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戀愛避嫌,是義務嗎?|【你好,世代#51】
來賓:嘉玲
00:01:31 談戀愛一定要「避嫌」嗎?
網友A與男友交往2年,最近發現男友會固定跟幾個異性聊天,大多只是互傳梗圖、新聞,但有時也看似聊得很密切。
A表示交往後,自己就沒再跟其他男性單獨來往、訊息,只為了讓男友放心,但男友卻沒把「避嫌」放在心上,讓A內心有些不平衡。
A表示交往後,自己就沒再跟其他男性單獨來往、訊息,只為了讓男友放心,但男友卻沒把「避嫌」放在心上,讓A內心有些不平衡。
過去認為有另一半,就要避免與其他「潛在對象」有肢體接觸、單獨出遊,或讓對方坐副駕駛座、機車後座;現在則是與其他人互相傳訊息、按讚、追蹤社群帳號,就可能被視為「沒有避嫌」。
戀愛的避嫌心態
-
希望伴侶「避嫌」,是想「避免關係的風險」
→ 問自己:「我在害怕什麼?」
-
現實生活中不可避免與各種對象互動,如果刻意阻斷與同性/異性的聯繫,表現反倒不合理、不自然
-
如果不清楚為何希望伴侶「避嫌」,就算對方做得滴水不漏,你也還是會找到不安的理由
例:擔心伴侶「精神出軌」。
→ 真正讓人害怕的是「幻想」,而不是實際發生的事。
很在意避嫌,如何讓伴侶理解?
-
承認害怕是自己的,而不是對方的行為
-
直接告訴伴侶:「我很害怕失去這段關係,才會想盡辦法留在關係裡。」
→ 當伴侶能夠理解你的擔心,彼此就比較不會花力氣爭論「哪些事有嫌疑、該避嫌」,或許也會發現,一切不如你想像的可怕。
00:09:21 要求伴侶避嫌=把「控制行為」合理化?
A認為自己為了讓男友放心而避嫌,但男友卻沒做到。
-
要求男友避嫌,底層邏輯帶有控制意味(我避嫌了,你也該避嫌,否則代表你沒有跟我一樣愛)
忠誠的背後有剝削
-
避嫌本該出於「善意」,如果成為一種「不得不」的規定、要求,會為親密關係帶來壓力
例:我不想讓你難過,所以我願意避開那些讓你誤會的事情
-
將自己與伴侶完全綁定,會讓關係過度緊密、變得窒息,反而促使伴侶想遠離
例:我不許你有自己的需求,你只能照顧我。
※ 夠成熟的人,可以自然的看待關係的流動,知道關係不會因為第三方的進入而消失。
00:13:48 與其對伴侶處處限制,不如設下明確底線
-
理解每個人都該有適度交友空間,明確指出特定情境不能做的行為即可
例:可以跟同事們一起聚餐,但不能單獨跟一個同事出遊。
→ 問自己:「什麼是我的底線?」
嘉玲:「完全不能談」的事情,會讓我警鈴大作
嘉玲認為關係中只要能談的事,就有機會被化解。當伴侶有事不談、不提,可能是背後有顧慮、害怕,但是這份祕密會破壞對關係的信任、安全感(不一定要談細節,但要能談這件事對你有何意義)。
00:17:58 為何盡力避嫌,伴侶還是不安?
-
問問伴侶:「希望我避嫌,你在意的是什麼?」
-
利用具體事件幫伴侶還原,他在乎「避嫌」的真正原因,陪他看見自己的害怕
例:「你說我可以跟同事私訊,但不能單獨聊天,這兩件事對你而言的差異是什麼?」
→ 讓伴侶知道你在乎他的感受,即能為伴侶帶來療癒,提升關係的信任感與安全感。
每對伴侶,都會共構出一套「避嫌」的標準
-
如果雙方的價值觀有很大的落差,需要進一步討論,能否滿足對方的需求
→ 無論親密關係能否走下去,以尊重、理解的角度互動,彼此才能感受到善意、愛意。
※ 和伴侶討論過後,如果雙方價值觀真的差異很大,你卻還是不願放手,表示你害怕的可能是「關係斷裂」的被拋棄感、孤獨感,而不是「避嫌」的界限問題。
00:22:50 「避嫌」觀點不同,如何增進關係安全感?
當伴侶很需要你避嫌
-
理解他真正的害怕是什麼,並陪他釐清疑慮
例:「我知道被前任劈腿,讓你很痛苦,也很怕突然被拋下。但我不是你的前任,我們可以一起創造新的經驗,就算有天要分開,我也會跟你說清楚。」
當伴侶很抗拒避嫌
-
可能對方很需要自由、怕被控制,而非想要傷害你
-
理解伴侶對「避嫌」、「報備行程」等行為抗拒的原因
例:「是什麼原因,讓我每次問你隔天行程的時候,你都覺得我在控制你?」
對於什麼是該避免觸碰的界線,雙方互有討論空間,但是能理解彼此背後真正的需求、害怕,才是最重要的。
00:27:21 工商時間~線上課程《我們,再愛一次》
由專業的伴侶諮商師開設的線上課程《我們,再愛一次》,帶領伴侶們看見彼此的互動模式,理解彼此的在乎,重建關係安全感、信任感~
即日起至6月12號,課程享有優惠價$2599,歡迎伴侶們一起加入學習,讓愛回溫!
【線上課程】《我們,再愛一次》~重建親密連結,讓愛回溫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17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pl2maIoRRLE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17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pl2maIoRRLE
※ 已下載用戶請更新至最新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