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領多少錢,做多少事」,有錯嗎?|【幸福翹翹板#46】
本集來賓:凱宇
00:02:02 如何看待「領多少錢,做多少事」的心態?
一位老闆在網上徵人,收到一位年輕人的履歷,上面寫著一段話:「請遵照勞基法,任何不照勞基法的,我一律會投訴;領多少錢,做多少事,想要用香蕉請人,就去請猴子。」
這位老闆看了後覺得很誇張,將履歷個資遮掉後發在 Threads 上,引發大量的討論。
這位老闆看了後覺得很誇張,將履歷個資遮掉後發在 Threads 上,引發大量的討論。
撇開這位年輕人說話可能有點嗆,留言可以簡單分成兩派:
1. 職場上本來就是領多少錢、做多少事,做好份內的事,就已經對得起這份薪水了。
網友:「領3萬的薪水、做5萬的事,不是在向公司證明我有能力,而是我奴性重。」
2.「領多少錢、做多少事」的觀念,會限制一個人的職涯發展。如果永遠只做剛好的事,那就永遠只能領這份薪水;願意多做,才有機會被看見、被提拔,也才有學習跟成長的機會。
一位身為老闆的網友:「你想領多少錢,就要先做多少事。如果你的邏輯是反過來的,永遠都會卡在低薪的死胡同裡。」
底層邏輯:誰比較需要誰?
-
現在選擇和機會很多,沒有必要一直讓自己委屈在很受傷的環境
-
如果家裡有足夠的資源,你沒有那麼需要老闆,賞你一份你認為不合理的工作,就抱著「領多少錢、做多少事」的態度,甚至當一個自雇者
-
如果家裡沒有足夠的資源,你委身在一份工作中,只是先求溫飽,用生命中的一段時間,換得一個你要的資源。慢慢學習、成長、增加實力,就能往下一步走、取得更好的報酬
→ 當你沒有想清楚自己要什麼,就沒辦法思考「我要拿什麼換什麼」。
00:12:49 戲棚下待久了,就會是你的嗎?
時代給我們最大的紅利,就是給我們「選擇權」,但很多「做多少事,領多少錢」的人,內心會擔心或害怕,自己努力多做了很多,卻得不到回報。
彥廷剛開始教補習班,曾被老闆凹上課時間,薪水也被變相打折,但他當時需要那個舞台與機會,等到累積到一定的實力、有更好的機會,彥廷便離開那間補習班。
凱宇做業務的頭幾年非常辛苦,有時甚至還要自己貼錢做,前輩告訴他「戲棚下待久了就是我的」,然而待在戲棚下的關鍵,是有沒有在這期間,為自己帶來實力的累積和前進。
→ 燒開水思維:水在 100 度後會沸騰,但這之前累積實力時,要知道現在這個環境,有沒有辦法幫你加溫,或只能加到幾度。如果這段工作經歷沒辦法再為你加溫,就趕緊離開、選擇能讓你沸騰的地方。
00:21:06 知道自己要什麼之後,如何衡量「我該領多少錢」?
工作態度的調整:
-
如果你希望累積實力與經驗,願意熬過這段時間,就少抱怨、少花心思在「領多少錢」,並且多感知自己有沒有在「加溫」
「做一不一定得一、做二不一定得二,但做到十的時候,有可能一次收兩百。」
-
如果你很在意做多少就要拿多少,「快樂」對你而言就很重要,只要活在當下就好
00:28:10 做了很多事,但沒有得到相對應的回報,怎麼辦?
-
如果想把注意力加碼在「更努力」,要有策略、方法做嘗試,確認這個環境能不能待
-
適時發洩情緒對身心有益、是很好的出口,但若只是找人抱怨、攻擊,會無法解決實質的問題
-
如果你的回收跟不上你的努力,也清楚知道原本的環境無法為自己加溫,可以增加你的選項:盤點能力、跳脫框架,想清楚「誰需要誰」,為自己鋪最適合的路
-
職場上「硬實力(無可取代的專業)」最重要,如果你在原本的環境中會感到委屈,且沒辦法累積硬實力,就可以考慮趕快離開
→ 人生短短幾十年,「你想要實踐什麼?」是你永遠要回答的問題。
⚡️啟點週年慶優惠,只到今天晚上12點⚡️
今晚12點前加入線上課程,就能享有一門95折、兩門82折、三門以上69折(限同筆訂單)~用最優惠的價格,一次打包還沒加入的課程吧:https://www.koob.com.tw/online

======
參考資料
-
earman1993。(2025年8月4日)。代的年輕人來應徵面試,個人簡介都要打這麼兇的嗎…[Threads貼文]。Threads。https://www.threads.com/@earman1993/post/DM7S_UHhGk7

【節目主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