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苦盡柑來遇見你》拆解人為何「懶得說」,卻期待「他應該要懂你」?|第2季|【心理躲貓貓#16】
※ 以下將討論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劇情,有劇透請斟酌閱讀~
《苦盡柑來遇見你》劇情大綱|熱門Netflix影集 [00:01:31]
故事背景設定於1950年代的濟州島,講述吳愛純(李知恩 飾)與梁寬植(朴寶劍 飾)這對青梅竹馬,橫跨近五十年的愛情與人生故事。
自幼喪父的愛純,在從事海女工作的媽媽改嫁後,與奶奶及叔叔一家同住。儘管出生於漁村、缺乏資源,她始終懷抱強烈的文學夢,一路努力升學,就是盼望有朝一日可以離開濟州島、到首爾念大學、成為一名詩人。
寬植是魚販之子,性格內斂務實,從十歲起便默默守護著愛純。兩人歷經年少私奔、生活考驗與現實衝擊,最終仍相愛、相伴一生。全劇細膩描繪兩人從青春到老年,與三名子女(大女兒金明、二兒子銀明、小兒子銅明)共築的生活點滴,展現一段真摯、動人且跨越時代的生命旅程。
自幼喪父的愛純,在從事海女工作的媽媽改嫁後,與奶奶及叔叔一家同住。儘管出生於漁村、缺乏資源,她始終懷抱強烈的文學夢,一路努力升學,就是盼望有朝一日可以離開濟州島、到首爾念大學、成為一名詩人。
寬植是魚販之子,性格內斂務實,從十歲起便默默守護著愛純。兩人歷經年少私奔、生活考驗與現實衝擊,最終仍相愛、相伴一生。全劇細膩描繪兩人從青春到老年,與三名子女(大女兒金明、二兒子銀明、小兒子銅明)共築的生活點滴,展現一段真摯、動人且跨越時代的生命旅程。
《苦盡柑來遇見你》值得一看嗎?
1. 充滿溫暖的人情味
例:愛純懷上第二胎時,和寬植帶著孩子在外租屋,生活一度困苦。雖然房東夫妻表面不近人情,卻總在深夜偷偷往他們快見底的米缸,補上一天份的米,適時幫上忙又不讓他們覺得被憐憫。
2. 展現相互扶持的動人親情
例:愛純的奶奶拿出私房錢贊助寬植去買船,讓他們一家得以脫離窘困的生活。
3. 引人思考「犧牲」與「成全」的邊界
- 劇中有許多因為在乎彼此,而盡己所能滿足對方需求的情節,令人格外動容,但這同時也讓我們思考:為了成就另一個人的生命,毫無保留犧牲自我是否合理?
為何所有女生,都想要一個「梁寬植」? [00:06:34]
愛純寄養在叔叔家,卻不受待見,每當寬植幫忙送黃魚到她家時,總會「免費」多送給一條魚,確保愛純也能跟其他家人一樣,有自己的魚吃。
中學時期的愛純為了貼補家用,得幫忙賣高麗菜,但自認為是文學少女的她羞於叫賣,所以寬植每次都會一邊顧魚攤、一邊幫她招呼客人,甚至特別幫她準備有軟墊的椅子,而愛純只要坐在攤位旁看書就好。
中學時期的愛純為了貼補家用,得幫忙賣高麗菜,但自認為是文學少女的她羞於叫賣,所以寬植每次都會一邊顧魚攤、一邊幫她招呼客人,甚至特別幫她準備有軟墊的椅子,而愛純只要坐在攤位旁看書就好。
梁寬植有「主體性」嗎?為何可以完美符合所有人的期待?
被廣大女性觀眾視為理想伴侶的梁寬植,有一顆打不倒的「鋼鐵心」,總是努力滿足愛純與孩子的需求,卻從未為自己的需要發聲……
1. 人物設定不合理?
當時的韓國社會,仍盛行「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男性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家庭資源也都是丈夫、兒子優先使用,因此成長於傳統家庭的寬植,能如此善待、敬愛自己的妻子,似乎不太合乎常理。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寬植有愛人與關懷他人的能力,就表示他曾被善待過,而且是在愛裡長大的。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寬植有愛人與關懷他人的能力,就表示他曾被善待過,而且是在愛裡長大的。
2. 對男性有不合理的期待?
銅明意外離世時,愛純陷入深深的悲傷裡,然而寬植明明也同樣遭受打擊,卻逼著自己趕快振作起來,繼續出海捕魚養家。
-
當我們讚許寬植為了愛純,不惜拿掉自己的情緒與需求時,是否隱含著一種對男性「理想化」且「樣板化」的期待?
例:認為好男人就要有價值、有擔當,很能滿足別人的需要。
愛純不只親眼目睹媽媽被肺病帶走,還一直謹記著媽媽告訴過她「不要退而求其次,要活出最充實的人生。」即使生活再艱難,也從未讓她下海當海女。因此,當婆婆希望小金明去當海女時,愛純終於壓抑不住怒氣,與婆婆及寬植奶奶爆發了正面衝突。而恰好回家的寬植,二話不說便挺身而出:「媽、奶奶,愛純是來跟我生活,她是嫁給我,不是來當你們的媳婦,你們兩個再也不會見到愛純,我不會再讓她當你們的媳婦。」語畢,便帶著愛純跟孩子離家生活。
-
當我們讚許寬植總是無條件的站在愛純這邊,甚至覺得男性在婆媳衝突中,就該不假思索的選擇太太,否則是個不夠格的丈夫,這是否是一種對男性的壓迫?
-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想要、需要與感受,當男性被夾在媽媽跟太太、兩個對他來說最重要的女人中間時,內心的掙扎與矛盾,是否也值得被理解?
3. 「鋼鐵心」背後壓抑了什麼?
銅明雖然已離去多年,但是寬植在醫院進行全身麻醉的檢查時,才終於在半夢半醒間,首次吐露對銅明的愧疚與自責。
-
社會是否給男性太少的空間,談論自己的脆弱?
《苦盡柑來遇見你》劇情太過理想化,才讓人想看? [00:19:16]
關係全以「他人」為主
親子情
為了供金明到日本留學,愛純把曾與母親一起生活過的房子賣了。
為了籌措銀明的保釋金,寬植把承載多年光陰的「金銀銅號」漁船賣了。
在兒女們事業接連碰壁之時,寬植毅然決然賣掉高麗菜田、拿房子抵押,買下號稱待開發區的店面,開了一家快餐店,一心想要讓家人擺脫拮据的生活。
-
雖然孩子們深知父母對自己傾盡所有,心中卻也出現一份難以言說的「負罪感」與「愧疚感」,彷彿只能靠「努力不讓他們失望」來回報這份愛
→ 當我們發自內心給愛的時候,能否同時注意對方的反應與狀態,留有彼此討論的空間,不要讓好意反變成一種無形的壓力。
伴侶愛
寬植心中最大的願望,就是完成愛純的夢想。
-
被另一半放在心上,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但是知道對方從未為他自己著想過,難免會有一點不捨
-
當我們深愛一個人,會自然想對他好、愛他、為他付出,而不是單方面地被愛、被照顧
→ 一段關係裡,若只有對方的需求,而容不下自己的感受,將沒有親密可言。
生活中的案例
一位媽媽發現自己的孩子不只喜歡畫畫,還展現出不錯的天賦,於是開始安排繪畫課程,全力支持他的興趣。起初孩子學得開心,也樂於探索各種畫法,然而隨著媽媽發現孩子「畫什麼都好」,她便投入更多心力與金錢,排課、找資源、報比賽,盡己所能地成就孩子。
但對孩子而言,畫畫原是單純的興趣,卻逐漸變成壓力的來源。他開始擔心自己畫不好、比賽沒得獎,會辜負媽媽的期待;而媽媽則以為孩子只是受挫,反而更加努力想幫他「再接再厲」。
但對孩子而言,畫畫原是單純的興趣,卻逐漸變成壓力的來源。他開始擔心自己畫不好、比賽沒得獎,會辜負媽媽的期待;而媽媽則以為孩子只是受挫,反而更加努力想幫他「再接再厲」。
→ 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需求,如果在愛與付出的過程中,缺少相互溝通與調整,再真摯的愛,也可能無意間成為對彼此的壓迫。
我們都需要一部作品,投射對幸福的完美想像 [00:29:43]
-
《苦盡柑來遇見你》承載了我們對父母與伴侶的理想化想像,不只帶來某種療癒,也讓人回頭思考自己在現實中經歷了什麼
→ 現實終究不同於戲劇。如果用戲劇裡過度理想化的標準,來衡量現實中的關係,反而會讓自己跟身邊人都活得很辛苦。
融合的幸福感
-
在一段能感受到親暱,甚至願意犧牲自我成全對方的關係裡,這種「不分彼此」的幸福會特別吸引人,其實對應的是我們被全心全意照顧著的經驗
當我們還是小嬰兒的時候,曾接收過照顧者全然的關注,所以才會那麼想要再次擁有這樣的關係,但其實在當下,照顧者是先壓抑自己的需求,才成就了我們的安穩。
→ 長大之後,想要的肯定比以前更多、更多元,但另一個人不再可能像過去的照顧者那樣,時時刻刻的關注我們,因此我們要有能力,先搞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再用適當的方式,向對方表達自己的需求。
幸福,從自己開始
-
在一段好的關係裡犧牲奉獻,關注的焦點不是誰付出得多、誰比較累,而是怎麼讓彼此都能自在舒服
-
愛一個人,無非是希望可以長久的愛下去。但如果總是用犧牲自己的方式給愛,久了會讓自己感到疲憊
-
接納自己的有限,當對方做不到時,我們才有辦法理解:不是他「不願意」,而是他「沒辦法」
→ 一段穩定的長期關係,從來不是靠單方面的忍讓與成全,而是建立在剛剛好的邊界之上。當給與被給都能自由流動,幸福才會自然地在其中滋長。
你是否感覺自己的關係陷入某種鬼打牆了呢?明知道要降低對另一半的期待,卻總是忍不住希望他能改變…其實背後的原因,很可能與那個你還不認識的那個自己有關~
嘉玲老師全新課程《深度自我覺察》,將帶你看懂「知道卻做不到」背後的心理動力,讓你不再只是懊惱自己反應過度,也能開始看見潛意識的影響,修復過去留下的傷,拿回對生命的主導權!
即日起到8 月 19 日晚上 9 點,加入即享第一波超早鳥價 $2599(原價 $6888)!立刻點擊連結,免費收聽第一講試聽課程: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