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愛情,如何看見「愛&陪伴」?~feat.《文雄與秀英》導演 吳子敬+演員 吳靜依|【心理敲敲門#227】
來賓:舞台劇《文雄與秀英》導演 吳子敬、演員 吳靜依
00:00:00 有愛的美麗人生~舞台劇《文雄與秀英》
劇情簡介
文雄與秀英第一次見面,就認定對方是彼此的唯一,並約定好書信往來,雖然起初陰錯陽差失聯,但是再次相遇後決定結婚。
婚後兩個人有爭執,卻也都相知相惜。就算後來秀英身體發生變化,兩人也不離不棄,一起慢慢變老。
婚後兩個人有爭執,卻也都相知相惜。就算後來秀英身體發生變化,兩人也不離不棄,一起慢慢變老。
※ 本齣戲以「逆時間軸」的方式(老年、中年、年輕),呈現文雄與秀英的愛情。
在接觸《文雄與秀英》時,會獲得什麼感受?
子敬:我覺得像吃「清粥小菜」一樣,挑選三、四樣菜色,但主軸還是在粥身上。《文雄與秀英》很生活化地呈現了主角的一生,所以我希望觀眾離場時,能想到自己生命中的某個片段,不管是開心或難過。
我自己也在排練《文雄與秀英》的過程,開始觀察路上並肩而行的人,思考關於他們的「親密關係」。
我自己也在排練《文雄與秀英》的過程,開始觀察路上並肩而行的人,思考關於他們的「親密關係」。
靜依:在現在的環境,(親密)關係很得來不易,文雄與秀英卻願意走過許多挫折,攜手同行50幾年,這份情感讓我很感動。
嘉玲:我覺得《文雄與秀英》在講非常純粹的「愛與陪伴」,如同沒有高級配料的蛋炒飯,卻能深深感動人心。
※《文雄與秀英》從5月3號開演,演出至7月1號,共51場演出。將由7位演員(大甜、巴鈺、吳靜依、竺定誼、黃浩詠、崔台鎬、謝孟庭),兩兩搭配輪番出演。
※ 雖然《文雄與秀英》呈現以前時代男女互動模式,跟現代價值觀落差很大,但導演相信社會上還是有這樣的感情,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上演著。
00:12:47 逆時間軸的呈現,讓人最印象深刻的地方?
子敬:這個形式很吸引我。每一幕轉換都會往前追溯二、三十年,所以演員演出的年齡跨度很大。我有時會思考是否表演得太刻意,但當劇情在呈現回憶,搭配演員更換妝髮以及舞台形式,整體狀態就都合理了。
我很喜歡第一幕秀英生日,文雄千方百計想送禮物給她,但秀英因為老年失明,所以沒有察覺到文雄的貼心。後來深夜時,兩人最後一次相約去公園約會,讓我很觸動。
我很喜歡第一幕秀英生日,文雄千方百計想送禮物給她,但秀英因為老年失明,所以沒有察覺到文雄的貼心。後來深夜時,兩人最後一次相約去公園約會,讓我很觸動。
靜依:第一幕老年階段,兩個角色對很多事都比較淡然,必須用一種更放鬆、游刃有餘的方式演出;第二幕中年,呈現文雄與秀英過去的爭執;第三幕演出兩人年輕時,剛相識的戀愛感。以演出的能量線條來說,我有點像是慢慢暖身,一路奔跑到最後,最後衝刺過終點。
嘉玲:我覺得《文雄與秀英》的感情就像是外甜內苦的「蓮子」,味道很清淡,只需加糖水即可。看完之後,會讓原本對愛抱持懷疑的人,想再跟另一半試試看。
00:17:11 老、中、青的角色轉換,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靜依:我覺得最大的挑戰,是在不同時間軸飾演同一個人,因為人的性格可能在幾年內改變。我必須找出角色在不同階段,對人生的追求、目標,如何影響他們的性格,以及那個階段的生活經驗,會帶給他們什麼感受。
在幾秒內換好衣服、「變成別人」容易嗎?
靜依:我覺得還好。其實突然扮演其他角色,我覺得滿放鬆的,就像是突然放個小假,再回來當秀英。
※ 劇中的所有配角,也是由飾演主角的兩位演員出演。
扮演秀英之前,需要先把原本的自己掏空嗎?
靜依:因為故事背景設定在眷村,是我沒接觸過的環境,我有花一點時間適應、理解秀英是在什麼地方長大的,從影視作品裡挖掘資料,再憑空想像我對她的想法。
哪一階段演繹起來最費力?
靜依:中年,因為秀英處理衝突的方式,跟我本人很不一樣。我會極力說明狀況,想趕快解決衝突;但是中年的秀英,身上有很多重的壓力(感情、家庭、健康問題、孩子…),碰到衝突時反而是壓抑的。
有參考現代女性面對關係壓力的方式,對劇本進行修正嗎?
子敬:有,其實臺詞做了滿大幅度的修正,有試著讓它更貼近臺灣(補充:劇本來自韓國),更靠近自己的父母輩。
在我的觀察裡,秀英感受到的壓力,跟家庭的經濟結構有滿大的關係。在那個時期(男主外、女主內),讓身為家庭主婦的秀英,有很多話不敢說、不知道怎麼表達,因為她會覺得自己是靠丈夫養的。
在我的觀察裡,秀英感受到的壓力,跟家庭的經濟結構有滿大的關係。在那個時期(男主外、女主內),讓身為家庭主婦的秀英,有很多話不敢說、不知道怎麼表達,因為她會覺得自己是靠丈夫養的。
00:24:42 如何看待「老派」跟「現代」戀愛的差異?
子敬:我覺得沒有差很多,只是形式上不同。當你很喜歡一個人,傳訊息後等待回應,跟等待回信是一樣的心情,只是過去等待的時間被拉長了。
靜依:我也覺得是「速度感」的差別,可是對我來說,文雄與秀英身在必須書信往來的年代,等待反而會加深對彼此的心意、信念。
嘉玲:我覺得(文雄與秀英的)那個年代,想念是有空間的;現在的想念是「下一秒再不回我,我就直接打過去」,反而有點壓力。少了獨處、想念對方的狀態,我覺得是「工具化」的代價。
子敬:現代的愛變得很快速、功利,只想在對方的眼裡找到自己。所以文雄與秀英老派的愛,義無反顧想在一起的衝動,現在比較少見。
00:28:33 《文雄與秀英》改變對親密關係的觀點?
回歸伴侶身份的子敬跟靜依,兩人的親密關係是否有受到《文雄與秀英》的影響?
子敬:會思考我們跟婚姻的距離有多遠,但不一定是受到戲劇的影響。
靜依:文雄與秀英在第二幕,有很多生活上的摩擦。有時排練完回家,被他(子敬)兇的時候,我就會想「我為什麼要在家裡再演一次這個」…
子敬:我好像沒辦法否認,因為我工作回家就會癱軟在那,什麼都不想管。
靜依:我發現這個狀態的時候,我會跟他說「如果你是文雄的話,我不是秀英」。
靜依:文雄與秀英在第二幕,有很多生活上的摩擦。有時排練完回家,被他(子敬)兇的時候,我就會想「我為什麼要在家裡再演一次這個」…
子敬:我好像沒辦法否認,因為我工作回家就會癱軟在那,什麼都不想管。
靜依:我發現這個狀態的時候,我會跟他說「如果你是文雄的話,我不是秀英」。
子敬:我滿推薦男性來看《文雄與秀英》。我們有時會覺得自己越來越了解性別平等,但是內建想法、生活上的權力關係,還是會讓人不小心說出傷人的話,像文雄與秀英的交流很誠實,所以有時候也很殘酷。
當對異性有某種想像、投射,會希望他在關係裡發揮某種功能,可是對方不是來滿足你的期待的,這是在長久的交往關係中,要不斷練習的事(擺正對伴侶的期待),如同文雄與秀英一輩子也在修煉。
當對異性有某種想像、投射,會希望他在關係裡發揮某種功能,可是對方不是來滿足你的期待的,這是在長久的交往關係中,要不斷練習的事(擺正對伴侶的期待),如同文雄與秀英一輩子也在修煉。
嘉玲:文雄與秀英在不同階段,對待彼此的方式不同,卻都一直在談愛,這是我覺得這齣戲很迷人的地方。
00:33:18 你絕對值得進場欣賞《文雄與秀英》的理由
子敬:我覺得這是一齣選題看似嚴肅,卻很輕鬆、可愛,有時會有點哭笑不得的戲劇。推薦大家可以跟著演員一起呼吸,這很有趣!
靜依:《文雄與秀英》最處動人的地方在於,在110分鐘的時間裡,我們可以看到兩個角色經歷各種酸甜苦辣,依舊互相羈絆。有時我們做了一個選擇,卻不知會如何影響到數十年後的結果,但現在有個動人的故事擺在眼前,希望大家也可以回頭思考自己的情感、生活。
嘉玲:現代愛情太快速,不容易維持一段關係,《文雄與秀英》反而告訴我們長時間愛情的珍貴。而且戲劇中充滿日常互動,觀賞時不會有什麼壓力,看完卻會有種吃完清粥小菜的飽足感。
怡璇:《文雄與秀英》讓我們看見自己,或是「不想成為的自己」,這對觀眾很有意義。另外,能在舞台上看見即時的「回溯戲」很有趣。
推薦帶長輩進劇場欣賞《文雄與秀英》嗎?
長輩可能會在劇中找到共鳴,而如果我們想知道,長輩們的人生是怎麼走到現在,或是為何在感情中爭吵不休,卻又不分開,也能在《文雄與秀英》中找到答案。
《文雄與秀英》演出至7月1號為止,歡迎大家進場支持優質的舞台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