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平衡的三個想法|讓人生加分的思維傾向|改善生活的關鍵思維|【一天聽一點#1173】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
在這裡我們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
陪伴你每天進步一點點
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
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喔

很多朋友會問我
我是怎麼樣維持創作、生活、公司經營
還有發展興趣這些事情的平衡

今天呢 我跟你分享
三個我在思維上面的習慣
希望能夠帶給你一些幫助喔

我的第一個思維習慣就是
我會把注意力
放在「朝向未來」
而不是放在過去

前幾天呢 我跟一個多年沒見的朋友
在線上聊天
我們聊到過去是怎麼認識的
還有呢 在這過程當中
我會做「有聲書評」
他也起了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推動力
他可以算是我在接觸出版
這個行業的前輩

當時呢 我做「有聲書評」
以自己的土法煉鋼
做了大概一年多的時間
他就主動地跟我聯絡
說想要找我聊聊、認識我
而在跟他聊過之後
我從我自己埋著頭做
到我開始跟出版社建立了一些連結
建立了一些合作跟互動

可能你也會有很多的機會
跟老朋友取得聯繫
不知道你每次在這種交集之後
你心裡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
你是會把專注力放在緬懷當年
還是會把注意力放在
因為當年的起頭累積到現在
而未來可以有什麼更好的發展跟突破
你是哪一種思維傾向呢?

如果把注意力放在緬懷過去
可能就會對於此刻
的很多狀態感覺到失望

譬如說當你量了體重
你就會覺得
如果能回到20歲的體態那該有多好
你會不會覺得只光聽到這裡
就讓人覺得很沮喪
人在沮喪的狀況底下
怎麼樣取得平衡呢
怎麼樣去發展生命的更多可能呢

就像我跟老朋友聊完天之後
感嘆整個出版業今非昔比
然後抱怨著現代人為什麼都不讀書
那我想跟老朋友互動
應該可以是一個很療癒的過程
反而在我的心會製造出傷害了
可是如果把注意力放在朝向未來呢?

也正因為前面的這些基礎
讓我能夠發展出後來的啟點文化
還有在 YouTube、Podcast 上面
你聽到的這些內容
而且不只是這樣
當初打下來的基礎
讓我讀了很多各種不同類型的書
才能夠讓我有源源不絕的點子
是去創造更多的可能性啊

所以呢 
如果你想要追求一個平衡的生活
你把注意力放在過去
還是放在未來的可能性呢?

而第二個思維的習慣
那就是「絕對不試圖追求完美」
我常常覺得完美主義是一種病喔
原因很簡單嘛 

第一 你如何定義完美呢?
當環境、脈絡、背景、對象
任何一個條件改變
你原本完美的定義是不是就被推翻了?

而第二個
當你已經認定了什麼樣的狀態
什麼樣的結果叫完美
其實你也就反過來限制了
任何事情的可能性

就像我常說的嘛
當你已經覺得找到了答案
你就不會再去思考
況且如果面對你的生活
你要追求完美
常常的結果就是
你不僅沒有達到完美
而且你會深深地陷入一種
自責、無力感當中

就像很多人想要培養一些好習慣
譬如說閱讀好了
你如果用一個完美的想像
完美的標準來看待自己
那這時候當你覺得需要養成閱讀的習慣
你可能很快地
會給自己立下一個很高的標準

譬如說一下子
要每天讀完一本書
請問一個從來沒有閱讀習慣的人
他突然之間一天要讀完一本書
你覺得有可能嗎?

再不然就是一下子就要挑戰那種
閱讀難度很高的書
而且讀完之後
還要讓自己能夠說出一番道理

其實說實在的一點
一直到今天的我
以我的程度而言我都做不到了
而當你用完美的標準來逼迫自己的時候
其實會發生一個更有趣的弔詭
就是你的潛意識很清楚地知道
你怎麼樣都達不到完美
所以乾脆就僵在那裡不做
因為你只要不做就不會有失敗的可能
就像你不進考場就沒有考壞的問題嘛

可是我常說喔
我們可以騙得了任何人
但你騙不了你自己

你在那裡僵著不動
你因為完美主義的思維
導致在客觀上你什麼都沒有前進
你想你心裡會發生什麼事?

為什麼很多人會憤世忌俗
或者是深深地覺得自己被困住了
其實真正困住你的
不一定是你以為的那些
而是你心中的完美主義

所以在我自己的生活裡
我要取得各個層面的平衡
我從來不會告訴自己
要做就做到最好
我只告訴我自己
如果我的每一分鐘都比前一分鐘有前進
那就是「創造美好生活的開始啊」

可能我一早起來東摸摸西摸摸
無所事事混了一個早上
有完美主義的人
在突然驚覺到這件事的時候
就會開始陷入深深的自責
而且企圖想要讓自己的下一分鐘
馬上振作起來變成是一個充滿能量的人
你想想看 你混了一早上
你要怎麼樣突然轉換呢?
連機器都要熱機的時間
你想你是人類你做得到嗎?

而我遇到這種狀況
當然了 
我也常常會有混一個早上的情形喔
當我意識到自己真的不能這樣
好像混一個早上有點太誇張了
我從來不會告訴自己一下子要怎麼

我只告訴我自己
那我現在的這一分鐘
有比上一分鐘進入軌道一點點
有比上一分鐘積極一點點
有比上一分鐘
稍微靠近做正事一點點那就夠了

其實喔 當我開始用這樣的一個方法
不用半小時
我整個人就很進入狀況
而且在我的主觀世界裡
我完全沒有因為做錯事情要改正的心情
我只有我不斷地在前進
我是不斷地加分啊

所以有趣的地方就在這裡了
我們都以為完美主義會讓自己趨於完美
但是事實上讓自己趨於完美的
正是你先放下完美主義的想法啊

而第三個思維的習慣
那就是區分到底是什麼事情
讓我會感覺到快樂跟充電
而什麼事情只是在發洩而已

每天忙碌地工作跟生活
的確休閒是很重要的
只是你選擇的休閒到底是讓你充電
還是讓你放更多的電呢?

拿我自己來說
我是到了40多歲才開始學鋼琴
剛開始打下一些基礎、看懂五線譜
的確是很吃力的

可是隨著我學了一年多之後
雖然在技術上仍然是很菜很菜的
因為我畢竟只能花零碎時間練習嘛
可是我就能夠感覺到
當我慢慢地發現自己可以看懂五線譜
雖然速度不快
但是卻能夠相對地在看懂譜之後
慢慢地在琴鍵上面找到位置

然後隨著學習的過程當中
一首一首只存在腦子裡面的旋律
卻能夠彈出來
那對我來說真的有很大的快樂
而我平常的休閒時間就是彈琴
而彈琴讓我很有充電的感覺

可是相反的
如果我在休閒的時候都在追劇
注意喔 這裡講的追劇
只是我個人的經驗
你可能跟我會很不一樣

我每一次喔 花一段時間追完劇之後
我心裡都有很大的空虛感
這種空虛感就是有一種
電被消耗完的感覺

可是相對的
如果你有常常聽我們另外一個節目
「心理敲敲門」
你就會發現嘉玲老師跟怡璇
她們就是那種追劇會讓她們充電的人

因為她們在追劇的過程
有很多的領會、發現
並且她們從戲劇的消費者
變得因為追劇的過程
她們用她們的形式成為生產者

所以這裡有個很重要的關鍵
那些休閒會讓你有充電感的
通常就是它在你的心中
無論在主觀還是客觀上
讓你成為了另外一種形式的生產者

就像無論在我的工作、我的生活
我看待自己的態度、我看待別人的態度
都因為在彈鋼琴的過程當中
有了更進一步地領會

如果對你來說
因為打電動產生這些領會
我覺得打電動可能對你來說就是充電
而關鍵在於
你要把那個領會能夠蒐集下來
能夠沉澱下來
你不一定要去寫個部落格來分享
或者是拍個影片、錄個 Podcast

你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沉澱
你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紀錄並且實踐
當有了這些
你就是在經驗這件事情
你就真正地在進入這個休閒活動的過程
讓你的生命更圓滿
而不是透過做這件事情
讓時間穿越你

其實在我的觀察裡
很多人追劇、打電動
哪怕是一些很健康的休閒
爬山、慢跑、騎腳踏車
無論你選擇的休閒是什麼
你究竟是真正地在經驗它
還是因為透過做這件事情
讓時間穿越你

白話文就是
你只是在打發時間嘛
而打發掉的時間
在你心中很有可能產生
強烈的矛盾感
那就是一方面你覺得這就是休閒
二方面你可能又覺得
自己好像浪費了時間

其實無論是做事還是休閒
時間都不是被浪費掉的
時間是要讓我們
去經驗我們正在做的事
而不是讓時間透過這件事情消耗掉
如果是這樣子就真的好可惜啊

所以呢 今天跟你分享的這三個想法
我都是用來
平衡自己生命當中的各個領域
不知道對你會不會有一些幫助
如果有一些幫助的話
你可以留言告訴我
也希望透過我的持續分享
能夠一直為你帶來不同的啟發與幫助
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
記得一定要訂閱我們頻道
在 YouTube 的朋友除了訂閱之外
記得一定要打開小鈴鐺
而如果你是透過 Podcast 收聽
除了訂閱也記得給我們五顆星的評價
並且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
我們需要你用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
或課程有興趣的話
我們近期有一門實體課程
那就是在 1/8 的【幸福工作坊】

這一個工作坊呢 是由嘉玲老師帶來的
如果你想要建立
並且經營更圓滿的親密關係
無論你現在有沒有伴侶
無論是已婚還是未婚

這一個工作坊都會讓你看見
在關係裡面的自己跟對方
並且學會經營一段親密關係的關鍵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啊
1/8 的【幸福工作坊】
名額也在倒數囉

期盼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
詳細的課程資訊
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
希望我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你
那麼今天就跟你聊到這邊了
謝謝你的收聽 我們再會

相關影音

活得平衡的三個想法|讓人生加分的思維傾向|改善生活的關鍵思維|【一天聽一點#1173】

2021-11-04

【心理敲敲門#15】進戲院半小時就哭~《82年生的金智英》

2020-02-29

【一天聽一點#903】活的人不能用死的方法來看待

2020-07-31

「拒絕人」好難!怎麼Say No,同時「保有善意」?|【心理敲敲門#195】

2023-10-28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