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關係從「投射」走向「收回投射」,讓你遇真愛?|【心理敲敲門#254】
※ 本文於2025年8月更新。
00:01:12 愛在投射收回時~「處理不滿」讓關係昇華
「愛在投射發生時」與「愛在容器建立時」兩階段,伴侶大多是在意識層面為愛努力,是穩固關係的基底。
然而隨著生命階段不同,雙方都會改變與成長,彼此的差異也可能日益顯現,因而產生許多矛盾與衝突,讓人以為「愛」消失了。
「拚命給愛,卻沒收回對彼此的投射」會發生什麼事?
一對外商主管夫妻,原本是事業和生活上的親密夥伴。他們相識、相戀、結婚,育有兩個孩子,攜手共度15年的婚姻生活。
孩子漸漸長大後,夫妻倆原本期待把重心放回彼此身上,卻發現兩人的親密感不如以往,於是決定坦誠地交流,彼此感到寂寞的時刻和內心的期待:丈夫希望妻子能為他做晚飯,妻子則期待丈夫能主動關心她。
兩人隨即為對方作出改變:妻子開始學做菜,抽空幫老公下廚;丈夫則重拾戀愛初期的浪漫,送花、發簡訊。這些刻意的改變,讓他們的感情在短期內確實回溫,卻也逐漸令他們感到疲憊。
為了不令對方失望,他們默默壓抑內心的真實感受。最終,當其中一方再也無法承受這種辛苦的婚姻時,婚外情悄然發生。發現自己被背叛的一方崩潰痛哭,認為努力為關係付出的自己很傻。夫妻關係再度跌入冰點。
孩子漸漸長大後,夫妻倆原本期待把重心放回彼此身上,卻發現兩人的親密感不如以往,於是決定坦誠地交流,彼此感到寂寞的時刻和內心的期待:丈夫希望妻子能為他做晚飯,妻子則期待丈夫能主動關心她。
兩人隨即為對方作出改變:妻子開始學做菜,抽空幫老公下廚;丈夫則重拾戀愛初期的浪漫,送花、發簡訊。這些刻意的改變,讓他們的感情在短期內確實回溫,卻也逐漸令他們感到疲憊。
為了不令對方失望,他們默默壓抑內心的真實感受。最終,當其中一方再也無法承受這種辛苦的婚姻時,婚外情悄然發生。發現自己被背叛的一方崩潰痛哭,認為努力為關係付出的自己很傻。夫妻關係再度跌入冰點。
-
伴侶為關係努力卻不斷失落時,可能會把無法消化的情緒丟出去,或是向內攻擊(對生命、關係、自我等等失去盼望)
-
潛意識裡夫妻倆的靈魂都在求救,外遇只是凸顯了兩人原本的「關係劇本」不再有用
-
勉強自己以滿足伴侶的需要,在關係的前期或許能創造親密感,但是長期累積的情緒終究需要出口,無論向內或向外抒發,都將對關係造成創傷
※ 即使造成創傷,不代表關係一定會結束。重新理解真愛是建立在「你與我皆是獨立的人」之上,並各自踏上「個體化」之路,會獲得更昇華的親密感體驗。
00:13:37 盡力滿足伴侶需求,為何反而讓人想逃?
-
想透過滿足對方來改善關係,容易過度在意對方的反應,無意間將他視為「苛刻的評分者」,進而把付出時產生的負面感受(不安、焦慮、不滿)投射到他身上
例:雖然是為了讓老公開心才做飯,但是下廚時累積的疲憊感被壓入潛意識後,最終卻丟回了老公身上。
-
認為「關係要好=滿足伴侶所有需求」,在缺乏自我覺察的情況下,關係將容易充滿對「壞」的恐懼
例:擔心對方會不開心,所以不斷壓抑內心的負面情緒,結果最後以破壞關係的形式爆發。
→ 再努力經營關係,彼此終究會讓對方失望。因此關係想繼續下去,就要學會面對並消化這份失望。
為何對關係不滿意,經常以外遇的方式呈現?
-
發展新戀情,即能重新經驗感情的前兩階段(「愛在投射發生時」與「愛在容器建立時」),知道做什麼就能讓感情變好,因而從中獲得掌控感
-
把情緒向外丟,不必回頭面對內在的辛苦
當你想為伴侶付出,卻在關係裡持續感到不滿意,不一定是對方的問題,有時是自己內在有未解的議題。
00:20:40 如何收回投射,在愛裡享受親密與獨立?
當對方已經盡力,卻依然無法滿足你的期望時:
例:你渴望浪漫,而伴侶是務實的人。儘管他很努力滿足你對浪漫的期待,卻依然無法讓你滿意,甚至已經超出他真心想付出的程度。
1. 理解投射背後反映的真實
釐清自己內在的「親密關係劇本」從何而來,探討裡面包含的「需要」對你有何意義
-
問自己:「浪漫對我意味著什麼?」
-
接納彼此的「壞」(不足與限制之處),尤其當對方缺乏的,剛好是你需要的部份,要能夠把自己的功課認回來,而非一直把目光放在對方的不足上
例:你可能其實希望能脫離現實,讓伴侶無條件的寵愛你,只是因為內心無法接受這件事,所以包裝成對浪漫的需求。
→ 收回對彼此的投射,看見各自在關係裡的不足後,仍能克服害怕或失望而不逃離時,才能真正將彼此視為兩個完整的人,並接受雙方「即使再努力也無法完全契合」的事實。
※ 如果伴侶剛好能滿足你的需求,你將少了一個機會,認識浪漫對自己的意義,也無法就此啟動「個體化」的功課。
2. 接受失落會不斷發生
-
能好好消化關係持續出現的失落,也依然願意留在關係中,才能體驗到真正的愛
好的關係,是一場偉大的對話
想要長久維持親密關係,並非停留在外在事件的討論,而是要能坦誠交流,彼此在關係中的發現、感受、需求與期待。
不是所有伴侶都能走入「愛在投射收回時」的階段:
-
他會行使肢體或言語暴力
-
他的自我概念不穩定,不肯認回自己的課題,或無法好好調節情緒
→ 要把對方的功課還給他。
00:32:03 人若終究要個體化,為何還需要親密關係?
親密關係是「1+1=3」:「你」、「我」和「我們」
-
「關係」是雙方的客體,就像一張共同的投影幕,提供彼此投射的空間,顯現出各自的個體化功課
→ 進入關係與否是個人選擇,只是不進入關係,會少了看見投射、處理某些課題的機會。
例:明白伴侶滿足你的需求是出於「意願」而非「義務」,更懂得感謝與珍惜。
如何跟對的他,一起邁向愛的第三階段?
回到關係裡「做自己」
-
讓「我」大於「我們」,承認並表達自己的需要,但不是要求對方來滿足你。
-
當對方盡力卻還是無法滿足你的需求時,你能看見他的心意,並把自己的功課認回來。
-
若雙方都已經努力,卻還是無法在關係裡看見完整的自己,或許可以先考慮暫時拉開彼此的距離(如:分居)。
00:39:20 努力到累了,如何判斷關係是否值得繼續?
在不超出忍耐極限的情況下問自己:
-
關係裡是否還有讓你觸動的地方?
-
你們是否依然互有「獨一無二&互補性」?
-
你當初愛上的因素還在不在?
-
即使關係有痛苦之處,但是能否讓你持續認識自己、有所成長?
親密關係是修煉場
-
想在愛裡被滿足並沒有錯,但相處久了,也一定會經歷犧牲與失望,不要因為遇到痛苦而想放棄,就因此苛責自己
-
走入愛的第三階段,將會面臨靈魂的挑戰、開始修煉自性(SELF),若能透過關係看見自己的投射,並把自己的功課認回來,你將成為更完整的自己
→ 經歷痛苦後,依然願意攜手同行的另一半,通常就是真的靈魂伴侶。
00:44:59 勇敢愛,找回愛的感動
網友:「真愛一定存在,只是在欣梅爾死後才出現。」
動漫《葬送的芙莉蓮》中,女主角芙莉蓮是長生不死的精靈,從未與人有過深刻的情感聯繫。直到曾經的戰友、勇者欣梅爾離世後,踏上新旅程的她,才逐漸發現欣梅爾的影子無處不在。
→ 若是因為害怕受傷,就不敢勇敢去愛,便不可能走過「愛在投射收回時」、體會到「真愛」。
線上課程《我們,好好愛》
想要維繫得來不易的感情,乙白老師的全新線上課程《我們,好好愛》,將陪伴你釐清關係中的七大需求、認出自己的渴望,也更深刻地聽懂伴侶的心意!
《我們,好好愛》目前享有超早鳥優惠價 $2599,只到 2025 年 1 月 22 日晚上 9 點截止!現在加入學習,無論在感情的第幾階段,都能繼續好好愛下去~
【線上課程】《我們,好好愛》~聽懂說對彼此需求,讓相愛容易相處滿意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21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21
------------------------------
越愛越無力該怎麼辦?~2025全新線上課程《深度自我覺察》
我們常常以為,只要更體貼、更付出,親密關係就會變好。但那份「拼命愛著」的背後,有時藏著的是未被察覺的投射與內在劇本。
嘉玲老師2025年全新線上課程《深度自我覺察》,陪你從情緒困惑出發,看見關係裡那些說不出口的委屈、不被理解的需要,原來都與潛意識有關。透過自我覺察,你將學會把壓抑的情緒認回來,把不屬於自己的責任還回去,與他人的相處更自在~當你能收回對關係的投射,不再用討好來交換愛,親密,才會真正開始!
即日起到 8 月 19 日晚上 9 點,《深度自我覺察》皆享有超早鳥優惠 $2599(原價$6888)。邀請你加入這門課,從深處理解自己,也讓關係有新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