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熬夜」上癮,還是「捨不得睡」?|【一天聽一點#1472】
00:00:00 你經常熬夜嗎?
熬夜上癮
2014年,荷蘭心理研究報告提出「睡眠拖延症」,也就是「報復性熬夜」。這份報告說明,為什麼有些人隔天要上班、知道一天要睡七到九個小時,卻會拖到凌晨兩三點才睡,長期處在睡眠不足的狀態。
報復性熬夜的人,很會利用睡前做瑣事,但這些事情既不重要也不緊急,可他們就會忍不住想去做,直到體力透支,才不得不上床睡覺。
為什麼會習慣熬夜?
補償作用:因為現實生活的限制,沒辦法達成某個目標時,會下意識想補償這個損失,並尋求別的方法,滿足自己受挫的心靈。
-
白天的生活,沒辦法滿足你的需求,於是延後睡眠時間,想補償自己的需求
→ 對自己的生活,想要有「掌控感」
白天因為工作、家務,很難有自己的時間,為了掌控自己的生活,我們會把焦點放到睡覺時間,選一個比較沒人打擾的時段,讓自己有時間做想做的事,藉此找回生活的掌控感、享受自由的感覺。
-
就心理角度,熬夜對心理壓力有緩解的效果,卻也帶來強烈的副作用,如血壓升高、記憶衰退、內分泌失調…
熬夜對心靈的好處
-
熬夜可以平衡身心,讓人擁有相對自由的時間,做一些比較放鬆、不用動腦的事
如果白天經歷了比較強烈的情緒,能運用熬夜的時間發洩掉情緒,帶著比較平穩的心情入睡。
※ 熬夜只能偶一為之,不能變成長期的習慣,因為長期熬夜會造成你更多壓力,於是睡眠品質也會跟著下降,讓你在白天時,沒辦法保持好的精神狀態,最後導致負面情緒越累積越多,需要更晚睡來發洩情緒。
00:03:55 為什麼有些人,只會在工作日熬夜?
熬夜代表你在延後「今天死掉的時間」
-
如果把睡覺跟醒來看成是死亡跟復活,熬夜的本質就是「不想死」
人活著的時候,如果還有遺憾,就會比較害怕死亡,所以如果今天還有很多想做卻沒做的事,就會不想睡覺,想在今天留下「在」與「在過」的證據,幫助自己找到存在的價值。
-
熬夜不是問題,問題在於你滿不滿意現在的生活,你現在的生活,能不能讓你留下「在過」的痕跡
如何調整熬夜的習慣?
-
白天時做一些能帶給你掌控感的事
如:吃個小甜點、把握時間散散步…
-
制定一套「睡前的儀式」,幫助你結束自己的一天
規定自己幾點要去刷牙、上廁所,或是放一點輕音樂、讀一點書,用具體的行動暗示自己該睡覺了,讓身心能夠開始放鬆,於是更快、更順利地入睡。
-
把今天沒做的事情先寫下來,用文字整理思緒
把腦袋裡的想法或慾望先留在紙上,天亮時再安排其他時間去做,給自己多一點緩衝的餘裕,讓大腦可以清空一下。
戒掉「熬夜」的習慣,你就能讓生活變得更有品質,而你醒著的時候,也就能用更清醒的姿態,覺察自己的情緒跟需求,進而爭取到你想要的人生。
00:06:12 如何擺脫困境?
嘉玲老師和凱宇老師的《好好說再見》,會幫助你釐清分離的過程,陪伴你用更高的視角看見「分離」的價值與意義。看懂過去的歷程、找回自己在關係裡的角色位置,就能真正告別昨天的自己,用心去過明天想過的生活。
現在加入《好好說再見》,就享有最優惠的早鳥價$2288元,時間只到5月10日晚上9點,快點加入我們,找回人生的掌控感吧!
【線上課程】《好好說再見》~找回愛與安全感的分離必修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16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OUr1o6lZBpI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16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OUr1o6lZBp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