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自我限制,開發你的無限潛力~《隱性潛能》嘉玲和凱宇的對談|【有聲書評】

00:00:00 在天賦面前,努力一文不值?

隱性潛能:華頓商學院最具影響力教授,突破天賦極限的實證科學

  • 過度執迷、崇拜於「找到天賦就能一帆風順」的想法,底層有「完美主義」的想像
例:有些人認為只要發現自己的天賦,做起事來都會比較順利,也就不會失敗,或不用承受學習過程中的折磨。
 
  • 進步取決於學習的效果,而不是付出多少心血,如果你不是天才型選手,仍能透過好的學習方法幫助自己
 
 
 

00:06:00 作者亞當‧格蘭特~靠變魔術進哈佛?

亞當‧格蘭特高中時的成績並非名列前茅,所以父母對於他將「哈佛」填為志願時,並沒有別期待,他也不相信自己會上。進入哈佛後,亞當‧格蘭特有「冒牌者症候群」,也因為寫作測驗被評為不及格、需要上補救教學,有「被看穿了」的感受,開始自我懷疑。

除了成績,哈佛會派校友面試考生,評估這個人適不適合間學校,亞當‧格蘭特在自我懷疑時,想起了當初面試時的律師面試官。

面試時,亞當‧格蘭特準備了魔術表演,因為他認為自己沒有特色,學歷上也比不上其他人。然而魔術表演結束後,面試官沒有問他「你是怎麼做到的?」,而是問他「你是怎麼學會的?」當亞當‧格蘭特分享自己的學習過程,面試官看到了他在「自我學習」上的潛力,也因為這個特質,讓他成功進入哈佛。
 
  • 擁有好的學習能力,代表你有很好的適應能力
  • 學習的態度與能力,是一個人能走得長遠的關鍵
 
 
 

00:14:26 品格的重要~培養面對人生的態度

  • 學習是突破心理舒適區的過程,有能力去面對、忍受「不適感」,讓你能夠學會一件事
  • 「對自己的承諾負責」、「耐心」、「快樂」、「能夠享受」都是一種能力,將品格當作一種能力,就能看到自己很大的潛力
  • 「態度」也需要練習,每件事情都是經過選擇、持續、鍛鍊,才可能看到效果
已經學會兩三種外語的人,未來要學習新的語言時,可能只需要三個月。一位會多國語言的人分享,當年他學西班牙文時,大家都勸他放棄,但他仍努力練習去講,當他熬過自己的尷尬與不適感,有一天語感與思維就突然通了。也因為曾經與學習的不適感很靠近,他能夠清楚知道自己的發音問題、困難在哪,於是在穿越了不適感過後,往後他便能夠承受學習其他語言時的不適感。
 
美國脫口秀演員 Steve Martin 一開始講得很糟,於是去當編劇,把寫作能力練起來,能寫出好笑的段子後,才回頭做回脫口秀演員。
 
 
 

00:26:01 鷹架~搭建自己的思維系統

  • 讓你的學習在能力邊界外「一點點」,要努力但還保有樂趣
NBA球星 Stephen Curry 在生涯初期,看似沒天賦、沒優勢又時常受傷,但教練看到 Curry 熱愛打球,無論表現如何都很快樂,於是為他設計了一套練習方法:在一分鐘內得到21分,且每投一球就要回到中場。合理地設定目標,並且努力實踐,讓 Curry 成為頂尖球星。
 
 
 

00:29:03 分清楚回饋&建議

回饋

  • 經常是評論上次做得好不好,但無論好與不好,都已經過去了
  • 有時是心理上的安慰,希望有人能肯定自己
  • 若在雞蛋裡挑骨頭,會造成對方的挫折感
 
 

建議

  • 如果還有下一次,知道可以如何調整到更好
  • 鼓勵你在做完一件事,或對一件事情沒把握時,詢問專業的人:「請你給我一些建議,讓我下次做得更好」
 
→ 我們無法進步的原因之一,是固守於原本的「存量」(曾做過的事、達到過的成就),限制了你對未來的規劃與想像;但「增量」的思維,能夠讓人把過去的經歷,都當作改善、突破、推翻此刻與未來的參考資料。
 
 
 

00:32:06 如何看待「冒牌者症候群」?

冒牌者症候群

  • 別人相信你,但你不相信自己,而你相信的是你自己的看法
如果你不相信自己,應該要懷疑你對於自己的看法,但你卻堅信自己做不到,也不管他人怎麼看你,這其實是一種自戀。
 
  • 有「冒牌者症候群」的人,是有潛力的人,只是需要經驗學習的歷程。當你相信自己有潛力,並且有好的品格、能搭建自己的思維系統,並且聽取建議,就有機會慢慢相信自己
 
 
 

00:35:35 如實看待自己努力過的痕跡

  • 想要跳過努力就得到結果,並不會帶給你快樂
  • 真正對人生的負責,不只是堅持與努力,而是認真看待自己,是如何長成今天的模樣
 
 

《回家》~深度自我療癒,學會愛與被愛

李玉婷心理師(【心理躲貓貓】主講者)首門線上課程《回家》,在8月26日晚上9點前,享有早鳥優惠價$2199,讓我們陪伴你活出更圓滿的自己!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