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聽一點 #599】開口求助是件好事《富蘭克林效應》

 
我知道很多人,都很害怕麻煩別人。因為會覺得麻煩別人,是一件粗魯、沒有禮貌,而且會欠別人人情的事。

可是如果我告訴你,當你麻煩的那個人,他反而有可能更喜歡你;而且當你還要再麻煩他的時候,他會更容易的答應,你相信這件事嗎?

這有一點違反直覺,可是我會希望你回到自己的生命經驗裡,去觀察一下,看看有沒有那些常常麻煩你的人;事實上只要你能夠幫得上忙,在那個過程當中,你還會覺得自己挺有價值、還挺有成就感的。

其實國外就有學者,針對這個現象做了一些實驗。這兩位學者是吉姆.傑科,跟大衛.蘭迪。

他們呢,在1969年做了一個實驗。他們找了一個演員,去假扮科學家跟秘書;對一群受試者表示說,有一個研究要做。

於是呢,這些受試的對象就到實驗室。他們以為要做心理測驗,然後做完之後有錢可以拿。

而這個演員假扮的科學家,故意表現出沒有禮貌、粗魯的樣子,希望呢讓這些受試者感覺到討厭。

在這同時呢,給受試者做的一連串測驗,也都不是真的。每個受測者,不管他們答什麼,都會讓他們連續成功12次,也能夠拿到這些獎金。

而在心理測驗之後,這個顧人怨的假科學家,就要受試者上樓,填另外一份問卷。但是呢,動作到一半的時候,假科學家就突然擋下了1/3的受試者,要他們退錢。

退錢的理由是,他們做的這個實驗,是科學家自己掏腰包,而科學家的錢用完了,這實驗就做不下去了;所以希望大家能夠高抬貴手幫個忙。在這樣的表示之後,大家也就同意把錢還給科學家。

而另外1/3的受試者,離開了實驗室,正準備要填問卷的時候,那另外一個假扮的秘書,就開口請大家把錢回捐給研究部門。

理由也是研究的經費,非常的拮据;然後這個時候,大家又再次同意了。而剩下1/3,則順利的把他們的錢放進自己的口袋裡。

所以我們順一下喔,有1/3的人,被這位有點討厭的科學家,要求要還錢;而另外1/3的人,是被帶到另外一個地方,由秘書來跟他們說,請他們還錢;而最後1/3的人,是順利的把錢放到自己的口袋裡。

那當你聽到這裡,你猜猜看喔,這三組人他們各自,對這個科學家的看法會是怎麼樣?

你覺得是拿到錢的人,對科學家的印象會比較好,還是那些被科學家要求把錢吐出來的人,會對科學家的印象比較好呢?

為了回答這件事,最後讓他們填一個問卷。這個問卷的設計,是從1到12分,讓他們去表達出,自己是否喜歡這個科學家的程度;分數越高越喜歡。

結果啊平均下來,順利拿到錢的人,給了科學家5.8分;而那些應秘書的要求,捐錢的人只給科學家4.4分。

而最後可能會讓你最意外的就是,那些還沒有出實驗室,就被討人厭的科學家攔下來,要求把錢吐出來的人,卻給了科學家7.2分。

這一組人對於科學家的喜好程度,居然是最高的。其實這樣的效應,在心理學裡,也有一個專有名詞,就叫做「富蘭克林效應」。

在我們之前的「一天聽一點」裡,也有跟大家分享過這樣的效應。

簡單來說呢,就是富蘭克林,他有一個政敵。而這個政敵呢,他一直找不到機會,去跟他好好的交流跟認識。

於是呢,他想了一個辦法,就是跟這個政敵,去借一套很珍貴的書藉。想不到喔他一開口,這個人還真的答應把書借給他。

於是呢富蘭克林,就在說好的時間裡,把這個書再還給這個人。結果想不到只是因為這樣的交流,這一個原本跟富蘭克林立場相左的人,開始喜歡了富蘭克林,還常常為富蘭克林說好話跟背書。

所以我們回頭想一下喔,透過這些例子,你不妨問問你自己,你敢開口要求別人嗎?

或許在你心中,原本認為的粗魯、沒有禮貌、會欠別人人情,是不是把這件事稍微調整一下呢?

因為幾乎所有的心理學實驗,不管是任何文化傳統底下,都呈現出一件事情,就是那些幫過你的人,他們會更容易的再幫你一次。

有時候我們不敢要求別人,或者是我們不敢麻煩別人幫助自己,某種程度上,除了你會損失掉一些,能夠被幫助的機會之外;其實更大的損失,會來自於你即將沒有任何,跟別人可以深入連結跟交流的機會。

而這一切的解答,我猜並不是學會一套「要求別人」的方法,而是你的心中,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你不敢開口要求別人呢?

如果有機會,我很歡迎你可以踏進我的教室,我想你會找到真正的答案,到底是什麼阻礙了你?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不管是我們的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我都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