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回應力學員分享》相遇.生命的美好―「我陪你」的意願與方法~山林水環境工程 環境教育組副組長 小雍

這是我第二次參與《人際回應力》課程,心中有很多感動,也有更深刻的體會。

 

【方法的深化學習】

 

在這堂課收穫了很多,有感受的,有方法的。後者,例如:用來了解對方及其脈絡的5WHB思考與示範;準備、澄清、聚焦及移動的步驟及現場示範;共同點、同在與回應的CPR概念說明;安心(確定感)的非語言及語言訊息的說明與互動體驗。

 

這些說明、示範與互動體驗,都讓我更具體了解人際回應的知識與其應用過程,學習也因此更為深刻。

 

【過往的經驗回顧】

 

除了方法的學習,課程裡,也有引起我心中漣漪的地方:我回想起日常生活,當自己、家人或在乎的人快樂、疑惑、憤怒、恐懼或悲傷時,我有做到同在嗎?對方有感受到我的陪伴嗎?

 

我有好好地、深刻地去了解對方嗎?遇到對方有情緒時,我有去深化快樂、澄清疑惑、稀釋憤怒、放慢恐懼與承接悲傷嗎?情緒是讓我們靠近和陪伴對方的機會。

 

但是,我是否有好好地靠近、好好地陪伴對方呢?或是,我可能已經把對方推開了呢?

 

當時,我只想解決問題嗎?當時,我有陪伴的意願嗎?如果有,我有好好陪伴對方嗎?如果沒有,是什麼原因呢?而陪伴的對象除了對方,我有好好地陪伴自己嗎?

 

我心中回想著許多陪伴的經驗。如果說,有意願沒方法,就可惜了;但如果是有方法,卻沒意願,那也是白搭。

 

「意願」呀﹗生活中必然遇到許多事件,那時,我們可能快樂、可能疑惑、可能憤怒、可能恐懼,或是悲傷,如果在那當下,有人「願意」陪伴我們。感覺一定很好吧。

 

【我陪你的意願~情感交流的動力】

 

是呀﹗就是「我陪你」的這份意願,這是一切的動力吧。所有的方法與行動都是從這裡開始的。

 

就像課堂上,老師曾提到,「我們對自己、對家人及對在乎的人,有多少時候有情感交流,而又有多少時候,只是時間過去,我們就只是生活在一起而已。」。

 

是呀﹗如果我們只想解決問題,沒有理解和聆聽的「意願」;如果我們當評審,沒有承接的「意願」;如果我們冷眼旁觀,沒有靠近的「意願」;如果我們驚恐、想逃離,沒有安定自己的「意願」――那麼,與對方疏離或與自己疏離,都是必然的吧。

 

溫故能知新,這次重回「啟點」學習讓我對「回應」有更深刻的感受與清楚的認識。謝謝「啟點」提供的學習機會。

 

我相信,帶著這份理解,在生活中行動與調整,一定會開啟更多的可能性,讓自己與更多的美好相遇。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