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醫美,是「愛自己」,還是不願接納「真實的自己」?|【幸福翹翹板#34】

本集與談人:嘉玲、昶維
 
 

做「醫美」的年齡逐漸下降 [00:02:14]

根據東京新宿一間醫美診所的數據,青少年整形的需求,在10年內成長了將近50倍。

一位15歲的少女,因為一隻眼睛是「內雙」而感到自卑,每天早上都要花時間貼雙眼皮貼,爸爸看了很不捨,因此答應她若是考上好高中,就帶她去割雙眼皮。媽媽一開始有點排斥,認為外貌不能代表一個人的全部,但看到女兒割完雙眼皮後開心的模樣,才覺得「整形」可能真的是好的解方。

一位醫美醫師觀察到,有越來越多父母,認同整形可以治癒孩子的自卑心理。而不只日本,台灣做醫美的風氣,年齡有逐漸下降的趨勢,甚至有診所推出專門給大學生的整形方案。

→ 醫美讓人更有自信 or 更焦慮?作為讓自己更漂亮的手段,醫美是「愛自己」的表現,還是「逃避」真實的自己?
 
 
 

你有「容貌焦慮」嗎? [00:05:00]

社群開始強調照片,容貌焦慮跟著變重?

  • 化妝不再是女性專屬,開始在意容貌的年齡降低
過去女性對美的理解,接受資訊的方式可能來自少女雜誌;現在只要打開手機,就會看到各個年紀、不同國籍的美女,甚至很多照片都有經過修圖,若一心想要跟他們一樣,就可能會過度要求自己,並且感到焦慮。
 
 
 

昶維&彥廷分享「容貌焦慮」的經驗 [00:14:34]

昶維家是作人像攝影的工作,因此從小就知道,要產出一張好照片,前置作業與後製都很費工,只有 Facebook 剛推出、需要設大頭貼時,才會多加思考自己哪個角度好看,但也很快就意識到,其實只有自己在意。

昶維小時候曾被別人笑過胖,讓他思考自己是否應該減肥或健身,有次大學時他認真減了10公斤,卻發現自己不太喜歡那時候的樣子,於是重新調整成自己喜歡、可接納的模樣。
 
彥廷學生時期的容貌焦慮很嚴重,當時因為不喜歡自己的自然捲與髮質,出門前要花超過半小時整理頭髮,但上完體育課就會亂掉,所以他會帶髮蠟去廁所把頭髮重新打理好,甚至會放一面鏡子在桌子上。

後來韓劇開始盛行,很多男主角都留了捲髮,彥廷才發現捲髮其實也很好看,加上出社會後,他把注意力放在工作表現上,成就感來源也變多了,便不再這麼在意自己的髮型。
 
 
 

為什麼女性「容貌焦慮」的比例較高? [00:21:54]

  • 社會評價男性,多數仍是看他的「社會成就」,造成男性在金錢、社會地位上的壓力
  • 男性在擇偶條件上,較容易讓「加分項」超越容貌(如:幽默)
  • 女性即使成就再高,也被期待外貌要保持完美的狀態,較容易在外表上被評頭論足
 


「美」的標準是什麼?

  •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說,社會對美的標準通常來自「當代做不到的事」
例:食物比較難取得時,美是形容「豐腴的人」;農業社會大家都需要勞動時,美是形容「皮膚白皙」。
 
  • 明星、偶像的出現,可能也是帶動、加深容貌焦慮的關鍵,攝影機會讓你覺得「拍到東西都是真的」(如:日常生活中、起床時都還能保持完美的樣子),因此美的基準提高,讓Z世代越來越焦慮
→ 如果沒有去思考,美的標準是從何而來,你認為的「做自己」、「愛自己」,可能是不合理的標準,甚至隨時可能會變動。
 


韓國漫畫《看臉時代》:

又矮又胖的男主角長期遭受霸凌,有天醒來竟變成大帥哥,因為原本的身體「睡著了」,於是他決定白天用帥哥的身體去上課、晚上用原本的身體去打工,才發現打工時遇到同學,對方的態度跟白天差很多,讓他感受到外貌歧視。
 
  • 現代男性的長相也會被歧視,因此才會出現「人帥真好,人醜性騷擾」等說法
 
 
 

做醫美,真的能讓你更「愛自己」嗎? [00:30:31]

  • 容貌大部分時間是給他人看的,因此你透過把自己打扮好,是期待從別人的眼光裡,證明自己是好的,而這與「打從心底真正接納自己」是不一樣的
  • 「做一件事情馬上就要有反饋」是會上癮的,有一群人在動刀之後,會習慣用這種方法改變自己,他們不是為了「美」而一直去做,而是恐懼自己「不這麼做就不美了」
→ 思考自己做這件事情,是真的為了自己開心,還是做給別人看的。

想像你漂流到一個無人島,還會想打扮自己嗎?如果你覺得因為沒有人在,就比較不需要管外貌,表示你平時的裝扮,多數是為了別人。
 


如何正確看待「容貌焦慮」?

  • 適度的容貌焦慮並非壞事,但要在自己的「美感」與「舒適」之間取得平衡
如果你覺得外貌至上,可以思考自己是否也以同樣的標準看待別人,問問自己:那些生命中對你很重要的人,真的是大家覺得「好看」的嗎?確認「外貌」與「自我價值」的差異。
 
  • 每一種外貌在不同的交友市場,都有自己的優勢,不需要特別跟類型不同的人比較
  • 美的標準一直在改變,在做醫美之前,可以先思考自己,是否都要跟著社會風氣一直調整
  • 不會有人越來越年輕,有一天我們都要學會和老化、歲月、成熟相處,越快接受真實的自己,就越能從「容貌焦慮」中走出來
  • 如果你的自信來源只有外貌,你會追求地很辛苦,因此讓自己花時間提升不一樣的方向(如:表達、寫作),就能有其他自信的來源,並且知道自己擁有什麼價值
 
 
 

真正的「愛自己」 [00:39:51]

真正的愛自己,並不是只愛美的自己,而是如實接納自己的一切。
 
影后凱特溫絲蕾有次發現,自己在電影宣傳的海報上被修圖修太大,便請製作團隊不要將她的皺紋修掉。
 
 

你有「愛美情結」嗎?

你在追求帥氣、美麗的同時,某種程度上,是把不喜歡的自己藏起來或切割出去,但是你總有一天要面對這部分的自己,才能活得自在、完整。

想要更認識、靠近、愛「真實的自己」,邀請你加入嘉玲老師的新課《深度自我覺察》,即日起至8月19日,課程早鳥優惠價只要$2599(原價$6888)!
 

免費試聽第一講: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23

相關影音

做醫美,是「愛自己」,還是不願接納「真實的自己」?|【幸福翹翹板#34】

隨著做醫美的年齡層降低,讓人不禁思考「注重外貌」等於有「容貌焦慮」嗎?本集將分享一個「無人島問題」,幫你判斷打扮是為了自己,還是別人呢? 本集《幸福翹翹板》深入探討「醫美」與「愛自己」之間的微妙界線。從Z世代日益嚴重的容貌焦慮、韓國漫畫《看臉時代》的現象反映,到嘉賓彥廷與昶維的親身經歷,揭開「做醫美」是否真能提升自信,還是只是逃避真實自我。節目指出,真正的自信源於接納自己,不應讓「美」的標準來自社會期待或他人眼光。面對外貌焦慮與整形風氣,學習釐清「為何而美」,才是愛自己最深刻的方式。

2025-07-22

[有聲書評]《一念》凱宇和嘉玲的對談

2019-04-14

[有聲書評]《人類還在玩猿猴把戲》凱宇和嘉玲的對談

2017-07-30

[有聲書評]《早點這樣想,該多好》凱宇和嘉玲的對談

2018-07-29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