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比說,更能贏得「好人緣」?|【一天聽一點#1539】

00:00:00 「聆聽」如何影響溝通?

溝通是雙向的,有一個人說,就要有一個人聽,否則就會只是各說各話、沒有交集,沒辦法達成溝通的目的。
 
 

聆聽對方說話時的反應

  • 可以做一些簡單的反應,如:保持眼神接觸、輕輕點頭、偶爾發出「嗯哼」的聲音,確實讓對方知道,你有聽到他說的話,而且聽完之後是有感覺、有反應的。但如果濫用這些技巧,不管對方說什麼,只是不斷點頭,對方很快就會發現你只是做做樣子,看起來虛情假意
  • 如果聽對方說話的時候,沒有做出適當的反應,對方會以為你對他說的話沒興趣,於是為了吸引你的注意力,會開始東拉西扯,讓你越聽越搞不懂,他的重點到底在哪?最後你們會找不到交集,對彼此感到失望
  • 溝通的過程中,如果說話的一方,說得不夠完整、流暢,很多時候是因為聆聽的一方,沒有給出適當的回饋跟反應,讓說的人越說越沒自信,擔心對方對自己沒有興趣
→ 想要維持好的溝通品質,比起能言善道,更需要扮演好一個聆聽者,並且不斷地問自己,當你在聽對方說話時,你有沒有足夠的好奇心跟同理心?有沒有真的想了解,對方想要跟你說什麼?
 
  • 仔細聽對方說的話,才有可能問對問題,讓你們之間的關係,建立在良性溝通上,並且邀請對方,把心中的想法說出來
  


聆聽與提問時要注意的偏見:

1. 你有沒有預設對方的回應?

開會時,你請同事發表意見,對方卻說了跟你想法不一樣的內容,你預設他要推翻你,於是劈頭問他:「為什麼你會有這麼奇怪的想法?」對方可能會愣住,或急著反駁、嗆你:「你的想法才奇怪吧!」
 
  • 已經預設對方的立場,會讓你們的溝通只剩下對抗,而不是取得共識
  • 避免預設立場,需要覺察自己對對方的偏見
如果下意識覺得對方就是會反駁你,或對方就是一個喜歡針對你的人,你們之間的溝通就很難有好結果,容易聽不進對方說的話。
 
 

2. 你有沒有選擇性聆聽對方的回應?

你提出想法後,同事說:「我覺得你的想法很好,但我想要提供一個新的方向。」這個時候如果你馬上接:「既然『我的想法很好』,那就直接做吧!」,就會讓你們的溝通卡住,因為同事的重點,是希望你看到「一個新的方向」。
 
  • 選擇性聆聽,會讓你錯失很多寶貴意見,也可能反映你在逃避,某些心中不想面對的議題,如:不能接受別人的批評、不喜歡別人反駁你的意見
  • 選擇性聆聽讓人很難創造深度的交流,對他人的了解跟認識,也很容易有刻板印象,且思考比較表面,沒辦法擴大視野跟格局
 
 
 

00:05:51 創造親密的聆聽3關鍵

1. 摘要

根據對方說的話,把話中的關鍵字提取出來,並用自己的理解,稍微做一個小結論,讓對方知道你有在聽,而且有聽懂他的意思。
 
同事跟你分享,他對公司未來的看法,並提出他的觀察,你可以跟他說:「感覺你對公司接下來的計畫,有很多新想法喔!」比起單純的點頭或「嗯嗯」,這樣的回答更用心、有誠意。
 


2. 核對

當對方說的內容越來越多、觀點跟立場跟你開始出現落差,你需要幫對方暫停,簡單摘要他的話,並確認你聽到的跟他說出來的,是一樣的意思。
 
同事提出有點擔心公司的財務,你可以說:「等一下,你的意思是,你擔心公司的財務會出問題,是嗎?你可以再多說一點嗎?」簡單覆述一遍,讓對方知道你有聽見他的擔心,而且希望他多做詳細的說明跟解釋。
 


3. 回應

先聽完對方說的話,消化完整的意思,並理解對方說這些話的背後,可能藏著哪些需要,再透過承接對方的情緒,適時給出自己的觀點。
 
在公司年度的會議上,同事針對你的計畫提出反對觀點,你可以換一口氣,先告訴對方:「我有感受到你對年度計劃的在乎,這真的很重要。」
 
  • 先讓對方感受到,你很在乎他說的話,換你說話的時候,對方也比較容易放在心上
  • 溝通是雙向的,你的任何反應,都會決定對方的反應
 
 
 

00:08:19 聆聽者必備的「好自尊」

好好聽對方說話的前提,是擁有穩定的自尊,才能讓自己在聆聽的時候,不過度批判、也不隨便解讀,而是坦然地尊重對方的想法。
 
加入嘉玲老師的線上課程《好好在一起》,讓你跟對方的溝通,在認知上有交集、在情感上有共鳴,並且培養好溝通的四大步驟:好好觀察、用心聆聽、釐清感受、表達需求。

今天晚上12點前加入《好好在一起》,就享有優惠價$2817!快把握機會,為自己想要的關係,創造理想的結果吧~
 
【線上課程】《好好在一起》找回親密享受獨立,在關係裡自由~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12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mZ06h9ncLH4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