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嘗試「開放式關係」,你們之間最重要的事?feat伴侶治療師 黃乙白|【心理敲敲門#207】

來賓:「愛情診聊室」主講人 黃乙白 伴侶諮商師
 


00:00:00 主流的婚姻體制,是最適合我們的嗎?

傳統一對一關係的不足和限制

  • 在「單偶」關係裡,很容易被「角色」限制(如:你是爸爸/媽媽,就應該…), 為了維持關係的穩定,雙方的個體性漸漸消失
  • 各自的需求會隨著年齡改變,過去能夠彼此滿足,現在不見得有辦法
例:不少女性會在中年覺醒,期待和伴侶聊心靈層面的事情,但伴侶可能對此無感。當你門的情感需求無法對上,但不想勉強伴侶,又不想離婚或不想忽略自己的需求,就只能「向外尋找」。

→ 當原本的關係不穩定、需求沒有出口時,打破一對一伴侶的限制、讓狀況改善的可能性,就會被提出來。
 


伴侶諮商師實務上看到的婚姻體制

  • 開放式關係常見問題:開放後就暈船、欺騙、嫉妒,有被比較或愧疚的感受
  • 主流婚姻的架構與體制常見問題:認為兩人要一起維持有感覺,是很有挑戰性的
→ 當你選擇了某個體制,就要面對這個體制會導致的問題。
 

每個時代的主流婚姻體制,都跟當時的社會環境、人口結構、經濟相關。過去為了生存,很多體制是「沒得選擇」的(如:一夫多妻,為了有夠多人幫忙種田);現在有辦法選擇,進入關係不只是求溫飽,也要訴求內在感受,前提是要先聽聽自己的聲音,認真、真實的面對自己。
 
  • 我們對愛的理解,大多是被「教」出來的,但你可以先回頭問自己,你想要一段什麼樣的感情
 
 
 

00:23:21 先對自己真實,才能對關係真實

對自己真實,並帶者勇氣與愛,給對方參與你內心想法的空間

太太問反覆買春的先生:「你明知會傷害我,為什麼不停止?」先生哭得很傷心,表示自己只對大胸部的女性有感覺,但他以為自己可以克服,說完之後覺得這話太殘忍,又痛哭了很久。
 
  • 太太明白先生不是刻意傷害她,而是有自己的需要
  • 真實的背後有掙扎,有對另一半的愛,把真實說出口後,兩人反而更靠近對方


當你為了保護關係而壓抑需求,等於殺掉某部分的自己,而那份痛苦最後仍會傷害親密關係。

→ 真實,是你在關係中不批評、不壓抑,並且接受自己的需求。
 
 
一對同志伴侶認為在同志圈,如果沒有接受開放式關係,會顯得自己很封閉、不自由,但其中一方提出開放式關係時,並沒有誠實表明,其實是自己在性愛過程中有困難。
 
  • 如果你們的開放式關係,是為了解決原本關係中就存在的問題,可能會暫時轉移原本的衝突,但彼此無法坦誠的狀況,還是會持續存在
 
 
 

00:33:40 勇敢說出自己的真實,然後呢?

對自己真實、有勇氣和伴侶分享內心深處後,不代表可以不用管伴侶的感受,而是要真誠地關懷另一半的反應。

伴侶諮商師面對的開放式關係伴侶,多數有其中一方是比較沒有意願的,他們通常是因為很愛伴侶、不想看他受苦,或不想失去這段關係,所以妥協表示可以嘗試看看。
 
  • 有能力說出需求後,依然要和另一半持續對話,瞭解彼此能共同創造什麼?

→ 根據伴侶諮商師的經驗,當一對伴侶願意坦承,自己在開放式關係時遇到的情緒、狀況,彼此也都有空間接住自己和對方,如果他們選擇回到一對一伴侶狀況,會和一開始順應體制的壓迫感不同,因為已經知道彼此最重要的是什麼了。
 
一對伴侶,最後沒有往開放式關係的方向前進,想要開放式關係的一方說:「你可以為了我讓別人進入關係,我就可以為了你讓別人出去」看到對方的善意時,愛就在了。
 
 
 

00:39:08 伴侶之間談「性」不容易?

伴侶談性時,性自尊容易受影響

  • 對方給的訊息,像在暗示自己不夠好
  • 為了逃避覺得自己不夠好、沒自信的感覺,會不自覺批評對方(如:變態、低級)
  • 性關係中,攻受兩方都受社會文化影響,如果為了不傷對方的心,在要表現強大、崇拜時,遇到意願、情緒、能力不夠,卻無法和對方真實表達,「性」就會變成有壓力的事情
 


性,讓你脆弱的一面暴露出來

  • 當你完全投入在性當中,等於全然將自己交出去,和其他「有意識控制」的活動很不一樣
  • 性關係中,全然投入的情感狀態,會讓人有「脆弱被接住」的愛的感覺

 


談「性」的挑戰

  • 要先知道自己是誰,並且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需求
  • 瞭解怎樣的性是安全或危險的
  • 如果在原本的關係終究無法談性,就先不要進入開放式關係,因為無法談性,就無法處理「忌妒」,最後會影響到伴侶的安全感
→ 一段關係能開放,一定建立在非常深厚的愛。
 


怎樣才算「深厚的愛」?

  • 只有不害怕失去,才能真正擁有
  • 對自己真實、讓對方靠近你的現況時,可以攤開自己,不會害怕對方不接納你,或害怕可能失去對方;看到對方的需要時,不會太快逃走,或進入誰對誰錯的判斷,並且探索你與對方的需要,是否有並存的可能
  • 無論你說什麼、對方做不做得到,你們都可以在關係中把想法說出來,瞭解對方現在的狀況如何,但不假設他要做到
 
 
 

00:53:49 嘗試「開放式關係」,要先掌握的大前提

不是問「要不要」,而是問「為什麼」

  • 如果你們想採取「開放式關係」,是為了解決關係中的某個問題,就需要重新討論
先問自己:「如果我們嘗試『開放式關係』,且嘗試後也很順利,跟現在會有什麼不同?現在的困難或痛苦,就可以不見了嗎?」如果某個匱乏可以因此被滿足,建議你們可以在出發前,先討論這個部分;如果這個困難解決後,你們還是想要「開放性關係」,那可能就是你們都適合或都想嘗試的方向。
 
 

延伸學習~經營愛、經營關係

1.    《我們,再愛一次》~重建親密連結,讓愛回溫
2.    《好好在一起》~找回親密享受獨立,在關係裡自由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