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聽一點 #491】你想得到一個藉口?還是一份力量? #影片版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今天我要跟你分享這個主題,叫做『你想得到一個藉口,還是一份力量?』。

我用幾個問題,先邀請你思考一下喔。不知道你會不會有一種心情,就是只要你親近的人,對你提出一些你不想要的要求,你就會說對方「情緒勒索」你。

或者是面對一些自己「不想面對」的挑戰,你可能就會說:「因為我是『高敏感族群』,所以我不合適。」如果你是這樣的人,而且你也不覺得這是個問題,那麼這段內容,你就可以忽略了,不要浪費時間。

但是,如果你常常會覺得哦,你只是提出一個「邀請」,對你的朋友、對你的家人;而你的朋友跟家人,就會覺得你是在「要求」。

甚至於,用「情緒勒索」這四個字指控你的話,或者是對有些人,你會覺得很厭煩,尤其是那些把「內向」或「高敏感」這些詞彙,當藉口的那種人。

他們面對挑戰,甚至於連「試」都不願意試,然後就把這些「標籤」,當成是逃避責任的免死金牌。如果你聽到這邊,點頭如搗蒜的話,那麼這段分享我先聲明哦,它不一定能給你解決方法,但是一定會讓你知道,可以「怎麼想」這整件事情。

怎麼思考、怎麼想,為什麼那麼重要?因為,如果回到你的真實生活裡面,有太多的變化跟細節,而這些變化跟細節,任何因素的改變,它伴隨著最適當的解決方法,都會跟著調整。

所以呢,不管你在面對人生的任何問題,只要有任何人可以宣稱,他可以給你「答案」;那這時候你都要小心、保留一點。因為他不是你啊,他怎麼知道你會發生什麼事呢?

尤其是那些喔,號稱要給你「答案」的人,他根本不知道你的生命的背景,那這樣的人我說喔,他不是「神」,通常是「神棍」;請你特別小心喔。

好~回到你身上,任何事情你知道「怎麼想」,它會有兩個好處。第一個是什麼?如同我很喜歡講的一句話,叫做「問對問題會比找到答案,來得更為重要。」當你知道怎麼想的時候,才不會畫錯「重點」、不會越努力越挫折。

而第二個好處就是喔,當你知道怎麼想的時候,你等於是擁有了「一支釣竿」,而不是只得到「魚」。我們生命是千變萬化的,如果我們依賴別人給我們魚,也就是給我們「答案」;而不教我們「思考」,那麼我們只會越來越依賴這個人。

最後呢,這樣的「依賴」就會變成「控制」。如同我曾經跟大家分享過很多的主題,跟「控制」有關的。所有的扭曲,甚至於是歧視跟暴力,都是從「控制」開始的。

所以,關於「控制」這個主題,我這裡就不贅述了;大家有興趣,可以看我們過去所製作的影片。

來~言歸正傳,我們到底可以怎麼想,尤其在面對這些「標籤」跟「藉口」的時候呢?其實我先分享,一個加拿大勞倫森大學,神經心理學家麥克.帕辛爾,他的研究。

透過這個研究,我來繞個圈讓你想一下,到底這件事怎麼想。他的研究的主題是什麼?叫做「撞鬼經驗」。可能你聽到這邊喔,就已經覺得很有趣了喔。

他認為呢,所謂的「撞鬼」的靈異經驗,是因為我們的大腦,被微弱的磁場刺激,造成我們大腦運作失靈的反應,所以,他做了一系列的實驗。

他的方法是這樣哦,他找了好幾個受試者進入實驗室,請他們舒服的坐好,戴上一個特製的頭盔,蒙上眼睛,然後放鬆40分鐘。

這個頭盔裡有特製的線圈,然後通電,會在受試者頭部的四周,造成微弱的磁場。有時候磁場會集中在頭的左邊,有時候會在右邊,有時候圍繞整個頭部。

經過了40分鐘之後呢,拿下眼罩,然後問這些受試者:「你感覺到什麼啊?」他們用問卷的方式,去瞭解他們的感受。

而這個問卷上面的選項有,比如說「存在感」、「鮮明的畫面」、「特殊的氣味」、「在性方面的興奮跟刺激」,還有「和上帝面對面」這種特殊的感覺。

然後,經過幾年的實驗,很多人都參與喔。帕辛爾他就宣稱,有80%的人勾了至少一種「感覺」,甚至於有很多人勾「以上皆是」;就是我剛剛講的那些,他們都有感覺。

然後有一些科學的紀錄片,也都提到這個實驗,有很多主持人跟記者,也都戴上這個神奇的頭盔,希望能感受到跟神對話的感覺。結果呢,他們都沒有失望,有人覺得自己的腳喔被拉住,有人覺得自己靈魂出竅。

但是呢,也有一些人沒有感覺。像是一位很有名的演化生物學家,他也是一個無神論者,叫查理.道金斯。他完全沒有感覺,他有一點失望。

僅管如此喔,有人沒有反應,但帕辛爾的理論他受到普遍的認同。一直到有一位瑞典的心理學家,叫佩爾.格蘭奎斯特。他的實驗之後呢,大家對於這個觀點才改觀。

他懷疑帕辛爾的實驗對象,是因為先知道這個實驗,就是要檢測靈異經驗嘛。所以,他們可能是先被「暗示」,被暗示之後會有這些反應,而不是這個磁場的影響。

所以呢,他為了排除暗示的效果,他借了帕辛爾的頭盔,讓大概只有一半的受試者,是啓動線圈的。那基本上這些受試者,跟實驗操作的人,都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啓動磁場。

這就是我們在實驗裡面,叫做「雙盲測試」。結果發現喔,根本不是磁場的關係。他們做的研究有三個人說,他們感覺到強烈的靈異現象,哇~光影啊、晃動啊…但是其實這裡面有二個人,他是沒有啟動磁場的喔,就是載著頭盔,然後沒有通電的喔。

然後,還有22個人說他們有體驗到輕微的靈異現象,跟剛剛比較起來沒有那麼的誇張,但是這裡面卻有11個人是沒有通電的。他們卻感覺到有這樣的感受。

那當然啦,對於這個實驗的祖師爺,叫帕辛爾。他事後就反駁,他說喔你們這些受試者只接觸15分鐘,或者是呢,你驅動這個磁場的電腦作業系統不一樣,所以改變了磁場的性質,於是做不出我原本有的結果。

但是,事實上真正的關鍵是什麼?這些有靈異體驗的人,他連磁場都沒有打開啊,這才是「前提」嘛。所以如果開都沒有開,他們卻宣稱有看到、有感受到,這些超自然的經驗,或者是超凡的經驗,你不覺得很奇怪嗎?

其實,格蘭奎斯特他的研究,是在2004年的事情。那一直到了幾年之後,到了2009年,有一個研究更慘,更是把原本的研究,狠狠的踩下去。這個研究是倫敦金史密斯學院的心理學家,叫克里斯.法蘭區他的團隊。

他為了研究這帕辛爾的理論,是否正確;他就把線圈藏在白色的房間,就是一個空房間的牆的後面,然後讓受試者在裡面走動。

有79個人進去,這個所謂的鬼屋。因為線圈在牆的後面,然後通電嘛,然後每個人待50分鐘的時間。然而卻只有一半的人,在進去之後有啓動這個電磁場;所以呢,有另外一半的人進去歸進去,但是是沒有通電的哦。

然而呢這些受試者,跟當場的實驗操作者,他們都不知道,這個當下是否有開啓磁場、是否有通電。就是符合我們一般所說的「雙盲測試」的一個基本原則。
結果發現呢,這個「磁場」跟「靈異體驗」,一點關係都沒有。其實聽到這裡,你仔細想一想喔,你在用吹風機,或者是看電視的時候,其實這些磁場,會比帕辛爾的頭盔更強啊。

所以,如果帕辛爾的理論是正確的,那我們是不是在照鏡子、吹頭髮的時候,都會看到鬼啊?那當然開個玩笑喔,你平常吹頭髮看到的鬼,可能是在提醒你,你該好好保養皮膚了…好跟你開個小玩笑喔。

所以,談到這裡你發現了嗎?當我們被某些外在的環境,或者是某些「標籤」先暗示,「靈異經驗」啊…等等的,先暗示之後,你就會很容易朝向「暗示」的方向,去解釋自己的一切。

甚至於,去創造自己的感受哦,就像是剛剛說的靈異體驗的研究,無論你怎麼研究、研究的方法是什麼;你可能進入這個研究現場的時候,你心裡就已經被暗示,而且準備好要「配合演出」了啊。

這個在心理學,也有一個相關的說法,叫做「觀察者效應」。但是我在這裡更想討論的,就是除了我們被「暗示」的「配合演出」之外;更重要的是,你會不會主動的去找一些「標籤」,來合理化自己的思維跟行為?

儘管它可能是不合理的。比如說,你可能把「情緒勒索」當成是你逃避在關係裡面,你必須承擔負起一些責任的擋箭牌。

或者是,你把「高敏感族群」這個詞彙,當成是你逃避人生裡面,你必須培養一些必要能力的防護罩。就像是那些,沒有開啓磁場的狀況底下,卻宣稱自己有靈異體驗的人。

或者是,換另外一個角度。就算開了磁場,也不必然的會有「靈異體驗」不是嗎?所以呢,就算啊你真的是被別人「情緒勒索」了;就算你真的是屬於那種「高敏感」的族群。

然而這一切,就等於你是一個無助的受害者。或者是一切的辛苦,都是別人造成的嗎?或者是你就因此注定,沒有辦法做一些突破,面對某些挑戰,是這樣子解釋的嗎?

你可以想一想哦,所以到這裡,你可能會想到身旁的一些人,然後拍大腿說:「對~那個誰誰誰就是這樣,他老是這樣子,老拿『高敏感』當藉口,然後不然就動不動說,我情緒勒索他。」。

然而,如果你有這種感覺的話,我希望你喔先反觀自己。你自己會不會也用另外一種方式,拿著雞毛當令箭呢?用這些「標籤」來合理化自己,或者是給自己當藉口呢?

比如說,你因為工作忙,而沒有辦法陪伴孩子;或者因為時間少、距離遠,而沒辦法進教室學習。再不然就是因為年紀大,沒辦法改變;或者是因為年紀小,而沒辦法承擔責任。

因為你是男性就怎麼樣,因為你是女性就怎麼樣。你有沒有發現,我剛剛這一串跟你分享,我們似乎喔,尤其是人類,很習慣拿一些「標籤」來解釋自己,尤其是「合理化」自己的逃避。

所謂的「工作忙」、「距離」、「年紀大小」、「性別」…,這些是不是某種程度上,跟前面所提的「情緒勒索」、「高敏感」,是不是都是標籤呢?

可是或許你會吐槽喔,你說不是這是標籤,這是事實啊,我真的是這樣。那如果你是這麼想的話,我不會反駁,我要邀請你思考一下,那真正的「本質」是什麼?

如同我前面所說的,這一段是要邀請你思考的喔。如果你真的想要圓滿關係,你應該想的是,我在這段關係裡,我真正要的是什麼?如果這段關係裡能得到的,那就好好面對、好好溝通啊。

而不是先把對方推到「加害人」的位置,你就是勒索我,讓自己變成其實是「強勢受害者」喔。因為「強勢受害者」的意思,就是說都是別人勒索你,所以你不快樂,千錯萬錯可能都是別人的錯。

然而,如果這段關係,他沒有辦法給你要的,那麼你也要負起另外一個層面的責任,這個責任就是你要設下「界限」,跟這段關係說再見。而不是企圖讓自己在錯的人身上,要找到對的對待,這是不可能的啊。

所謂的「敏感度」其實也是這樣啊,我們是不是應該先問自己,自己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透過什麼樣的管道跟途徑?

如果別人真的打擾到「高敏感度」的你,其實我自己也是「高敏感」的人,而我們是不是就要有責任,讓相關的人知道,怎樣對待自己、對待你,是可以的。
而不是在別人頭上,貼上「高敏感」,我是「高敏感」,你看到了嗎、看到了嗎?

如果你是這樣的話,就不知道怎麼樣跟你相處,可是你讓別人知道,怎樣跟你相處是你的責任啊,不是對方本來就應該要會的,哪怕他是你的伴侶,沒有本來就應該這件事誒。

如同我前面製作過的內容,比如說像「內向人如何做好外向事」。因為,我自己認識我自己嘛,所以我更需要為自己負起全部的責任,讓別人能夠跟我合作,我千萬不會拿「內向」或「高敏感」當成是一堵牆啊。

因為這樣子,其實你並沒有隔開干擾。然而,你的牆上其實寫滿的都是「傲慢」啊,喔因為這樣子,所以就不行嗎?

如果再回頭說「學習」,如果你真的想要改變,「距離」跟「時間」會是問題嗎?或許是、或許不是,你可以想一想。

其實我的每一期課程,都來自「各地」,各地特別括號喔,因為真的有些人從很遠的地方來。但是呢,我也卻常常收到很多的訊息,告訴我:「啊唉~老師啊,我好想學習,可是我真的住好遠。我住在新北市的可能某個行政區,可能中和跟鶯歌…。」

突然之間,我聽到這種話,我不太知道該怎麼跟他說,因為我有不少學生是從花蓮、屏東,他們每個禮拜來台北上課。所以真正的關鍵是什麼?是「距離」嗎?還是我們有多想要「改變」?

我常常說喔,如果有們沒有掌握這些本質,我們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費力氣的。掌握本質其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就像我剛剛分享的,可能很多人心臟就會漏跳二拍,想說啊老師是不是講我?

其實我沒有必要講任何人,因為我可能不認識你。然而事實上,我們回到今天,我們的世界,這是一個充滿「標籤」的世界。

那麼這些「標籤」是讓我們可以有很多的藉口,還是我們透過認識這些,能夠長出自己的力量,去改變、去創造自己的人生呢?其實這是可以想一想的喔。

那如果回到我身上,我是怎樣學著去掌握這些本質的?我想呢,能夠讓我一步一步的去靠近「本質」的一個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兩個。

第一個,叫「好奇心」;第二個,叫做「質疑的精神」。

就像我今天分享的實驗,後續的研究者,他們的好奇心跟質疑的精神,去破除了這個磁場導致靈異經驗的說法。那如果「磁場導致靈異經驗」,這個說法是成立的,那我們每天滑手機,不就都在「撞鬼」嗎?

再開一個玩笑喔,那還是你打開手機,裡面都裝的鬼,那這我就不知道了。因為,如果回到一個很基本簡單的邏輯,其實不管是我們用吹風機、用手機,這些磁場其實都比我們以為的很多情況,這些磁場還來得更強誒。

所以囉,如果我們沒有這個素質,我們就很容易的,去拿一個由別人創造出來的「標籤」來解釋自己的一切。

這個在本質上,跟相信星座運勢,他其實並沒有差別。有時候喔「星座運勢」你說哇~這專家好準,其實說白了很多,心理學告訴我們,不是他們準,而是我們配合演出啊。

我們先被「暗示」了,所以我們「配合」了。所以生命說到底,你對自己有沒有「好奇心」?你對這個世界告訴你的一切,有沒有質疑的精神?

如果沒有,那你所接收到的一切「標籤」跟「名詞」,都很有可能會變成是你的藉口,好可惜。但如果你在一方面接收這些標籤、名詞;而另一方面,願意保持「好奇心」,更願意去質疑,然後去印證。

那麼恭喜你,這些訊息尤其在這紛雜的世界裡。你會因為這些,長出自己的力量。因為你去面對了、你去印證了。

其實這個世界最不缺的,就是這些「標籤」、「解釋」跟「說法」。然而這些標籤、解釋、跟說法,其實是要引導我們思考,並不是要把我們框定在,特定的概念裡。

反而因為這些「標籤」、「解釋」跟「說法」,讓自己活小了自己的生命,讓自己變得動彈不得、沒有彈性,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償失。

所以,在最後再次邀請你思考一下,你想要得到的是一個「藉口」,還是一份「力量」呢?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在這裡跟你分享兩門課程的訊息。

第一個,就是如果你對於今天所提到的這些狀況,有很多人經常喜歡拿一些「標籤」來搪塞你、來調包你的問題;你必需要跟他們達成共識,你也必須要跟他們相處,去處理相關的人事物。

那麼如果你有這個困擾,想要跟需要的人,達成必要的共識。那麼我在明年3月8號,所開課的『高難度對話』課程,它會帶給你很大的幫助。

然而,如果你關注的是你自己,你想到的是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去吸引到這些,可能在我們身旁讓我們辛苦的人。他們到底是什麼原因,會用這些標籤來貼在我們身上?或者用這些標籤當擋箭牌?

注意喔,我不是要跟你區分,到底是誰的問題、誰的錯?區分誰的問題、誰的錯,從來就不是在「解決問題」,它是在「製造問題」。

而是我希望,就如同今天所談到的「思考」。你想要把注意力真的放在自己身上,去思考這一切的源頭,有可能別人的對待是自己造成的。然而,在這一切都保留在一個,有待發現的狀況底下,你想要真實、如實的還原,去發現的話。
那麼我很鼓勵你,我們在明年4月22號,開課的『CIA通達力』課程。這是一門,很值得你好好把握、學習,而且可以好好認識自己、看待自己,的一個重要的學習機會。

相關的課程連結,在我們影片的說明裡都有。我很期待有一天,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