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聽一點 #940】沒有人是萬能的!包含你也包含我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每天陪伴你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哦!
算起來真的很快哦,我從2016年的12月19號開始分享《一天聽一點》這樣的內容,到現在呢,這一系列的內容,他的流水編號也到了900多,很快的就會進入一千幾了。
那在這過程當中有很多人哦,會針對我的分享給予很多的回饋意見,無論你給我的是好評還是負評,我都很謝謝你。
因為如果你給我好評的話,會讓我覺得我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然而如果你給我負評的話,你也會讓我知道,或許有哪些地方是我可以再前進的;
然而我也更知道一件事,原來啊我說的這些東西,對於某些人來說是會感覺到不舒服的。
只是因為我是個心理學家,所以我針對那些不舒服的,無論是別人的還是自己的,我都會有一個動機,叫做「更深入地去理解」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就打個比方吧,前一陣子我分享過一段內容,那一段內容的主題叫做《打臉一時爽,人際火葬場》,這段內容呢,我們就探討了一個關於我們在人際之中,特別是在現在網絡時代裡,常有的現象叫做「打臉」。
那當然這裡面有我自己的主題和論述,如果你有興趣的話,歡迎你去搜尋,然後呢,好好的來理解一下我到底說了些什麼,只是在這影片裡面有一段留言,特別吸引我的注意,
這個網友的留言這麼說,他說「這麼厲害、這麼會說,怎麼不去當和平大使,促進台海兩岸的協談?」其實呢,從他的回覆裡,我發現一個很多人經常有的現象,或許我自己也有這樣的現象,那就是什麼,那就是「理想化的投射」。
什麼樣叫做理想化的投射呢?
如果以這個例子來說,他就好像是一但我呈現出我有心理學的專業,我教溝通,我就可以去當和平大使,我就可以當成是協談兩岸關係的主要負責人;
然而如果我們回到本質,要能夠擔任那樣的角色跟位置,我想哦,他不只是需要心理的專業、溝通的專業,還需要有國際政治,甚至與經濟情勢相關的背景知識,更重要的一點是,他要有那樣的一個機緣跟關係,讓他坐到那個相關的位置啊!
所以我常常說人呢,他是一個複雜的集合,他是一個多元的存在。
我們討論任何跟人有關係的事情,如果都想要企圖把他單純化,想要透過一個簡單的答案就解決那些複雜的,我想這是不可能的。
可是呢,「理想化的投射」,這樣的心理現象卻會讓我們經常有這樣的現象,我們人生當中第一個理想化的投射,其實就是我們的父母親,那我才會跟很多朋友說,要怎麼樣開始辨認出「你真正的開始成為一個大人」?
很簡單,就是當你開始發自內心的承認,自己的父母親並不完美,他們也不是萬能,那些你覺得好爸爸、好媽媽,或者是你覺得「應該、正確」的事情在他們身上,他們不一定是不願意對你這麼做,而是他們沒能力這麼做;
因為他們不是理想化的典型,然而退一萬步說,有哪一個父母親能做到理想化的父母呢?
我想這是沒有人能做到的,就像以我自己為例,雖然我教溝通,我還是會遇到我無法溝通的情境和無法溝通的對象啊!
可是理想化的投射,會讓我們常常看待很多事情,都會有一種生氣跟憤怒,就像是當你進入了職場,你看你的主管、你看你的老闆,總是做那些你覺得沒大腦的事情,雖然有時候我們也必須承認,有很多老闆跟主管,他們真的很有可能是腦袋不清楚,可是你有沒有想過?
如果你把自己放在他們的位置,那你又能夠做得多好呢?
其實啊,當我們沒有去想到這一點,我們就是把一個主管、一個老闆「應該要如何」,關鍵詞是什麼?「應該」呀,這個「應該」就是理想化的投射,
哪有那麼多人可以應該就像是我教這些東西,或者是我分享這些內容,我哪裡有可能應該就可以去的當和平大使,協談兩岸關係呢?
而且再進一步說,當我們有理想化的投射的時候,我們就會企圖要讓自己學「任何」東西,就好像是要學一個「必殺技」,好像當我學到一個必殺技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就好像是當我分享了一個《打臉一時爽,人際火葬場》的內容的時候,你就要覺得我可以解決「所有」人際的紛爭,包含兩岸問題。
你有沒有覺得,這其實是有一點離譜的哦。
然而如果回到你身上所謂的理想化投射這樣的思維,到底會對你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呢?其實哦,有兩個影響:
第一個影響就叫做「自我能力的理想化」,這最明顯的一個現象就是「聖母情結」,當理想化的投射指向於自己的時候,就會有一個想法叫做「我要解決別人的問題」,或者是「我應該要解決別人的問題」;
就像是我遇過很多人,在親密關係裡,他都覺得用自己的「愛」可以改變對方,尤其是改變對方那些很糟糕、很不好的習慣,這個就是對於「自我能力的理想化」。
當然如果不談關係,有時候我們面對自己的一些事情的時候,也會有一種自我理想化的投射。
比如說吧,有很多人為什麼遲遲不養成閱讀的習慣?
原因很多,而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他覺得哦,自己花時間讀了這些書,讀了之後能夠讀懂,而且只要能夠說得出來、就要說的有道理,而且能夠做的出來,不然的話就是自己有問題、自己浪費時間;
你想想看,當你面對閱讀是這個想法的時候,要麼你就會壓力很大,要麼你根本不會真的去閱讀嘛!
因為「誰會花時間努力的去證明自己不夠好呢?」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到底有誰規定說,讀了就要懂,懂了就能說出來,說出來還要能夠做得出來?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是不是你把醫學院七年要讀的書全部讀完了,你就可以成為一個醫生,就可以治療別人的疾病,是這樣的嗎?
其實,真實的人生閱讀他往往是個「入口」,而且呢,回到我自己生命裡,我讀很多書,因為我做《有聲書評》嘛!
可是有很多書,其實我是沒有讀懂的,而且呢,我覺得這沒有什麼問題,為什麼?
因為其實閱讀這件事情,就是自己在人生當中的某個季節,跟某本書相遇的歷程。
就好像是你認識一些朋友,在年輕的時候你認識他,你們可能錯過了,而過了幾年之後再認識彼此,你們覺得彼此很好,可是你仍然是你,他仍然是他。
別忘了一件事叫做「時機」呀,當時機對了,彼此的相遇就會創造出美好,然而時機不對,彼此相遇就算是錯身而過,有什麼好遺憾的呢?
你可以想一想哦,再來,理想化的投射,在我們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也經常會給我們第二個影響,就是「理想化的幻滅」,因為當你發現你的很多理想化,無論是你、父母親原來他們不完美,原來你的老闆也有很多的缺點,原來所謂一個專家,有他很多做不到的地方;
就好像是凱宇老師教溝通,還有遇到溝通不了的人跟溝通不了的情況,很多人當想到這一點的時候,他就開始整個幻滅,他開始不相信任何事,他覺得這些都沒用,因為反正到最後都是有侷限的。
你有沒有聽出這樣的想法,會把他自己活得很辛苦,應該說他會把自己活得很憤世嫉俗啊!
其實科學研究走到今天,任何科學研究之所以他能夠被稱為「科學」,是不是他有一個特徵叫做他「可以被證偽」嗎?
他可以被證明他是錯的才是科學化,所以證偽本身就是「打破理想化」,可是你有沒有發現我們都接受科學訓練,可是我們卻用很不科學的方法在看待自己跟這個世界。
於是有很多的幻滅,就好像是有一種覺得什麼事情都不可以相信,什麼事情都不值得努力一樣。
然而談到這裡,不知道在你身上有沒有這種理想化的投射、這樣的心理狀態?
如果你發現自己有,而且覺得自己這樣很糟了,你又再次的理想化投射自己,我覺得對我而言,我反而是「知道」我自己有理想化的投射,而我不斷的去覺察他,我不斷的去跟他產生一個微妙的平衡,我覺得這才是一個更適當的人生態度啊。
因為當心中有一個理想化的目標,但是卻有意識的讓自己不理想化的投射,你就可以在追尋自己的夢想,跟現實狀況裡面取得一個最好的平衡。
因為夢想是很豐腴的,但是現實是很骨感的嘛!
我們總要在這裡面找到自己可以前進的位置,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很喜歡學習,而且在我自己的課程裡,都會安排,讓每一個有心的人,都可以回鍋當學長姐的最主要原因,其實在啟點文化裡面,只要是我開的實體課程,他都有一個制度,叫做可以「終生保固」。
怎麼叫終生保固呢?
就是當你曾經參與過某一堂課,比如說《人際回應力》,在此之後,我後面開的所有《人際回應力》的課程,你都可以再次的跟我申請回鍋當學長姐,而且呢,我不會加收額外的費用,並且沒有回鍋次數的限制。
我的想法很簡單,因為我很清楚知道,在這個時刻,你跟我的相遇,跟在下一個時刻,你跟我的相遇可能會不一樣,當我們沒有理想化的投射之後,我們反而能夠活在當下,我們不會企圖覺得我上了一次課就要懂得所有全部的東西,我跟一個老師之後,我就要能夠很快的學會他所有的能力,因為別忘了你會改變,而你的老師也會改變,不是嗎?
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你看待學習就不會有一種迷思,叫做企圖想要學會一個「必殺技」啊,因為必殺技根本不存在啊!
所以呢,說到這裡你有理想化的投射嗎?你可以問問自己。
然而這件事情,他不是要除之而後快的,他是我們生命當中一個提醒,提醒自己隨時保持平衡,隨時回到真實。
在這裡最後跟你做個廣告,這個廣告呢,就是我在啟點文化開設的實體課程,我會在12月2號開一門叫做《人際回應力》的課程,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他的名額也已經在倒數了,
這門課呢,會有系統的方法讓你學會怎麼樣辨識別人的情緒,並且給予最適當的回應,讓你能夠去創造出跟他人最好的連結。
同樣的這門課他會給你「終生保固」。
所以呢,在2020年底何不幫自己安排一個這樣的學習,讓你展望2021年的時候有一個更好的起始點,特別是在跟他人建立一個更好的關係這個議題上。
相關課程資訊在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我很期待你的加入,希望我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你,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