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缺乏「安全感」嗎?心理覺得不安全,其實跟「時代」有關?~《i世代報告》嘉玲和凱宇的對談|【有聲書評】

00:00:00 《i世代報告》

i世代報告:更包容、沒有叛逆期,卻也更憂鬱不安,且遲遲無法長大的一代

  • 每個人只有一次生命經驗,每個世代成長階段所發生的事情都不一樣
  • 世代之間沒有誰好誰壞,不同的成長經驗,會造成不同邏輯思考和價值觀
  • 因為有差異,所以有對話的空間,而且差異往往是激發創意的主要來源
 
 
 
 

00:03:35 你屬於哪一個世代?

嬰兒潮 1946~1964

  •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人口成長、經濟復甦
  • 出生於匱乏,但見證了高速成長,因此會比較「節儉」
  • 因為有戰爭的陰影,思考上會以「生存」為主,行動力最積極、勤奮
  • 需要人力建設、工作,教育程度不高,比較沒有「人才」的概念
 


X世代 1965~1979

  • 進入工業、商業、資訊社會,開始知道教育的重要性
  • 面臨民主思潮的解放,對自由有渴望,開始有獨立的思想
  • 知道要「過生活」、想要「做自己」卻做不到,或沒辦法全然地「坦然」
  • 因為父母親太忙,因此很「獨立」,多數都是「電視兒童」或「鑰匙兒童」,遇到事情會先傾向「自己找方法」
 


千禧世代 1980(1981)~1994(1995)

(以1995做切分,是因為1995後網路崛起,青春期已經熟悉使用網路)
  • 追求自由,意識到工作不能是全部、開始「為生活而活」
  • 父母親的世代比較多壓抑,千禧世代則生長在「有夢就該追」的環境
  • 心志高昂、很多「謎之自信」,是最奔放的時代
 


i世代 1995(1996)~2012

  • 網路原住民,且使用手機比電腦多
 


世代之間

  • 雖然世代的區分有具體數字,但更多的是「你的生命經驗」比較接近哪個世代,建議用「光譜」的概念來看
  • 上一個世代做不到的遺憾,會留到下一個世代,但下一個世代活出來時,卻又會不順眼
  • 一代不如一代?用欣賞的角度看世代差異,會發現很多奇妙的變化,有些東西其實是成長的
 
 
 
 

00:18:36 i世代特色:不主動爭取獨立

誰更適合看《i世代報告》?

  • 老闆、主管、家長
  • 如果你的消費者鎖定年輕族群,就要理解他們的思維
 


不主動爭取獨立

以前,到了可以考駕照的年紀,美國90%的人都會考,甚至年紀還沒到就想偷開車,現在的美國小孩不想考駕照,他們覺得爸媽接送很好。
 
  • 因為i世代小孩的父母親,和前一個世代的觀念已經不同,他們會給孩子比較高的自由度,因此小孩沒有非得要獨立
  • 主管可能會覺得i世代很難管、沒有獨立能力、等著別人解決問題
  • i世代和父母的感情較好,自尊衝突和關係的分裂感比較不大
  • i世代的孩子比較會希望把童年延長
 

沒有完美的教育和教養方法

X世代孩子的父母比較威權,所以會說「教養要傾聽、尊重孩子,給孩子空間和適度保護」,i世代孩子的父母親,做到了當年理想父母親的樣子,但i世代孩子卻被嫌棄不獨立自主。
 
  • 一種教養方法會產生一種人格,每個人格都有好處和需要付出的代價,成為這個世代的人的生命議題
 
 
 

00:26:12 i世代特色:上網時間變長、憂鬱變多

  • 成長在有手機的時代,i世代出去交友的時間和次數都下降,實質社交技巧較不足
  • 因為網路,遭遇霸凌時是沒有終止線的,如果不使用社群,就會失去社交
  • 使用社群的機率增加、不得不用社群,產生「比較壓力」、形成不了自己的特色,會因為「我不知道自己是誰」而憂慮
  • 即使父母親教養得不錯,孩子還沒長出判斷能力、上網得到的資訊大量又不受控,會產生價值觀混亂,也非常害怕錯失資訊
  • 活在最自由的環境,但最害怕犯錯
 


默慧知識

  • 網路可以告訴你很多知識,但人與人互動中,有更多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東西
  • 是真正去體驗,才能知道的精緻連結
 
 
 

00:33:54 i世代特色:強烈的不安全感

  • i世代是人身安全最高的世代,但卻感到不安全,當身體安全了,情緒的感受就放大了
  • 容易被語言傷害,而且耿耿於懷
  • 覺得到處都要像家一樣安全,才會無時無刻覺得安全
  • 因為容易感到受傷,不會也不想處理衝突,如果沒辦法避免,就尋求第三方介入(師長、網路公審…),同時也害怕自己說什麼、做什麼就會被公審
美國有孩子在宿舍發生衝突,其中有人說了帶有種族歧視的話,他們的處理方法是跟舍監說,舍監請他們自己處理,孩子便上網說舍監沒有做該做的事,後來事情在網路延燒、擴大到校長身上,最後由校長出面處理。

因為孩子不會處理衝突,或是擔心自己處理會影響到安全,所以希望大人可以像爸媽一樣出面保護他,形成一種「告狀」的文化。
 
  • 太需要情緒安全時,工作選擇會換很快
i世代允許自己有比較多探索空間,希望可以確認自己的能力品質夠高、能做對決定、讓生涯過得好,但沒人能在一開始就保證這個決定是對的,因此這個情緒拉扯,讓i世代遇到某些狀態時會無法穿越、想回到安全的地方。
 
  • i世代的「繭居族」增加,可能因為父母太稱職
如果你是父母親,請不要對自己太苛刻、擔心自己會複製爸媽沒做好的事情,你做每個選擇,都有要付出的代價,沒人能保證完美無缺就能養出多健康的孩子,因為每個孩子到了一定的歲數,都會有自己要承擔的議題,該給孩子的成長,還是要讓他們自己穿越。
 
 
 

00:44:08 i世代特色:不承諾

  • 面對i世代,要創造安全、但建立界限
i世代需要大的探索空間,但也需要較高的情緒安全,如果互動時能讓他覺得跟你在一起是安全的,再跟他說什麼東西是該成長的,i世代是願意的。
 
  • i世代是務實的工作者,因為經驗過金融危機,在乎一個環境好不好、友不友善、能不能讓自己開心
如果你的公司裡有i世代,且活得下來也活得很好,表示這個環境是較以人為本、友善的環境。
 
※ 並不是要把每個世代的人變成同一種人,而是要處理看待跟自己不同的人時,先入為主情緒上的偏見
 
 
 
 

00:48:39 世代差異的視角

  • 越是攻擊的點,心裡越渴望想這樣
X世代奴性最高,如果想責怪千禧世代或i世代,會不會他們做的某些事情,你心裡其實也想做,但因為自己做不到,於是對他們生氣。
 
  • 理解世代而不是評論世代
在問題解決能力上,i世代沒有X世代快,i世代在創意上更能發揮,對世界和人更友善、包容。
 
  • 不同世代共同存在的意義
你的痛苦,在我的世代有簡單的解決方法;我的需求,在你的世代易如反掌,因此不同世代更應該彼此合作。
 
 
每個時代都有支持他成長的土壤,也因為土壤的不同,種出來的作物就會不一樣。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