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方還沒離開,為何你就開始悲傷?|【一天聽一點#1561】

00:00:00 對方還沒過世,你就在想後事?

朋友的媽媽癌症第三期,正在嘗試新的療法,想降低癌症的復發率,但他發現媽媽雖然還沒過世,他卻經常想到如果媽媽離開了,該怎麼安排後事、這個家會變成什麼樣子。當朋友的腦海出現這些想法,他會覺得自己很壞、老是在想不好的事,對媽媽的病情太悲觀。
 
 

「非預期性」悲傷

  • 死亡發生在意料之外,讓你措手不及、毫無防備,突然被迫面對悲傷的情緒
如:親人發生意外、輕生、疾病發作。
 
  • 這種悲傷通常會劇烈且強大,有些人會崩潰大哭,立刻宣洩情緒,有些人會啟動保護機制,把情緒完全關掉、呈現麻木的狀態
 


「預期性」悲傷

  • 可以預估死亡會發生在不久後
如:親人癌症末期、重症臨終,或是一些不可逆的退化疾病。
 
  • 因為知道時間已經不多,你會主動提早適應悲傷的情緒,讓自己有時間慢慢消化
  • 大多是來自自己的想像,而不是已經發生的事情,所以心情會跟著對方的狀況有所起伏
  • 處於預期性悲傷時,情緒雖然會有所起伏,但也會開始讓你對未來有所準備,在死亡發生的當下,比較不會因為外在的事情而手忙腳亂,甚至有更多餘裕好好悲傷,安頓自己的心情
如:討論到時候要不要急救?葬禮怎麼安排?遺產怎麼規劃?
 
 
 

00:03:18 「預期性悲傷」的四個階段

1. 接受不可逆的現實

  • 開始意識到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結果,於是有很強烈的絕望感和無助感,伴隨著憂鬱的情緒,讓你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勁
  • 理性上不再期望事情好轉,感性上還是相信會有奇蹟,直到狀況再惡化,又會恢復理智、重新認清現實的處境,對死亡有進一步的接受和沉澱
 


2. 渴望照顧對方的情緒

  • 接受親人注定會離開時,會同時意識到,親人可能跟你一樣恐懼、不安,甚至憤怒,所以不管是在生理或心理,你都想讓他盡量舒服、用平靜的心情安祥地走完生命旅程
  • 你會頻繁地探望親人,想跟他說很多話,希望他能感受到你的陪伴
  • 醫護人員會在這個階段鼓勵家屬,跟親人進行「四道」:道歉、道謝、道愛、道別,讓彼此在生命的尾聲,都能感受到愛和溫暖,不留下遺憾
 


3. 預演對方離開的狀況

  • 開始思考後事怎麼安排,如:調查可信任的禮儀公司、思考葬禮舉辦的方式、詢問親人想安葬的地點...。當你開始了解這些事情,才會對親人的死亡有更多認識,而不會停留在恐懼和焦慮之中
  • 可能會跟其他家人討論,親人離開後,你們的生活會發生哪些變化?關係會出現什麼改變?怎麼公布親人離開的消息?
  • 走過這些歷程,才有機會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並且對自己或家人未來離開的方式,有更多想法和體悟
 


4. 想像未來的自我修復

  • 你會幻想在某個重要時刻,如果沒有親人在場,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去到未來的時間點,感受親人不在的失落和惆悵
  • 看著親人用過的東西,想像未來看到時,你會有哪些情緒波動
如果你發現,此刻的情緒有不小的波動,可以趁機整理親人的東西,避免親人離開後,還要承受整理遺物的痛苦。
 
 
※ 親人也會有預期性的悲傷,因此會很需要陪伴、希望有人能承接他的悲傷。陪伴過程中,你可以藉此緩和自己的情緒,讓心態變大、把悲傷變小。
 
 
 

00:07:17 好好地陪伴親人走向生命終點

1. 保持適當的幽默感

  • 親人身體虛弱時,你們的互動容易變得嚴肅沉重,這會讓對方感覺到不安跟害怕,如果你又在他們面前哭喪著臉,甚至埋怨親人不照顧好自己,對方很容易會感到壓力或不耐煩,讓你們之間的交流很有隔閡
  • 陪伴親人時,盡量保持輕鬆自然的狀態,做一些日常互動,如:開玩笑、看有趣的影片,幫助彼此營造安全舒服的氛圍
  • 如果親人的病情惡化,你還是可以嚴肅以對,不需要勉強自己保持幽默,因為幽默不是為了逃避死亡的事實,而是讓你們都能用更健康的心態,平靜看待死亡的到來
 


2. 用寬恕來回應對方

  • 當死亡準備到來,你跟親人容易有情緒化反應,你們會因為吵架,想到一些還沒解決的衝突,並讓這些衝突落地
你們之所以衝突,很多時候是因為太在乎對方、想要對方達到你的標準,如果這個期待一直到親人離開後,都沒有辦法圓滿處理,你會在的心中留下很深的遺憾。
 
  • 不要跟親人爭執對錯,而是聆聽對方想說的話,明白他心中的在乎,深刻理解他的想法,用寬恕回應對方
 
※ 寬恕不等於無條件原諒,只需要接受對方跟你有很大的不同,並且不再期望對方,會成為你想要的樣子,讓他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走向人生終點。
 


3. 你允許親人離開

  • 有些人在陪伴親人臨終時,會鼓勵親人趕快好起來、不敢在他們面前哭泣、害怕談論死亡的議題、努力想延後親人的死亡。如果真的為親人好,不想留下太多的遺憾,可以在他們還有意識時,把握機會和彼此道別
  • 道別時,不一定要說「再見」,而是可以改說「謝謝」、「我愛你」,當你對親人表達真實的想法,他們才能帶著愛和祝福,不再有恐懼、失落地,完整生命最後的一哩路
 
※ 即便你有預期性的悲傷,親人離開後,你還是會感到痛苦,但悲傷不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是一種需要適應的情緒。
 
 
想要在面對死亡的時候,有足夠的力量和勇氣,邀請你加入線上課程《好好說再見》,看見分離背後的價值和意義。11月13日前,《好好說再見》享有優惠價$2888元,期待你把握機會,一起來學習❤️
 
【線上課程】《好好說再見》~找回愛與安全感的分離必修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16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OUr1o6lZBpI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