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態的好奇心,會害死貓,也會害死你|越禁止的越有吸引力?|【一天聽一點#1140】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
在這裡我們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
陪伴你每天進步一點點
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
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喔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
「好奇心會害死一隻貓」
但是對於人何嘗不是如此呢?
常常有時候我們的好奇心
會讓我們非常的辛苦
譬如說吧 今天你興高采烈地
Po了一張照片放在社群網站上面
結果呢 你會以每5到10分鐘的速度跟頻率
當然了 有些人可能會更快
不斷地去Check
到底有誰來按讚、到底有誰來留言
那個你認為是鐵桿兄弟
或者是好姐妹的人
他有沒有看呢
他有沒有來留言呢
從他的角度他感覺怎麼樣
啊呀 這傢伙怎麼只貼一個貼圖給我
就沒有做任何表示了
真的是不夠意思
你有沒有發現當你在享受美食
或者是享受風景的時候
按下快門的那一刻
其實是很開心的
可是當你很好奇別人怎麼看
這個時候就是痛苦的來源了
其實我們的好奇心
就是一個這麼特別的存在
我們不僅對於那些美好的事物
會有很大的好奇心
其實我們對於那些負面的評價
那些攻擊跟傷害
也會有很大的好奇心
今天我就要跟你分享
在2016年發表在《心理科學》
這個期刊裡面的一個研究
這個研究是「芝加哥大學」
跟「威斯康辛大學」
他們的行為科學家做的一個聯合實驗
他們想要測試
人們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願意接受多少讓你不舒服的刺激
這聽起來有一點變態喔
我們的直覺告訴我們
如果已經是有負面的刺激
或者是傷害的可能
我為什麼還要對它好奇呢?
可是實驗的結果並不是這樣子喔
在一個測試裡面每一個受試者
他們都會看到一堆「筆」
而研究人員告訴他們
這些「筆」來自於先前的實驗工具
而且這些「筆」大概有一半的機率
在按下去的時候會產生電擊
也就是當你去按它的時候你會被電
其中有27個受試者
他們知道有哪些筆會讓人觸電
而另外的27個受試者
只知道有一些筆會讓人觸電
可是當他們獨自在房間裡面的時候
相對於那些已經知道
哪些筆會放電的人啊
那些不知道哪些筆會電人的那些受試者
他們按了更多隻筆
而且呢 還願意去遭受
這些筆帶給他們的電擊
聽到這裡我幫你回神一下喔
這個實驗是告訴這些受試者
你今天去按這些筆
你只有很高的機率會觸電
而其中已經知道有哪些筆會放電的人
他的好奇心已經不存在了
反而是那些不知道哪些筆會放電
不知道哪些筆安全的這一群人
他們因為好奇心的驅使
他們反而願意去做那些
只有壞處不會有好處的事情
那種感覺像不像是你今天到野外踏青
突然看到有一個路口被圍起來
上面寫「請勿進入」
而且呢 還畫上一個骷髏頭的標誌
說真的我就遇過不少人
越是看到這樣的標誌
就越想要進去一探究竟
或者是有時候我們會看到一些青少年
明明知道某個地方危險
明明知道哪個地方鬧鬼
他們偏偏就要去探險
當我們在笑他們很無腦很蠢的同時
我們問問自己會不會做類似的事情呢?
今天你分享了一篇文章
你是不是反而會很在乎
那些給你負評的人
可是網路上的行為就是這樣啊
每個人都畫自己想畫的重點
那些負評的斷章取義
只能說明這一個人眼睛不好
或者是腦袋不好
可是呢 我們常常走心了
我們常常在乎的要命
然後讓自己痛苦萬分
在延伸一個更生活的話題
當你在社群網站上
不預期地遇到了前情人的帳號
你會不會在他的帳號裡逛東逛西
對於他發展出來的新戀情
在乎得要命啊?
其實他已經跟你沒關係了
可是你一旦看到他的新戀情
心中那說不上來的不舒服
是不是很真實啊?
所以呢 在這一系列研究當中
的一位共同作者
「芝加哥大學」
的一位叫「奚愷元」的學者
他就說喔「探索」
是我們深植於人性的驅動力
和「尋求食物」或者是「性」是一樣的
我們通常會鼓勵具有好奇心
但是有時候會適得其反
有很多時候我們的好奇心
會讓我們非常的痛苦
這非常呼應另外一個學者
「卡內基美侖大學」的教授
「魯文斯坦」他同時也是好奇心
研究的先驅
他就說喔 好奇心可能會驅使我們
做出自毀的行為
這是一個深切的洞察
那你說難道我們對於這種病態的好奇心
就一點辦法都沒有嗎?
在這一系列的實驗當中有一個階段
他們會鼓勵受試者先去揣測、先去揣摩
他們在看完不愉快的圖片之後
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那這裡的不愉快的圖片
就是跟前面的電擊刺激一樣
在這一系列的實驗裡
除了電擊刺激之外
他們也找了很多會讓人不舒服的刺激物
作為實驗的操作變項
所以呢 他們先讓受試者去揣摩
去感受看完不愉快的圖片之後
那到底會有什麼感覺
有了這樣子思想練習的人
他們就相對的比較不會去看那些
令人作噁的圖片啊
其實喔 我在讀完這個研究之後
我自己心裡有個感覺
人嘛 如果你沒辦法長悟性
起碼你要長記性
在我們生命當中那些不舒服的負面刺激
通常你也不會是第一次的經驗
只是多數時候因為好奇
我們就忘記了
那曾經為我們帶來多少的痛苦
所以我很鼓勵你
當你發現自己有無法克制的好奇
想要去對於舊情人
對於他人的評價一探究竟的時候
這時候你對於自己的悟性
對於自我轉換、正面思考
這些能力都沒有什麼把握
沒關係 起碼你要長長記性
想一想上一次
你聽到那些令人刺耳的話之後
你難過了多久
為了那一句話 值得嗎?
你的生命應該要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而不是每件事上
更不是這件一定會讓你不舒服的事情
你的好奇心只是想要讓你
更清楚知道它有多不舒服
這樣子的意義到底在哪裡呢?
所以呢 前面提到的學者「奚愷元」
他就說
當你考慮長期的後果是減輕好奇心
可能造成負面效果的關鍵
就是要你長長記性
如果你過去有曾經的經驗
那麼想一想
那個時候讓你浪費了多少時間
浪費了多少精力
而你又得到了什麼?
腦子過了一遍
就算沒悟性
你的記性也會提醒你
有些事情真的不要學貓
「好奇心會害死貓也會害死你」
尤其是網路上那些無的放矢的負面評價
祝福你
希望今天的分享
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
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們製作的內容
記得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YouTube 的朋友請你打開小鈴鐺
而透過 Podcast 的朋友
除了給我們五顆星的評價之外
也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
我們需要你的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
或課程有興趣的話
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
都有相關的連結
而隨著疫情的趨緩
我們啟點文化的實體課程也開始進行了
在 10/16、17 我們有一場
「關係探索工作坊」
是由「哈克」為你帶來的
而在年底 12/5
嘉玲老師也會為你帶來
「寫作小學堂」
所以無論你想要在跟他人的關係
更進一步或者是
想要透過文字陪伴你的人生
那麼這兩場實體課程都歡迎你加入
希望透過啟點的陪伴
讓你成為自己更喜歡的模樣
那麽今天就跟你聊到這邊了
謝謝你的收聽 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