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深度對話」,讓你經營「好關係」~《同理心對話》凱宇和嘉玲的對談|【有聲書評】
00:00:00 《同理心對話》
同理心對話:增加談話深度的關鍵技巧
-
作者:瑟列斯特‧赫莉,廣播電台主持人,在訪談經驗中,需要挑戰在短時間內,和來賓建立關係、讓來賓暢所欲言或說出心裡話
-
英文書名:《We Need to Talk》,「Talk」並非聊天,而是有特定主題、想認識或瞭解對方、想和對方達成共識等可能
-
傳統的談話技巧(如:適時地點頭、眼神接觸…)有時候是阻礙,想要和人有深刻對話,太注重套路與技巧時,會忽略眼前的這個「人」
00:06:04 深刻對談前的準備
對於和人建立深度關係、交流,我們的行為與期待,和為此做的準備,常常是不對稱的。
在美國,有色人種佔總人口的約40%,在環保組織員工的組成中,有色人種卻只佔12%到15%。為了瞭解原因,作者邀請3位來賓上節目,分別是建商執行長(白人男性)、環保團體會長(白人女性)、社區組織負責人(黑人女性),並希望透過負責人以黑人的身份,談論如何網羅更多的有色人種,參與環保與公眾事務。
節目訪談總時長為20分鐘,作者先問了建商關種族多元化的問題、以及公司有多少的黑人員工,接著問環保人士,在他們回答的過程中,社區組織負責人就不錄了。當時作者選擇繼續訪談,後來便收到那位黑人女性的信,抱怨她有種族歧視,但其實那一段訪談,才過了一分半鐘。
在美國,有色人種佔總人口的約40%,在環保組織員工的組成中,有色人種卻只佔12%到15%。為了瞭解原因,作者邀請3位來賓上節目,分別是建商執行長(白人男性)、環保團體會長(白人女性)、社區組織負責人(黑人女性),並希望透過負責人以黑人的身份,談論如何網羅更多的有色人種,參與環保與公眾事務。
節目訪談總時長為20分鐘,作者先問了建商關種族多元化的問題、以及公司有多少的黑人員工,接著問環保人士,在他們回答的過程中,社區組織負責人就不錄了。當時作者選擇繼續訪談,後來便收到那位黑人女性的信,抱怨她有種族歧視,但其實那一段訪談,才過了一分半鐘。
為對話打好基礎
1. 對話不如預期,難免會生氣難過
-
如果生氣難過了,可能是彼此沒有先把預期對焦好
2. 先溝通對話的目標與期望
-
越是整理想要談話的內容:為什麼這個談話對你重要?你對這個談話有什麼期待?
-
訪談前,可以事先告知對方,對談的場合、觀眾組成、如何進行、情緒調整等;如果訪談時間只有3分鐘,避免讓對方準備15分鐘的內容
-
先花時間整理想要談話的內容:為什麼這個談話對你重要?你對這個談話有什麼期待?
以出門買東西比喻,如果有寫購物清單,流程比較清楚,也比較不會亂買。
3. 打造開放真誠的溝通環境
-
討論重大議題前,先思考自己有什麼「感覺」
管教孩子時,父母很多的鋪陳或酸言酸語,會讓孩子不願深度對話;若釐清感覺並以此切入對話,可能開展比較深度的對話。
→ 若孩子沒有倒垃圾,你感覺到的是「生氣」,可以明確地跟孩子說:「我很生氣,因為你又忘記倒垃圾,請你等一下出門記得倒垃圾。」
-
讓每一場對話,可以先施肥(整理感受、期待)再播種(開啟談話)
00:18:16 如何面對有情緒張力的談話?
1. 保持好奇心
中情局秘密行動處一位探員,在2016年接受半島電視台的訪問,他形容恐怖分子的論點是:「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好人,要讓敵人卸下心房,唯一的方法就是傾聽他們的心聲,如果你有勇氣聽完他們的故事,你會發現如果你異地而處、過他們的生活,你也可能會做出同樣的抉擇。」
嘉玲受訓時,面對暴力事件加害人的個案,會想要抵抗或扳倒他,但老師告訴她:假設你覺得他是一個這麼強大、需要花這麼大力氣扳倒的人,你現在在做的事情,只會讓他更強大,因為當你施予力量,對方也得用這樣的方法回應你。如果希望不要再有這種事情發生,反而是需要讓他的柔軟,有出場的機會。
→ 面對親近的人,更可能在深度對談時,碰到立場、觀念、想法、習慣、情緒投射不一樣的狀況,在最大程度上提醒自己保持好奇,並非認同或改變立場,而是理解對方處境裡的想法。
2. 覺察自己的偏見
-
想要扳倒對方,等於預設了對方是錯的
-
「傾聽對方的談話,未必就要贊成對方,傾聽的目的在瞭解而不是認同」
-
對於親近的人不習慣傾聽,是因為害怕自己聽了對方的想法,就必須改變立場、認同對方;但其實當你認真傾聽,會發現你和他的理由,並不是二選一的抉擇,而是在充分瞭解彼此後,一起走向更好的地方
-
多數人會承認自己有偏見,卻不認為自己已經受到偏見的影響
-
要區分自己是真的想靠近一個人,還是想要透過對方,來證明你自己是對的
-
瞭解,是走進別人的心裡、讓別人靠近你的前提
3. 尊重別人的觀點
在路上遇到「路怒症」(在路上暴怒)的人,可以想想對方為什麼那麼急?為什麼心情會不好?他可能今天諸事不順、趕著回家看小孩等等。
-
並不是要把自己當作道德完人,而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和角色,而真理的另一面,可能是另一個真理
-
一場真誠且彼此尊重的對話,目的不在於改變對方的立場,而是敞開心胸
-
當一個人對於一件事,已經有他的相信,想說服他錯了的力氣,反而給他更多相信的力量
喬治亞大學、密西根大學的聯合研究中,選了某些爭議性較高的政治議題,讓受測學生先看一系列的假新聞,再提供一篇正確的文章,並解釋先前幾篇報導是錯的,結果這些受到好教育的學生,看了正確的新聞後,反而更相信前面的假新聞。
00:32:34 如何培養對人的同理心?
適時讓自己能夠獨處
-
在瞭解別人之前,先把自己的狀態穩定下來
-
《安靜,就是力量》:獨處之後,我們反而能夠更容易地發揮同理心,所以偶爾避開對話,反而能夠改善人際關係,讓日後的對話更有品質
-
獨處時,不是什麼事情都不做,而是去思考先前談話的內容、自己和對方的觀點
真正的滿足的人際關係,是重質不重量的,但追求「質」的同時,常常阻礙我們跟人靠近的,就是太想要保護自己的想法,害怕自己相信的東西被挑戰、推翻,如果沒有對此覺察,等於是在對這個世界築牆。
延伸學習:愛情診聊室~陪你認識愛、了解愛、經營愛
全新線上課程《我們,再愛一次》,7月24日準時上線!
無論是你和他人,或是你和自己,如果渴望在關係裡有更好的互動,就讓婚姻治療師乙白,帶領你從關係的視角,擁有「再愛一次」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