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種個性,比較容易在市場中賺到錢?~精選導讀《致富心態》Part4|【錢世好朋友#17】
※ 本集將導讀《致富心態》16~20章內容,1~5 章請收聽【錢世好朋友#12】、6~10章請收聽【錢世好朋友#13】、11~15 章請收聽【錢世好朋友#15】。
00:01:12 你和我~市場裡的投資人,都在玩不同的遊戲
-
一支股票「貴不貴」,跟你打算「持有的時間」有關
例:一支股票對於打算持有1天的人來說,他們不在意貴不貴,只在意明天價格會不會比今天高。
-
沒有意識到自己在玩哪一種遊戲,卻被跟自己玩不同遊戲的人影響,就可能會買了不該買的股票、賣出不需要賣的股票
-
股價的短期價格是測不準的,有很大的不確定度跟混亂
-
買賣的人的「風格」決定了策略,策略便決定了投資的時間軸
→ 當你聽到別人推薦一支股票,要思考自己幾歲?有沒有家庭?風險承受如何……等問題,不要盲目跟著投資。
00:08:13 悲觀主義的魅力~悲觀比樂觀主義更受關注?
哲學家約翰‧彌爾:「我觀察到,會被許多人推崇為聖賢的,不是『在眾人絕望下唯有我抱持著希望』的人,而是『在眾人抱持希望下只有我絕望』的人。」
人為什麼容易被「悲觀主義」或「壞消息」吸引?
1. 「情緒感受」的不對稱:損失規避
例:同樣是100萬,失去100萬所帶來的情緒強度,會是得到100萬的兩倍。
2. 「時間」的不對稱
-
壞事通常來得又急又快,好事通常需要長時間累積、醞釀,才會看到它的影響
例:醫療進步,幾十年來拯救了幾百萬條生命;但一次戰爭或疫情,可能就會有幾十萬人離開。
悲觀主義是很「吸睛」的事情
人的大腦設計,就是要注意「壞」的事情,因為人的天性,要注意會對生命有威脅的事情,否則在遠古時代,不會注意野獸的人,可能早就被吃掉了。
-
市場裡能賺到錢的人,是「悲觀、樂觀兼具」的人:絕對悲觀者會極度害怕、不敢把握機會,絕對樂觀者則會不夠謹慎
→ 悲觀的樂觀主義者:底層的想法跟信念是樂觀的,但在行為上會考慮到最差的情況。
00:14:22 當你相信任何事情
-
一個東西有多少價值,取決於人們有多相信它背後的「故事」
例:有些沒賺錢的公司,股票價格還是可以很高,因為人們相信 CEO 說的故事(如:這間公司的產品有多厲害、未來可以賺多少錢),只要越多人相信,股票的價格就會越高。
例:Amazon 董事長貝佐斯有次上訪談節目,主持人說:「你們今年賠很多錢」,貝佐斯笑著回:「對啊!我們賠了很多錢,而且我們今年會做更多投資。」
→ 看向未來,並且講出對的故事,會讓股東願意持續掏錢出來。
※「持續賠錢、持續做投資」的成功機率很低,想要投資必須考慮到風險。
00:18:13 我的自白~專業人士給民眾的建議,自己不見得會照做
例:有一半的基金經理人,沒有把錢投在自己操盤的基金;有些醫生生病時採用的療法,跟推薦給病患的不一樣。
-
投資最基本的邏輯,是操盤人的利益要跟你綁在一起
※ 如果你問理專「你有買你自己推薦的商品嗎?」其實是把理財的責任丟給對方。我們應該自己學習這些理財知識,依照自己的需求做決定,自己負起投資的責任。
00:23:17 觀點彙整~《致富心態》最核心、最重要的概念
投資理財是非常「個人化」的,所以沒有一本書的方法或建議,可以適用於所有人,但關於「金錢觀」,還是有放諸四海皆準的真理:
1. 使用讓自己安心睡好覺的理財方式
-
讓你心不安的投資方式,很可能讓你做出錯誤決策
2. 持續在投資市場裡,並且把時間拉長
-
投資收到股利後,把股利投回去,運用複利的力量
-
不要高估自己一年的成就,卻低估自己十年的發展
3. 預留犯錯空間、尊重混亂
-
投資不是1+1=2,而是1+3-2=2,中間會有很多波動
-
因為投資有波動,所以要有安全邊際,預留犯錯空間
~工商時間~
投資理財要做好,除了觀念跟策略,你跟金錢的關係也很重要。有些人不管看了多少書、上了多少課,就是存不到錢,或是好不容易存了一筆錢投入股票市場,卻總是會賠光。這背後很有可能是你的「潛意識」,不希望或害怕你變有錢,心理學中稱之為「金錢情結」。
想要打開情節,不讓它們在潛意識裡影響、操控你的人生,嘉玲老師的新課《深度自我覺察》會從潛意識的角度,幫助你覺察過去受過的傷,是如何成為情結,並在無意識中影響著你,讓你總是在同一個地方跌倒。
《深度自我覺察》即將在7月14日正式上線,讓嘉玲老師陪伴你,接回那個不熟悉、有點害怕,甚至不那麼喜歡的自己,活成一個更完整、更自在的你!現在就到啟點官網免費收聽第一講~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