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好,還是「買股」好?|【錢世好朋友#26】
00:02:14 買房 vs 買股
一位 30 歲的網友,在出社會工作後,每個月都會把一半的薪水存下來,投入市值型ETF(0050),年底拿到年終獎金時,也會留下8成再加碼投入,現在總共累積了 300 萬的資產。
爸媽知道他存了一大筆錢,跟他說股票風險很高,過去能賺到錢,不代表未來也能賺到,應該趁現在有賺錢,趕快把股票賣掉,把錢拿去買房子,因為房地產才是穩賺不賠的投資,而且幫自己繳房貸,也比每個月付租金幫房東繳房貸好。
爸媽知道他存了一大筆錢,跟他說股票風險很高,過去能賺到錢,不代表未來也能賺到,應該趁現在有賺錢,趕快把股票賣掉,把錢拿去買房子,因為房地產才是穩賺不賠的投資,而且幫自己繳房貸,也比每個月付租金幫房東繳房貸好。
網友一方面覺得父母講的有道理,另一方面又好奇,這筆錢如果繼續留在股市裡,資產成長的速度會不會比買房還划算。於是發文問大家,以下兩個選項,會如何分析跟選擇:
-
買一間 1200 萬的房子,跟銀行貸款 1000 萬,30 年還清,手上的 300 萬拿去付頭期款及其他購屋相關費用,然後每個月慢慢還貸款。
-
租房,300 萬拿去買 0050,把原本每個月買房要繳的貸款,一半付房租、一半拿去存股買ETF。
人生不是數學題,沒有「標準答案」
-
人生可能會因為讀書、找工作、結婚,有各種住房的需求,因此這是一個變動的過程,沒有標準答案
-
很多人做過類似的計算,但每個人算出來的結果都不一樣,因為「前提假設」跟「取樣時間」都不同
→ 放棄外在數字的解答,回到你內心的「真實需要」。
※ 我們在財務數字上最大的挑戰,不是「什麼是最優解」,而是「追求最優解」、想要預測未來的心態。
00:11:50 純粹從「投資」的角度,分析房子跟股票
投資最基本的目標是「打敗通膨」,打敗通膨的方法,就是要持有一個好的資產。
股票的特性:
-
流動性高(交易的速度與成本很好控制)
-
可以很快換成現金,因此是等同現金的資產
-
波動大,短期間可能漲跌很大
房子(作為投資商品)的特性:
-
稀缺性:一個土地蓋了房子,就不能再蓋另一棟房子
-
交易成本高,買賣難度較高、過程較長、較複雜,所以沒事不會賣
有時房地產的缺點反而是優點?
例:打敗通膨的方法,是持有一個好的資產,而房地產正是好資產的其中之一。如果你買對地方、精華區的土地越來越少,房地產的價格就容易隨著通膨上漲。
00:18:02 買房賺到錢的勝率,多過買股?
買房內建「定期定額、長期持有」的投資商品策略
每個月繳房貸,像強迫定期定額投資,某個可以隨通膨上升的商品,兼顧了投資與自住兩件事。
-
投資時,槓桿可以提高投報率,運用不好則風險很大,但房地產是一個良好運用槓桿的案例,因為買賣的摩擦成本高,也不會忽然暴跌,所以運用槓桿的時候,就不會因為價格波動太大而被迫出場
-
如果你跟券商借錢買股票,價格短期間跌下來,券商為了風險考量,可以賣掉你的股票;但房子即使房價下跌,只要你持續能繳出房貸,房子就不會被強制賣掉,所以投資房子的槓桿風險性比較低
00:25:41 炒房 vs 投資房地產
炒房:運用高槓桿買一間房子,期待房價漲上去,有下一個人來買你高價的房子。(期待房價漲上去讓自己賺錢,是「向外求」)
→ 向內求:投資一個可以出租有足夠現金流的房子,即使房價沒有上漲,房租也是持續性的收入。就算遇到風險,租金的調整都掌控在自己手上,可控性比較高。
如果想把房地產當作投資工具,要著重的不是買進賣出的價差,而是這個房地產是否能為你帶來「長期穩定且足夠的現金流」。
00:30:23 少子化會影響房價嗎?
-
都市化效應:現在比以前的都市更集中(六都),多數人都在都市工作,讓房價的支撐度比較夠,與少子化效應形成抗衡
-
人均壽命增加:比起25年前,我們的平均壽命增加5歲,因此需要的居住空間等於也增加了
-
居住習慣:三代同堂的居住需求減少、自住需求增加,一個家庭可能從住在同一間房子,變成住三間房子,因此想要好脫手的房子,選擇產品很重要
00:34:09 你適合買房子還是買股票?
-
理想的情況,並非單押在某個商品或方向,而是在能接受的範圍內有一定的持比,是比較健康的資產配置
-
適合買房的人:花錢大手大腳、難存錢的人,買房可以幫助你「強迫儲蓄」,只要買在合理的位子,一定可以抗通膨
-
適合買股的人:有正確的投資觀念,並且有學習的習慣,去執行自己所學的思維與策略,就能承受股市的波動。相信人類的經濟,是長期向上的累積與發展,股票就會是你很好的選擇
從「你要什麼」,看你「適合什麼」
-
不買房,是短期內不買房,還是永遠不買房?
-
未來會不會結婚,結婚後想不想有自己的房子?伴侶和你的想法若不一樣,要怎麼安排與規劃?
-
未來想要以什麼樣的形式養老?
-
你的投資策略,若是為了追求結果數字的極大化,你要這麼多錢幹嘛?
→ 人生追求的不是資產,是你想活成什麼樣子、你會不會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