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罪惡感,你可以這樣做|【一天聽一點#1363】
00:00:00 罪惡感
-
如果世界上沒有罪惡感,就無法約束人們的行為,會有很多彼此傷害、破壞或攻擊的行為
-
罪惡感的存在,讓人知道自己做了不對的事,因為內心不舒服,促使做出補償的行為
理性的罪惡感
-
會和你實際造成的影響和傷害成比例
在路上不小心撞到人,會覺得不好意思、馬上跟對方說對不起,但不會自責到想下跪磕頭,這種等級的罪惡感,就有符合事情本身的嚴重程度。
不理性的罪惡感
-
為你實際上無法控制的事情感到內疚
-
內疚的程度,比你實際需要的還要多
-
常常跟自責有關,習慣把所有責任都攬在自己身上
一個人在家人出門前打電話回家,家人出門後發生車禍,讓他覺得很後悔,認為是因為自己打了那通電話,才造成這個結果。
-
家人在出門前,不只接了電話,還做了很多其他事情,每件事情都會影響到出門的時間
-
交通狀況並不是他可以控制的,他無法決定別人要不要遵守交通規則
→ 如果把壞事發生的責任都放到自己身上,很快就會被愧疚感壓垮,越來越不敢行動。
00:03:24 判斷自己的罪惡感
感受到罪惡感時,問自己兩個問題:
1. 我對這個狀況有多大的影響力?
如果你對某件事並沒有影響力、不能控制,那就不是你的問題。
2. 我是對這件事情唯一有影響力的人嗎?
會不會有其他人也需要為這件事情負責?不是只有你需要承擔所有的內疚?
自殺者身邊的親友,經常會陷入罪惡感中,認為自己如果當初做了或不做哪些事,就能避免遺憾發生。你對這件事情的影響力有多大?是唯一有影響力的人嗎?對方從小到大有這麼多人際關係,要一個人負起所有責任,是不是已經超過比例原則?這麼沉重的罪惡感,真的全是一個人要扛的嗎?
00:04:52 從不理性的罪惡感中解脫
調整心裡太過嚴格的規定,留意你是怎麼跟自己說話的,有沒有出現「一定、必須、應該」等嚴格的用詞?
對自己有更多覺察、發現新的可能性
-
是什麼讓我需要這麼做?(例:是什麼讓我覺得自己應該要完美?)
-
如果我不那麼做,會發生什麼事?
-
發生我不喜歡的事會怎樣?(例:我真的犯了錯會怎樣?)
寫一封道歉信
對你過意不去的事情道歉(例:對於提出分手感到內疚,可以寫「我很抱歉,耽誤了你的青春」),之後再把每一句道歉,都改用「但願」開頭(例:「但願我可以讓你付出的青春有回報」)寫完之後,比較前後的心情變化。
-
把罪惡感改成承認自己能力有限的語言,認清人是有限制的
放下掌控一切的想法
-
一直認為自己能掌控一切,就會扛下很多不必要的事情,進而產生不合理的罪惡感
如果有個很常暴怒的母親,你覺得都是自己惹媽媽生氣,所以常常有罪惡感,這時可以思考:媽媽所有的喜怒哀樂,是由她還是由你掌控?媽媽的先天和後天環境,讓她的個性火爆,也不是你可以掌控的。
-
面對自己的無能為力,分清楚自己實際能掌控和影響的範圍,是擺脫不理性罪惡感的關鍵
00:07:48 罪惡感是正向的
罪惡感帶有同理心,讓人願意去彌補、修正自己的錯誤,但如果超出比例,就不是件好事。
「恨那些罪惡,但愛那些犯罪的人」
-
就算你真的在過去,不小心犯下了一些錯,但請記得,你還是一個值得被愛的人
-
讓罪惡感成為讓你變更好的導師,而不是判你無期徒刑的法官
線上課程【好好在一起】給你更進一步的學習~
面對親密關係裡的差異,陪伴你找到彼此的安全感和歸屬感❤
優惠價 $2217 即將在10月31日晚上12點截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