展呢?
葛林芬殺掉這個人質之後,他就自己走到銀行的落地窗前面,讓他整個人暴露在對街的狙擊手的視線之內,那他自己本身知道,那個地方有狙擊手。

因為警察在佈建攻堅的過程當中,葛林芬還曾經朝狙擊手開槍;所以葛林芬比誰都還要清楚,那裡有狙擊手,而他又故意讓自己呈現在,狙擊手的射擊視線範圍之內。

如果先不談葛林芬,為什麼要做這樣的事情;這個時候,你如果是對街的狙擊手,如果你是警方的指揮官,這個時候趁這個機會,是不是一搶就把葛林芬掛了?

的確,整件事情它的落幕,就在狙擊手扣下扳機的那一刻,葛林芬就死在了銀行裡面。但是在整件事情你聽到這邊,你仔細想一想,這是一樁搶劫案嗎?葛林芬他是一般的搶匪嗎?那葛林芬他究竟要的是什麼?

其實如果在過去,所有的銀行搶案裡面,這些搶匪,他們永遠都很愛講電話;因為別忘了他在銀行裡,感覺起來他是挾持了人質,但他也讓自己陷入,一個很孤絕的狀況裡面。

在這麼孤絕的狀況裡面,所有的銀行搶匪,他人性裡面有一個最底層的需求,叫做他還是希望跟外界聯繫,並且希望外界滿足他的要求,不管是錢、不管是尊重,還是逃跑部分。

可是這個葛林芬,你會發現,他幾乎不主動的跟警方做任何的聯繫,就算有聯繫,他還是請銀行經理打電話給警方。所以呢,這樣的一個行為,它在過往的認知框架裡面,是非常的反常的。

而且呢,這個時候,警方在整個案件的發展過程當中,也試圖的好幾次,打電話進銀行,而葛林芬都匆匆的掛斷,都幾乎沒有談任何太多、太有價值,太有資訊交換義意,這樣的一個部分。

另外,你回想一下這整件事,葛林芬他都沒有開口要任何一毛錢,他已經先殺掉了好幾個人。所以你仔細想想,這是一般的搶案嗎?葛林芬是一般的搶匪嗎?葛林芬要的,是一般搶匪要的嗎?

可是你會發現一件事,這整件事情,為什麼會演變到這麼悲慘的狀況?當警察在接到報案的那一刻,他們的認知狀況,他們對於這整件事情的理解,是不是都停留在,這是一般的銀行搶案?

問題就在這裡了,所以當我們回想這整件事情的時候,我們重建一下現場。葛林芬他的行為,完全不符合在一般認知當中,所有的搶案跟搶匪會有的前提。

也就是說,當你理解他整個行為的時候,他完全不符合,我們過去所認為的認知框架。但是這些執法人員,卻一直使用原本的認知框架。也就是把它當成是一個搶案來處理,導致這個悲劇的擴大。

在這個慘案發生之後,後面有很多的研究,包含犯罪心理,包含刑事偵查的相關的研究,到最後他們得出一個結論,葛林芬他其實是借警察之手自殺的一種現象。

「借警察之手自殺現象」,所以如果這整件事情,你用借警察之手自殺,這樣的一個認知框架,去套回他從那一天早上,一路以來的行為;你有沒有發現,他的所有的行為跟表現,是不是就合理了。

這個就好像是,為什麼後來民航機的駕駛人員,經常要做定期的精神鑑定?一樣啊,過去就曾經有民航機的飛行員,他因為自己不想活,但是呢,他又不希望背負一個「自殺者」這樣的一個名號,離開這個世界。

所以呢,他就開著飛機,載著整飛機的乘客去撞山,去造成一個現象,叫做他不是自殺死亡的,他是死於空難的。

當然,我今天要跟你討論的,不是這些想要借著別人的手,或者借著別的歸因,來讓自己死掉,讓自己能夠完成自殺,這個意念的這些人,他們的精神狀態是如何。

今天真正重要的事情,就是我跟你討論「凡不合理之處,必有其原因」。只是現在這一句話,你回頭想想,不合理之處,我們是不是首先要能夠發現,「不和理」到底在哪裡?

你看喔,回到今天我們談的這個例子,事實上當下幾乎所有的執法人員,他們都沒有發現,葛林芬言行舉止的不合理。所以呢,第一個部分,叫做你有沒有能力,先發現這些不合理?

發現了這些不合理之後,接下來要有意識的阻止自己,把這些不合理的狀況合理化。因為我前面所提到的,你看,可能過去你曾經跟到了一個會剝削你的老闆,但是在過程當中,他其實有很多不合理的言行舉止,但是你不斷的把自己「合理化」。

你可能會覺得說,其實老闆壓力也很大,或者是啊老闆是為了考驗我,給我很多的機會;但是你可能很少反過來去想,如果一個真要考驗你的人,他除了眼前當下的行為選擇之外,難道他就沒有別的行為選擇了嗎?

他為什麼一定要選擇,這樣的一個行為,或這樣的一個狀態;那麼如果他真的是要給你機會,當你不斷反覆的證明,努力去完成他的要求的時候,他有真的給你嗎?

或者是他至少有表示出,起碼的回饋跟善意嗎?你會發現哦,第一個,我們經常在第一時間,是沒有發現「不合理」的。

因為我們很習慣的,用自己過去的認知框架,去想現在事情,要去預測未來;我常常說喔,你用「過去」的想法,想「現在」的事情,要去「預測未來」,如果會準的話,每個人都半仙了不是嗎?

所以,到底要怎麼樣發現別人,或者是我們今天所處環境,很多的狀態、很多的言行舉止的不合理,這是需要學習的。再來,最重要關鍵叫做,你不要先自己合理化。

但是,我這邊要提的,也不是你要把別人「妖魔化」;而是你有沒有先發現「不合理」之後,去找到不合理「背後」的原因啊。就像葛林芬,他的很多行為狀態,跟一般典型的搶匪對比起來,是不合理的。那它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當你開始看到了「不合理」,並且去思考,那個原因可能是什麼的時候,可能當下有經驗的執法人員,就有很高的機率,能夠揣測出他有沒有可能是自己想死,但是他又沒有勇氣,拿槍朝著自己的太陽穴,開下去。

所以呢,他用這樣的方法,讓警察把他掛掉。你看喔,這樣的整個思維,討論到這邊;回到你我的生活,可能都會遇到的狀況。

我假設一個狀況好了,假設你代表你的公司,跟對手的公司,進行了一個曠日費時的談談。這個談判花的時間非常、非常的長,可能花半年到一年,甚至於讓你在半年到一年的時間當中,把你搞得精疲力盡。

而且讓你這半年到一年的過程當中,睡也睡不好、吃也吃不好,總而言之,把你整個人搞的累翻了就對了。這麼曠日費時的一個談判過程,你是這樣的燃燒自己,而對手公司的談判代表,也是這樣子燃燒自己。
你想想看,在合理的狀況,你們談了半年到一年,終於要拍板、要定案了。你真的入戲一點喔,在那個狀況底下,在確定要定案的那一刻,你會有的「合理」反應是什麼?

你會舉起雙手,然後「萬歲!」會這樣嗎?你想想看喔,仔細想想喔。還是你會「厚厚,終於要定案了吼!」,你會有這種得意的笑嗎?

還是第三種,因為你花了這麼多時間,因為整個曠日費時的過程當中,消耗了大家,幾乎是所有的時間跟精力。

所以,終於意識到可以定案了,你反而第一時間,不會有舉起雙手,也不會有得意的笑,你反而會做什麼?叫做,鬆一口氣「(嘆氣)終於要定案了!」。你想想看,最後一個行為表現,是不是才是合理的?

然而這個時候,假設你看到你的談判對手,他呈現的不是這種合理的反應。反而是得意的笑,或者是那種彷彿精力還很旺盛的舉起雙手,大喊「萬歲!」這個時候,你有沒有那個敏感度去思考,這樣的不合理,背後意味的是什麼呢?

如果對方展現出來的,是「得意的笑」,這背後的原因,有沒有可能是「你上當了」呢?

倘若你沒有發現這些,倘若你沒有這些敏感度,你可能在簽約的最後一刻,你都不會去好好的去檢視,到底你們簽的是什麼、到底你們答應的是什麼?

所以第一步,如果你沒有發現,這是「不合理」,後面的很多被欺騙、受傷害,這是自然而然可以理解的啊!在我們行走江湖的過程當中,具有這樣的「敏感度」,是不是一個很重要的基本素質?

然而,聽到這邊哦,我要告訴你的,或我希望你養成的,並不是那種好像杯弓蛇影啊、驚弓之鳥啊,這種懷疑東、懷疑西的,這樣的一個狀態。因為,當你的人生活到懷疑東、懷疑西,其實也是很辛苦的。

比較重要一點是哦,其實你怎麼看懂別人的行為,是否不合理;你怎怎麼聽懂別人說的話、表述是否不合理,這是可以學習啊!

它可以透過有效的觀察跟傾聽,這樣的技術的養成,它可以讓你開始發覺,到底有什麼部分是不合理的,而它不合理在哪裡?而你如何找到背後的原因?

注意喔,我常常說「不合理」有它背後的原因,我沒有說「不合理」對方就是壞人,這是兩回事。

可是那個原因,當你能夠重建之後,你會發現,就像我們在真實生活當中,當我們說出一些口不由心,言不由衷的話的時候,這代表你一定是要從欺騙做為出發點嗎?

你可能會在某些時候,說一些白色的謊言,或者是你可能會在有些時候,刻意的去隱藏一些,不想要讓對方知道的訊息,那為什麼不想要讓對方知道?

你可能有面子上面的顧慮,這都是可以理解的;這都是人之常情,你會如此,別人也會如此啊!但現在的關鍵就在於,我們沒有辦法先去合理化對方,他到底是出於善意還是出於惡意?

那比較重要的部分,就叫做你必須要先養成,自己觀察跟傾聽的能力。當你看到、當你聽到「不合理」的時候;這時候透過有效的問句、有效的詢問、有效的互動,你才能夠去澄清跟重建,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那就算別人,他打自內心,從一剛開始就是要誆你、就是要騙你,你起碼退一步,知道怎麼保護自己。然而如果你遇到多數人,他並不是要誆你、並不是要騙你,你才能夠透過這樣子澄清的過程,進一步的跟值得的人,達成重要的共識,不是嗎?

所以,我談到這邊,我很鼓勵你喔,如果你聽完這一段很有感覺,開始呼應到你真實人生當中,你開始深刻的覺得,真的要去長出一個正確、有效的觀察跟傾聽,還有透過有效的問句,創造出共識的可能,這樣的能力的話。

那麼我在今年,最後一期『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這一門課,會對你很有幫助。今年的最後一期『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它會在11月6號開課。

這一門課呢,會透過「望聞問切」這四個步驟的有效學習;透過系統化的方法,讓你開始真正的長出,觀察別人的行為是否合理,傾聽別人的表述是否真實。透過有效的問句,去重建它背後的原因,並且有效的達成共識。

透過這樣子有系統學習的過程,讓你長出必要能力,進入這一門課教室的學員,來自於各個階層、各個領域,所以我很相信一件事喔,不管你現在的身份、角色、位階,到底在哪裡?

有些必要的能力先養成,它一定會對你造成決定性的幫助跟影響。我很期待,能夠在11月6號的教室裡,見到你。在我錄這一段內容的同時,這一門課的名額,也已經在倒數了,所以希望你能夠把握機會。

更希望我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跟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