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小事情生氣,就是「玻璃心」嗎?~《躲在蚊子後面的大象》嘉玲和凱宇的對談|【有聲書評】

00:00:00 《躲在蚊子後面的大象》簡介

躲在蚊子後面的大象:那些隱藏在生活小事背後的深層情緒

  • 作者:德國心理學家Ernstfried Hanisch、Eva Wunderer
  • 有結構、嚴謹地剖析,一件小事如何引起你很大的情緒反應
  • 推薦讀法:先選其中一個有感的案例,看每一章的分析,會更快瞭解本書的意義
  • 躲在蚊子後面的大象:我們最容易感知到的小事,持續干擾著你,只要一騷動就會造成很大的困擾
 
 
 

00:04:44 婚姻裡的「蚊子」和「大象」

安娜和彼得是一對情侶,他們本來在職場都很有自信和成就,一起爬上主管的位子後,彼得得到一個外派升遷機會,要到另一座大城市工作。

為了不要遠距離戀愛,彼得本來不接受這個外派,但安娜認為這樣會損失一個機會,於是她放棄自己的工作,和彼得一起過去並結了婚,婚後做了一份不符合她能力的兼職工作。

彼得總是工作到很晚才回家,衣服、襪子亂丟,也因為工作累了,當安娜問他今天過得如何,他無法跟安娜互動,只躺到沙發上。安娜瞭解彼得的辛苦,也不想熱臉貼冷屁股,所以去忙別的事情,但邊走也會邊不耐煩地,提醒彼得記得把早上弄亂的地方收好,於是彼得生氣:「妳又要開始了,難道沒有更重要的話要講嗎?」

安娜回答:「你問我沒有更重要的話要講?你剛剛回到家就立刻縮到報紙後面,比起那些經濟專欄,你好像對我更不感興趣。」彼得抓抓頭、深呼吸說:「好,抱歉我今天早上真的很匆忙,我等一下去處理。」

結婚三年,安娜無法順利懷孕,所以彼得一直為安娜「持續性」的不滿所苦。兩人去做婚姻治療時,彼德說自己受不了,安娜為很多生活小事生氣,所以「好,我會做」、「如果妳覺得很煩,所有家事都我做」,而安娜無法接受這樣的回應,有時會回:「我又不是你的女僕」。
 

心理師剖析:對安娜和彼德而言,襪子不僅僅屬於洗衣籃,也是屬於關係。

  • 所有「務實」的解決辦法,都是徒勞無功的
  • 安娜無法說出自己生活中欠缺什麼(如:認同、重視,或忌妒彼得,可以有工作的成就感或煩惱…)
→ 安娜和彼得的夫妻關係要往下走,就要說出更底層的情緒、需求。
 
 
 

00:17:57 家庭經驗影響你的想法

M–E–A

  • M(蚊子 Mosquito):小事情
  • E(大象 Elephant):內在需求、過去受傷的點
  • A:蚊子觸動大象時產生的激烈反應、情緒、想法
 
 
當你因為一些事情,引起內在很大的情緒,通常會把重點放在「蚊子」而不是「大象」,所以會想要改變他人的行為。
 


家庭經驗影響你的想法~安娜

  • 父母親一直告訴她,必須去做該做的事 → 安娜的內建程式:我必須要照顧別人、我不能自私、家裡要能整潔…
  • 很多教條和程式,會自動執行在安娜和彼得的關係裡,一旦被違反,就會想要「打到蚊子」
 

家庭經驗影響你的想法~彼得

彼得是獨子,爸爸常常不在家,媽媽一個人承擔所有家務,為了孩子辭掉原本的工作,所以母子關係很黏膩,媽媽的焦點都在他身上。長大後,彼得如果沒有準時回家,媽媽就會有很多焦慮,有時指責到彷彿他犯了滔天大罪。

彼得15歲時,媽媽幫他買了一件過時的褲子,並要他穿去學校,彼得第一次激動且堅決地拒絕媽媽,媽媽回:「你憑什麼這麼做」 然後兩人都不講話,這件事情最後沒有講開就過去了。20歲後,彼得刻意選一個遠地的大學,他對媽媽一直心有愧疚,但先選擇了離家。
 
  • 彼得的「蚊子」:安娜要求小事的惱怒
  • 彼德受傷的點:過去和現在的愧疚,因為無法能劃定自己的界限,很難說「我不要什麼」、「你不需要為我做什麼」
  • 彼得的自我保護程式:「如果我劃出界限,我會失去寵愛」、「如果我劃出界限,我就沒有對妻子負責」等僵化的想法
  • 彼得的行為:退縮、精疲力竭、避免衝突
 


常見的7種「大象」

1. 失去保護

  • 小時候有安全的威脅,將來當你遇到覺得會失去控制感的事,或生存會有焦慮時,反應就會比較大


2. 不被尊重

例:走在路上和人擦撞,雖然沒有傷,卻讓一個人反應很大,是因為在那個狀況下,他感覺沒有被尊重。


3. 沒有被滿足

  • 沒有自己的界限


4. 不受重視


5. 沒有歸屬


6. 必須優秀


7. 沒有人在乎我/沒有人會幫我

 
 
 

00:26:12 《躲在蚊子後面的大象》總結

  • 結構嚴謹,每個案例都有詳細的拆解與分析
  • 想體會「為什麼自己或我在乎的人,老是容易失控?」書中的故事都是很好的參考
  • 「大象」是無法壓抑的,而是透過「蚊子」,引發讓你更深層地知道「原來我怎麼了」
  • 特別推薦給對於理性的論述、清晰的解析,有深刻需求的朋友
 
當別人因為小事有很強烈的反應,請不要說「你不要小題大做」,他可能有某隻「大象」,一直被他自己或身邊的人忽略,所以只好在小事情出現的時候發作,雖然看上去是不舒服且失控的狀態,但他同時也是在求助。
 
很多時候,我們表面上在解決的議題,並不是真正重要的,解決了那件事,可能會短暫開心一下,後面又會有失落或空虛的情緒出來,沒有看見引發那些情緒的需求,就會形成惡性循環。
 
最好的狀況,是在有心理師的狀態下,跳開「蚊子」應該怎樣,理解彼此的「大象」(受傷的點、深沉的情緒)。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