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祝福說再見~結束的時機與考量|【心理躲貓貓#11】

00:01:38 心理治療的開始,就是為了結束

何時是心理諮商/治療結束的時機?

1. 個案感覺可以結束的時候

例:想要深度自我探索的個案,變得較能理解、描述自己的狀況,甚至能對問題做出不同反應。
 
例:針對分手/喪親/離婚等重大事件進行討論,後來悲傷的情緒較緩和,也找到因應的策略、支持的資源。
 
 

2. 心理師會幫助個案確認,想結案的感覺從何而來,並對此進行討論

  • 當心理師評估,個案的議題還需要多一些時間討論時,會邀請對方繼續進行諮商/治療
  • 如果個案堅持想結束,心理師也會尊重個案的意願
※ 個案願意向心理師提出想結案,代表足夠信任心理師,此時的互動即具有療效。
 


「問題還沒解決,卻想結束諮商」的個案

  • 「遠離」是一種保護機制,因此心理師會以「想結束諮商」作為素材,幫助個案理解自己的感受、行為
例:談到某部分議題,讓個案感覺很難受,因此想結束諮商。
 
※ 此處討論的是自願進入諮商/治療的個案(自願性個案)。
 


如何看待心理諮商/治療的結束?

  • 結束是一種新生,代表個案可以試著自己往前走
  • 給個案與心理師一個機會,討論諮商/治療歷程中發生的事,往後可以如何發展(如:個案尋找其他更適合自己的心理師)
  • 結束並非永遠不見,如果個案之後想再進入諮商關係,能與心理師討論,並按照當時的狀況進行安排
 
好好討論結束諮商/治療,是對個案走向獨立的祝福,以及對諮商關係雙方的療癒。
 
 
 

00:13:12 結束,如何帶來新生?

個案A因為人際焦慮,甚至出現拔毛的症狀。與心理師深入討論後,發現A的媽媽是個力求完美的人,導致A對很多事不敢有主見,只能努力達到媽媽的要求。
 
  • A感到焦慮,因此下意識透過「拔毛」,讓自己轉移注意力
 
 
經過多年諮商,雖然A的拔毛症狀時而緩解、時而加劇,但是漸漸能放鬆的跟心理師談話。某次諮商,A告訴心理師「我昨天突然意識到,拔毛的時候好痛喔」,發覺原來自己,都用自我傷害的方式來處理焦慮,A與心理師開始討論結案。
 
  • A重新跟自己的感覺連線,能區分自己與他人的差異,強迫行為就有機會緩解,並且找到其他自我照顧的方法、做回自己
→ 能感覺到痛,反而是個案A結束諮商的關鍵。
 
 

曾經發生過的事,不會隨著關係結束而消失

  • 願意檢視、疼惜自己面對「暫時分離」的不安,「結束」對你帶來的影響就會變小
  • 可以好好處理關係的結束,代表擁有安穩的內在
 
 
 

00:19:43 有期限的關係,要學會好好說再見

例:當子女想離家生活,父母卻不同意。
 
  • 隨時間變化,雙方無法再滿足彼此的需要時,繼續相處反而會很辛苦
  • 「結束」是討論的過程,需要時間做準備、確認彼此的狀態,以免造成創傷

在生活中,孩子要展現出負責任、獨立的一面,父母也要漸漸練習鬆手,對孩子更有信心。
 
延伸學習:讓線上課程《好好說再見》告訴你,為何父母必須放手,孩子才能起飛。
 


關係的結束,是為了有新的開始

  • 親子關係:健康的親子關係,是可以允許道別的關係
例:孩子離家後能好好照顧自己,也是對於父母過往教養的肯定。
 
  • 諮商關係:因為心理師給過個案全然的關注、陪伴,所以個案離開諮商關係後,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獲得重生
→ 有過好的分離經驗,就有機會瞭解:結束是另一種愛、結束是可以被祝福的。
 

足夠成熟、穩定的人,能夠開始一段關係,也能好好結束關係,相信就算關係不再,美好的感受依然永恆存在心中。
 
 
 

00:29:02 啟點新春送幸福

即日起至2月20號,加入啟點線上學苑任一門課程,折扣碼輸入「新年快樂」,即享250元的現金折扣(單一帳號限定使用一次)!邀請你把握難得的年節優惠,加入課程、把滿滿好運裝入袋~
 
 

【啟點文化】app功能升級,快來體驗最佳的收聽效果~
Android下載點:https://reurl.cc/0ZGrWY
iOS下載點:https://reurl.cc/1GE5OQ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