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人少」的地方你敢去嗎?|【幸福翹翹板#18】

本集與談人:昶維
 

00:01:41 往人多的地方去,是機會還是泡沫?

一位網友大學剛畢業,帶著滿腔熱血準備進入職場,想起事業有成的學長回系上演講時曾說:「站在風口上,連豬都會飛」,他決定效法學長,加入目前最夯、最熱門的AI產業。

但他的叔叔曾經是金融業的高層,看過很多風口變成泡沫的例子,所以語重心長說:「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因為最熱門的地方,反而是最危險的地方。就像投資市場裡,討論度最高、最火熱的股票,已經漲到高點了才衝進去,有很大的機率會當成韭菜割。而且現在這麼多人湧進AI領域,你確定你能脫穎而出嗎?」
 
 

啟點的選擇~人多的路 vs 人少的路

啟點在很多人都在做短影音時,曾經做過嘗試,卻發現成效沒有長內容好,可能是因為啟點的內容,不適合做短影音,因為我們希望帶給大家的是「陪伴感」。
 
※ 想要聽聽昶維做選擇的經驗,歡迎到 YouTube、Podcasts 或啟點APP,收聽本集【幸福翹翹板#18】的內容!
 
 
 

00:11:03 彥廷的選擇經驗分享

彥廷高中就立定志向要當老師,但學校老師薪水的天花板不高,所以他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補習班教書,當時算是「人多」的產業。

一開始,彥廷的薪水增加地很快,學生人數也越來越多。5年後,他的薪水雖然不再增加,但從客觀角度來說,還是比學校好很多,只不過離前輩的月薪還差有很大段差距,且學生人數甚至逐年減少。這時彥廷意識到,因為少子化、進入這個行業的人變多,補教業市場已經飽和,加上市場越來越小,因此選擇離開。

有趣的是,10多年前彥廷剛進補教業時,團隊中有一個大學剛畢業、念化學的男生,待了一段時間,就覺得這個行業可能不適合他,且擔心少子化會對這個行業產生很大的衝擊,因此選擇離開去拍當時「人少」的 YouTube,後來也成為有名的百萬訂閱 YouTuber。
 
彥廷10多年前就買進特斯拉的股票,並且一直持有到現在。當時沒什麼人在關注電動車,也很少人知道馬斯克是誰,而彥廷是在一位學長介紹之下,知道了馬斯克這個人,並對他做了點功課,發現他太厲害了,而且也是念物理出身,於是就在他身上投了一些錢。
 
 
 

00:21:47 如何判斷該選「人多」或「人少」的地方

1. 如果真的還拿不定主意,可以先判斷你要「短期的確定性」或「長期的可能性」

短期的確定性:通常很多人選的,比較不容易踩雷

例:相信「群眾的智慧」,選餐廳先看 google 評論。
 

長期的可能性:

  • 人多的地方~市場上的紅海競爭激烈,有可能是風口,也有可能是馬上就要變泡沫
  • 人少的地方~市場上的藍海沒什麼人關注,有可能是機會,也有可能是坑
→ 長期的可能性,較難判斷藍海、紅海哪個比較好。
 
※ 對你要去的方向有沒有「喜歡」,也是選擇的底氣。
 
 
 

00:28:39 不管人多、人少,有些事實都不會改變

2. 看這件事的結果,會不會因為人的行為而改變

例:一家店好不好吃,不會因為人多、人少而改變,所以不用硬選沒人去的餐廳。
 
例:聽完演唱會不知道出口在哪,出口的位置不會因為人多、人少而改變,所以不用硬往人潮的反方向走。
 

如果一件事的結果,會因為人的行為而改變,選人多的地方,就可能會有風險,要謹慎思考後再做決定。
 
例:一間公司的股價會飆升,是因為買方的力道大於賣方,這時候如果你連想都沒有想,就直接衝進去,運氣好有可能賺到,運氣不好就可能買在高點。
 
 

判斷「結果會不會受人影響」:

  • 有客觀事實
  • 人的數量會影響事情的結果
 
 

00:31:15 在人少的時候,去人多的地方

3. 選「人多」的地方,但是在「人少」的時候去

例:在離峰時間去吃熱門餐廳。
 
例:很多 YouTuber 在談心理學和歷史,但【超時空心事】將兩者結合在一起談;【幸福翹翹板】則是把「思辨」放到心理學節目裡。

→ 並非去人少的地方,創造、發明需求,而是在人多的地方,找「還沒被滿足的需求」。
 
例:當大家都在掏金,你可以去掏金地賣鏟子、賣牛仔褲、開餐廳。
 
 
 

00:34:44 人多 or 人少,其實不是最重要的事

  • 人多或人少,是猶豫不決時可以參考的方向,但不會是唯一的標準
  • 回到自己身上,知道「我到底要什麼?」、「我喜不喜歡?」、「我願不願意承擔這個選擇的代價?」、「我能不能承擔這個代價?」
  • 不管人多、人少的路,都不會有白走的路
→ 你有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知道支持你做這個決定的背後,你的理由是什麼?有沒有好好思考過這個理由?
 


何謂「經過思考的理由」?

A跟B都選擇進 AI 產業。

A:「因為很多人都說 AI 很夯,所以我就選了這條路。」

B:「我做了調查,發現很多大型科技公司,都花了很多錢在 AI 上,想方設法把 AI 技術跟自家產品做結合。我大學學的是軟體,專題做的就是 AI 的相關研究跟應用,所以我在這方面還算有優勢。」


同樣是選人多的地方,A是跟風(外部原因)、B的選擇則是經過審慎思考、評估,知道自己的優勢。

→ 與其問人多的地方能不能去,不如問自己為什麼要選(或不選)人多的地方?不管是人多還是人少,你有沒有資源或能力,在這個地方取得優勢。
 
 
 

00:40:41 工商時間~投資新課搶先聽!

讓凱宇跟嘉玲的財務教練~Yellow,教你好好認識投資市場、理解風險!

Yellow 老師第一門線上課程《ETF存股投資法》,即將在4月14日正式開賣,你將會透過課程,學習一個原理很深刻、操作很簡單的投資策略,讓你的資產沿著穩定成長的路徑,安心享受複利效果~現在就到啟點官網,搶先免費收聽第一講內容吧!
 

相關影音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人少」的地方你敢去嗎?|【幸福翹翹板#18】

2025-04-01

【一天聽一點#846】「雞同鴨講」是怎麼來的?

2020-05-13

你的想法決定你賺多少?如何投資才能賺得久?|【做時間的朋友#9】

2024-07-07

【裘我啊 #13】職場上的「茶水間文化」,你懂多少?

2021-02-19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