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侶爭執「你改,我才改」這題怎麼解?|【心理敲敲門#163】
00:00:00 另一半進入「哥布林模式」
朋友的伴侶以前會跟著他,吃完東西就收拾、每週做一次家事,40歲後,卻開始進入「哥布林模式」,在沙發周圍散落零食、物品,一個月最多整理一次環境。(哥布林模式:一切的生活習慣,以最舒服的個人感受為主)
朋友認為伴侶放縱、懶惰、無可救藥,不管她生氣或好言相勸,對方都不為所動,於是開始思考,如果總是自己單方面努力變好,是不是就吃虧了?
朋友認為伴侶放縱、懶惰、無可救藥,不管她生氣或好言相勸,對方都不為所動,於是開始思考,如果總是自己單方面努力變好,是不是就吃虧了?
背後的動力:對方願意改變,我才要改變
→ 關係需要兩個人共同經營,你無法控制對方,只能控制自己
如果先不管伴侶,你真正想過什麼日子?
00:05:43 為什麼要改的是我不是他?
-
背後是需要對方聽你的,獲得控制感
每個禮拜打掃一次、達到某種整潔度才行。
-
確認自己的付出不會吃虧,想要公平
「公平」是結果,不是原因
-
公平只會帶來相互尊重與距離感,不會帶來親密
你不會因為分工很公平而愛上同事。
-
關係裡缺乏安全感與親密感,又表達不出自己的情感需求時,只能透過表面上爭吵公平,找到失落的出口、與對方產生連結
-
好的關係,並不是事情公平分配,善意跟安全感,才能帶領彼此找到「覺得公平」的分配方法
願意體諒對方做不到的事、並做到自己能做的,如:媽媽餵母乳,爸爸主動關心媽媽的營養。
00:14:24 「你改,我才要改」背後的相信
-
對方不改變很久了,已經不相信他會改變,所以你也不改
-
不相信關係有可能改善,所以你不想改
-
認為讓事情變好的責任在對方身上
-
沒有力氣改變,也沒辦法承認自己的痛苦,所以說是對方的問題
-
需要花很大的力氣處理關係時,就認為關係沒救了
-
覺得自己無法改變
-
現在相處不來,也不相信未來會相處好
「你改我才要改」的心理動力
-
會這麼說的人,已經受傷很久了,因此看不見希望
-
當你相信伴侶不會改變,對方接收到你的想法,因此不做出改變,某種程度上反而是忠誠的表現
00:19:09 是他不會改變,還是你對他沒有期待了?
-
認定對方是個怎樣的人,看待對方時,就只會看見符合你相信的部分
當你認定對方是懶惰的人,就算他表現勤快一點,你也會找出他懶惰的證據。
-
當你把對方的行為,都當作是人格的一部分,無論對方做什麼,你都會覺得他別有所圖
「你改我才改」沒有簡單的解方
-
改變不需要兩個人同時開始,只要有一個人做不同的事,關係就會有新的可能
-
關係不惡化,就是一種進步
-
試著做對關係有幫助,而且你也喜歡的事情,因為勉強自己做不喜歡的改變,可能會加倍感到更受傷
-
如果意識到自己受傷了,先接住自己、把專注力放回自己身上、把自己愛回來,關係或許就有更好的流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