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想法決定你賺多少?如何投資才能賺得久?|【做時間的朋友#9】
00:01:42 做多&做空,哪個風險比較高?
做多 vs 做空
-
賭股票漲(做多)或賭大盤指數跌(做空),賭對了就會賺錢
股票 vs 期貨
-
正常的股票是花一百萬,就會買到價值一百萬的股票;期貨開槓桿可以「本小利多」,花十萬能買到價值一百萬的股票,但其中九十萬是「跟券商、期貨商借的」,所以可能一秒致富,也可能一秒出局
-
開槓桿的人大多是賠錢的,只要跌一點點,就可能賠很多,甚至連本金不夠賠
-
期貨是比股票更進階的領域,除了要有很專業的知識,還要有很好的操盤心態
-
股票再怎麼跌,最多就是把投進去的錢賠掉
「做多」的勝率、獲利率,比「做空」還高?
-
從風險、複利效應和數學原則看,買股票、做多比較容易賺錢
買股票做多,遇到連續漲停板,抱得越久複利效果就越好;如果做空,遇到連續跌停板,股票只要一跌到0就沒得賺了。
→ 做空會越賺越少,做多則沒有上限。
00:09:36 從投資看心理:要悲觀 or 樂觀生活?
悲觀,讓人「比較不會死」
-
悲觀地活著,可以預防壞事發生,並在真的發生壞事時,可以比較快反應
-
悲觀會讓人無法「創造」,因為會認為沒有意義,只把專注力放在壞事上
樂觀,讓人「活得很精彩」
-
樂觀能讓人「創造」新東西,帶給生命樣的新變化與回報
00:11:34 如何知道你的投資決策是否正確?
-
不能用單一事件的賺賠,歸納出未來所有的決策標準
-
以時間點區分投資類型,分為長期存股、短期當沖、中期波段價差,在某個時間點買在某個價格,對短期當沖來說可能是錯的,但對長期存股卻可能是對的
你買的某支股票一開始有漲,但後來跌了,如果你當初決定長期存股,讓股票繼續放著、等他漲回來,你就可以賺到錢,也證明你的決定是對的;但如果你是做短期當沖、當天就要出場,你就可能會賠錢,也代表你的決定是錯的 。
考量你的投資,佔據總資金多少比例
-
如果你將「一部份的資產」,拿來買一支股票做為長期存股,但買進後股票馬上跌了,於是便賣出股票。這個操作和你原本的規劃不同,因此是個錯誤的決策
-
如果你將「所有資產」,拿來買一支股票做為長期存股,結果股票開始大跌,選擇賣掉就會是對的決策,因為要以「保命」優先
※ 長期存股並非用「停損」控制風險,而是透過「資金控制」。
投資勝負的關鍵是「修心」
-
投資決策沒有絕對的對錯,正確地決策步驟,比單次的賺賠更重要,否則就只是憑運氣做投資
-
對照你的策略與資金部位,股票的漲跌才會有意義
-
修練心智、不受外界的影響,才可能做出符合你標準的投資決策
00:18:18 從投資看心理:離婚到底是好是壞?
-
如果無法跟對方好好相處,一有衝突就想逃,沒有去經驗關係中要學習的事情,離婚就是不對的
-
如果你在關係中已經努力過,卻發現彼此仍然不合適,或真的瞭解自己需要什麼,確認單身會讓你比較舒服,於是做出分開的決策,離婚對你來說可能就是對的
→ 無法只用一個行為,就判斷一件事情可不可以、合不合理、對不對,而是回到你內在的評分基準。
00:20:45 投資的結果,如何判定成功 or 失敗?
投資市場賠錢≠失敗
-
如果決策符合自己的標準,但還是賠錢了,並不算投資失敗,但如果「一直」賠錢,就要回頭看自己的標準是否正確
-
隨便買、隨便賺不算投資成功,反而容易養成「看順眼就買」的習慣,並且太過相信自己,可能在股票大跌時堅持不賣,最後一次被抬出場
-
如果認為賠錢=失敗,就無法學習、成長,因為有辦法面對短期的失敗,才能得到長期的成功
→ 慢慢建立自己的投資哲學,願意面對「有時會賠錢」的結果,並且嘗試調整投資策略,就能在市場上待得更久。
00:23:45 如何判斷買進的時間點?
-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符合自己的標準才考慮
-
巴菲特:「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
假設巴菲特看到一間價值80分的公司,但他設定跌到50塊才買,這時公司股價開始跌,大家都開始恐懼了,巴菲特還是不會買,直到跌到50塊時才會選擇進場。
→ 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想要什麼,才能不被外部聲音影響,做出正確的決策。
※ 價值高息基金ETF
=有價值、有高配息(有賺錢才能配股息,因此是獲利在水準之上的公司)
=在有高配息的公司中,選50支最便宜的股票,搭配成ETF
=在有高配息的公司中,選50支最便宜的股票,搭配成ETF
→ 經過長期復盤、數學回測,買「便宜的」公司的股票,幾年後上漲、獲利會超過貴的公司。
00:31:52 從投資看心理:你容易受他人影響嗎?
-
世界不停變化,如果你很容易受他人影響,時常改變自己,要回頭問自己:我到底想要呈現的是什麼樣子?
-
如果你在建立關係時不夠瞭解自己,很容易會因為對方某個特質就被吸引,難以建立自己的擇偶條件
→ 對自己有完整的認識,才不會因為外在的波動、漲跌而有所起伏。
00:34:16 下集預告、新課搶先聽
你和「家」的關係,是幸福、糾結,或有某些地方過不去嗎?或是只要一想到要「回家」,就會讓你感受到壓力?
我們被養育的經驗,形塑了我們現在的想法、情緒、認知,【心理躲貓貓】李玉婷心理師首門線上課程《回家》即將上線,讓我們重新檢視自己和「家」的距離與關係,進而和過去的自己和解、真正懂得什麼是「愛」~
《回家》~深度療癒自我,學會愛與被愛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20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