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跟前輩吃飯,「怎麼吃」才能得體?|【你好,世代#29】

主持人:昶維
來賓:凱宇、怡璇
 
 
 

00:01:18 職場飯局~前/後輩的做人考驗?

網路漫畫《米蟲的一日三餐》

背景:前輩想請一位剛進公司的新人吃飯,卻處處碰壁,覺得新人很難相處…
 
  • 面對飯局邀約,新人表現得很猶豫
  • 飯局上,前輩想跟新人聊天,但聊不起來
  • 新人點很貴的餐,前輩硬著頭皮請客
  • 新人發現被請客後,主動還錢給前輩,因為不想欠對方
 
 

當上司、前輩邀請後輩吃飯

後輩視角

  • 過去:把握飯局機會,趁機打好與上司的關係
  • 現在:覺得參加飯局感覺壓力大,會被上司觀察「會不會做人」,想盡量避免
 

上司、前輩視角

  • 過去:交流方式有限,吃飯是少數接觸後輩的管道
  • 現在:能透過社群平台互通訊息,但拉近與後輩的距離時,如何不刻意、不尷尬,前輩、上司也很有壓力
 
 


00:05:34 為何上司、前輩要請後輩吃飯?

1. 純粹想認識後輩

  • 飯局相較於傳訊息、喝咖啡聊天,能轉移焦點、緩解互動的壓力(如:上菜時轉移焦點、多對多交流緩解壓力)
 
 

2. 化解談事情的尷尬

  • 許多人對「坐下來談事情」,會下意識聯想到「壞事」,感覺很針對、有壓力
  • 吃飯談事情,介於純粹「談公事」跟「私人交流」間的模糊地帶,方便藉機探口風、蒐集情報、爭取認同
 
※ 談判、磋商則需要私下進行,因為事情涉及利益關係,難以在公開場合取得共識。
 
 

3. 面試的延伸

當編劇統籌想組織寫手團隊時,會把認識的編劇們找來一起吃飯,了解跟誰聊得來、有共通語言,選出適合合作寫劇本的人。
 
  • 無論是錄取員工、找專案負責人,還是與人簽約前,需要從各個面向了解對方的能力,評估彼此是否適合合作
  • 飯局是相對複雜的日常交際場合,能從應對進退中,看出一個人處事的態度,是否足夠「機靈」
例:面對服務員的態度(對人會不會大小眼)、水杯打翻時的反應(如何處理尷尬)。

→ 如果工作需要與人大量協作,調整好參與飯局的心態,將成為必修課題。
 
 

想了解一個人,就跟他一起吃飯

  • 飯局能看出一個人「眼裡有沒有別人」(是否願意與人交流,展現體貼、關心),體現個人的生活方式
例:長輩請晚輩吃飯

眼裡沒有別人 ─ 硬夾菜給人、灌人酒、擅自幫人決定菜色。

眼裡有別人 ─ 長輩自己先點較高價位的菜色,晚輩則斟酌價格點菜。
 
 


00:19:12 飯局要點~先把「人」放在第一位

職場飯局不一定是面試的延伸

  • 當上司、前輩請吃飯,可以回到脈絡理解,問問自己:「為什麼會有這個飯局?」
例:定期聚餐、尾牙、慶功宴。
 
 

上司、前輩請吃飯,擔心「被評估」怎麼辦?

  • 人與人交流本就會互相「評估」,核對彼此的狀態
例:後輩也會評估上司、前輩的行為,當老闆請你吃的東西,和其他同事不同,你也可能會拿來做比較。
 
  • 飯局通常有兩人以上一起吃飯,上司、前輩通常沒理由,把注意力全放在你身上
 
 

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態,與上司、前輩好好 吃飯?

  • 如果飯局是「面試的延伸」(如:評估你是否適任主管),記得「把人放在第一位」,已經認同你能力的上司、前輩,能藉此進一步看見你「對人的細膩度」,評估你在協作事務上,能否達到政通人和
例:儘管覺得料理不好吃,也能顧及廚師心情,表示「這道菜跟我印象中的口味不一樣」。
 
  • 上司、前輩社會歷練較多,看得出什麼是「刻意表現的行為」,也明白年輕人還比較沒有歷練,所以能給予比較高的犯錯容許度,因此有不懂的地方就問,自然呈現即可
 
任何長遠的好成果,都是政通人和的結果。
 
 


00:31:10 建立深度關係~《我想跟你好好說》

能言善道會讓人成為社交場合的焦點,但唯有懂得如何清楚表達心意,才能讓在乎的人,感受到你的溫柔與善意。
 
凱宇老師集結過往的人生經驗,推出最新線上課程《我想跟你好好說》,以四季的二十四節氣作為隱喻,帶領你走過關係的不同階段,學會用成熟、溫柔的方式,靠近最在乎的人❤️
 
《我想跟你好好說》現正享有第一波早鳥價$2024元,優惠只到1月18號晚上9點,把握學習機會,在新的一年成為更好的自己吧~
 
【線上課程】《我想跟你好好說》~表達你的在乎,建立深度關係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18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Nknl0sRvp4U
 
下載【啟點文化】app,即刻收聽《我想跟你好好說》第一講免費試聽~
Android系統(請至Google Play商店下載):https://reurl.cc/0ZGrWY
IOS系統(請至Apple store下載):https://reurl.cc/1GE5OQ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