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離家」,可以讓你好好「回家」?|【凱璇而歸#61】

00:01:20 離家焦慮~想搬出去,卻沒勇氣跟父母開口?

A是獨生子,考上外縣市大學後,搬出去住了4年,適應得不錯。大學畢業後,父母催A搬回家,而他也剛好找到家裡附近的工作。A原本想著回家陪爸媽也不錯,就決定搬回去,結果反而變得很不適應,在家常生悶氣。
 


成年子女住家裡,常見的3個困擾:

1. 專注力容易受影響

  • 彼此生活節奏不同,容易互相干擾,但家又是父母的「主場」,很難請他們做出調整
例:離家4年間,爸媽較少機會跟A交流,因此他回家住之後,爸媽一有時間就想找他聊天,讓A感覺少了一些自主時間。
 
 

2. 受照顧,也要付出代價

  • 父母的關心超出自己的需要,可能要額外花時間調適心情
例:媽媽煮宵夜給你吃,為了不辜負她的好意,儘管你根本不餓,還是把宵夜吃了。
 
 

3. 分不清楚自己跟父母的需要

  • 看不慣對方的生活習慣,容易產生衝突
例:父母覺得你衣服穿太少、會感冒;你覺得父母吃太鹹、不健康。
 
  • 想離家,又認為自己應該多陪父母
 
 
 

00:06:05 想搬出去住,如何下定決心?

許多原生家庭的議題,需要透過離家,才有機會拉開與家人的心理距離。
 


1. 面對弱點(心中柔軟的一塊)

  • 認為父母需要你的陪伴,事實上是你還想依賴父母的照顧
住家裡既省錢又省力(回家有飯吃、有人分擔家事…)。

→ 如果住家裡無法讓你真正成長,要試著接納並放下對家的眷戀。
 


2. 面對真正的想要

A原本打算存錢買房,結果回家住得太舒服,想著爸媽的房子最後也是自己的,沒必要再買房,決定把錢用在出國遊學。

遊學2年後回家,A覺得父母管太多,彼此關係鬧得不愉快,才發覺自己其實想要搬出去、有自己的空間,但是已經沒有多餘的存款。
 
  • 在習慣面前,要學會區分「高層次需要」跟「低層次欲望」
→ 問自己:「十年之後,這件事真的對我來說很重要嗎?」
 


3. 面對困難的選擇

如果過度黏膩的家庭關係,讓你難以離家,你願意溫和且堅定的跟家人溝通嗎?
 
如果目前的經濟能力,要獨立生活會很辛苦,你願意提升收入、存錢嗎?

→ 放下依賴的舊自我,才能長出獨立的新自我。
 
 
 

00:15:10  成年「獨立離家」有什麼好處?

後來,A搬出去住跟男友同居,享有更多的自主權、掌控感,承擔更多家庭責任,才體會到打理一個家要付出多少努力、自己過去在家受爸媽照顧有多幸福。

A工作上更努力尋求升職、加薪的機會,雖然難免還是會跟爸媽有些拉扯,但偶爾回家,他會下廚給爸媽吃,彼此的感情也變得更緊密。
 


個人~真正的成熟、獨立 

  • 擁有獨立生活的空間,全權為自己的生活負責,才能達到真正的成熟
→ 內在真正長大,在生活的各層面(家庭、職涯),才能以「平等」的眼光,順利的與他人互動、合作。
 


關係~修復與父母親的關係 

  • 離家是用「物理距離」拉開「心理距離」,減少彼此相處上的拉扯、衝突,有足夠的心力去理解父母的限制(不是不願意,而是沒能力好好對待我),看見彼此真正的狀態與需要
 
自己先活出「成熟」,其他人也才會把你看作「成熟的大人」。
 
 
 

00:26:15 離家,是為了真正「回家」

能自由調整與家的距離,會擁有更健康的關係~啟點全新線上課程《回家》,由節目【心理躲貓貓】的主講人-李玉婷心理師主講,帶領你用精神分析的觀點,重新看待原生家庭,找到自在回家的路~✨
 
【線上課程】《回家》~深度自我療癒,學會愛與被愛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20
 

下載【啟點文化APP】體驗「每日金句」拉霸小遊戲,動動手指賺取更多紅利!
下載點:AndroidiOS

※ 已下載用戶請更新至最新版本。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