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一點比較「有錢」?你對金錢的「情緒」,早就決定你的命運|【錢世好朋友#21】

有錢的人比較善良,還是比較邪惡? [00:02:30]

  • 有錢人比較善良或邪惡,正反兩面都各有不同研究的支持,統計方式也可能比較沒有沒有公信力
例:有錢人是指擁有多少錢的人?善良的定義為何?一個有錢人,不供養父母,但一直捐錢幫助流浪狗,他算善良嗎?
 
  • 研究報告是一個時間點的一個數字,無法代表一個人一輩子的過程 
  • 假設研究顯示,超過一半的有錢人都比較邪惡,我們就算知道了這個結果,還是要回到自己身上,選擇「我要選擇善良還是邪惡?」
  • 錢是會放大情緒的東西,分辨你是容易「焦慮」或有「安全感」的人更重要
例:如果你本身就是很容易焦慮的人,你有錢之後只會更焦慮;如果你是很有安全感的人,有錢之後可能會拿這些資源,做比較正面的事情。
 
 
 

有錢 =壞? [00:09:01]

人類大腦的設計,不是為了追求真理、尋求生命的意義,而是要讓我們「存活下去」,因此身體上遇到風險要逃、心理上遇到不爽的事會扭曲事實,讓我們覺得舒服,也才活得下去。

所以有些人賺不到錢,會有被剝奪感,於是大腦會找一個平衡、扭曲事實,認為對方過得比自己好,一定是因為做了什麼不好的事。

→ 賺錢的確不容易,但能不能賺到錢,跟你是好人或壞人無關。
 


有錢之後,想法會如何改變?

→ 反過來思考:你的想法有什麼改變,才開始變有錢?
 
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小心你的思想,因為它們會成為語言;語言成為行為,行為成為習慣,習慣成為性格,性格改變命運。」
 
 
 

想成為「有錢人」,要有什麼特質? [00:13:53]

Yellow 分享自身經驗:

  1. 督促自己持續學習,如:看書、上課
  2. 勇敢去執行學習後的結果
 
 

《深度自我覺察》~打開情結,照亮陰影,看見潛意識

線上課程《深度自我覺察》~打開情結、照亮陰影、看見潛意識
 
在往目標前進的路上,可能會有一些想法或行為,一直在「阻止」你變有錢。例如你認為有錢人都很邪惡、自私,或是你老是會去買看起來很花俏,但風險很高的投資商品。即使知道這些想法和行為不好,但還是改不掉。
「知道,但做不到」的背後,可能都藏著過去受過的傷,因為沒有被好好看見、理解、接納,所以才在潛意識裡一直影響著你。
 
想重新改寫自己的命運,邀請你加入嘉玲老師的線上課程《深度自我覺察》!8月19日晚上9點前,加入課程即享早鳥優惠價$2599,現在就到官網免費試聽吧!
 

------------------------------

參考資料:

  1. 萬維鋼(2024年4月8日)。〈因為有錢,所以善良?他揭「香港首富李嘉誠如何請人吃飯」背後真相:為何富人比窮人更缺德〉。《今周刊》。取自: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12/post/202404060012/
  2. Billy Tong(2021年12月6日)。〈慈善事業起變革?正在崛起的中產捐贈者〉。CUP媒體。取自:https://www.cup.com.hk/2021/12/06/middle-class-donors/

相關影音

自私一點比較「有錢」?你對金錢的「情緒」,早就決定你的命運|【錢世好朋友#21】

「如果我有錢的話,我也會很善良。」——電影《寄生上流》這句台詞,道盡多少人對金錢與善惡的想像。你覺得,有錢的人比較善良,還是比較邪惡? 本集《錢世好朋友》揭開「金錢與情緒」之間的深層連結,從社會大眾對有錢人善惡的刻板印象出發,進一步探討金錢如何放大內在情緒。節目指出,一個人對金錢的態度與心理安全感密切相關,當你越缺乏安全感,就越容易將金錢視為焦慮的來源,反而難以累積財富。透過主持人 Yellow 的經驗分享,節目也鼓勵聽眾培養持續學習與執行的習慣,讓金錢成為支持生活的工具,而非情緒勒索的對象。理解錢的本質,也就看懂自己的命運如何被改寫。

2025-08-06

哪種個性,比較容易在市場中賺到錢?~精選導讀《致富心態》Part4|【錢世好朋友#17】

2025-07-02

累積財富,最重要的事~精選導讀《致富心態》Part2|【錢世好朋友#13】

2025-06-04

有些投資專家說「買」,有些說「賣」,我到底要聽誰的?|【錢世好朋友#8】

2025-04-30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