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男人的困惑,擁抱內在的生命課題~《男人‧英雄‧智者》凱宇和嘉玲的對談|【有聲書評】

※ 使用App收聽節目者,如欲觀看完整影片,請至【啟點文化】YouTube頻道。
 


00:00:00 男人‧英雄‧智者:男性自性追尋的五個階段

自性:是否活出應許的自己

  • 每個人對自己的定義,會從「我之於這個世界」,慢慢回到「知道自己是誰,因而把外在拿掉」
→ 不用頭銜、角色,坦然自信地表現出自己的想法、脆弱。
 
「男人的一生是一場走向社會,返回心靈的旅程,途中種種艱難挑戰,時常令人停下成長腳步,含怨受挫。這本書理解、撫慰了男人的不滿與不安,不僅攸關人生的心靈去向──即所謂個體化歷程,更為身處父權崩解中的當代男性,提出如何立足、自處的重要啟示。」 
 
 
 

00:05:05 男孩長大,自然就會成為「男人」嗎?

男性自性追尋的五個階段

  1. 母親階段(0~12歲)(標籤:兒子)
  2. 父親階段(15~35歲)(標籤:丈夫/父親)
  3. 阿尼瑪階段(35~50歲)(標籤:英雄)
  4. 自性階段(50~70歲)(標籤:傳道人)
  5. 上帝階段(70歲以上)(標籤:智者)
※ 以上五個階段是「循環前進」的過程。你可能會時常回顧、重新瞭解過去的經驗,在生命的不同階段,對於同一件事情,有不一樣深度的理解。
 
「人永遠不可能完全擺脫父親或母親,只有相對脫離他們的自由,而且終其一生必須繼續對這些問題進行工作。」
 


如何面對反覆發生、重複糾結的議題?

  • 榮格:無法直接克服,只能繼續成長而超越它們
→ 學會愛上無法解決的問題。
 
 
 

00:10:20 母親:男孩的時代

  • 在最無助的階段(剛出生),如何被照顧、對待,對一個人終其一生的影響,是「能不能信任一個環境」;而你最初被照顧的方法,也容易形成你未來對愛的知覺。若環境和照顧者夠好,就能讓你對世界有最底層的信任
※ 每個人出生時,感官、知覺等功能都尚未開發,此時照顧者便成為你生命中「第一個重要的他者」,意識到「有一個人/環境會照顧我」。
 


母親與兒子的關係

  • 多數狀況下,剛開始的發展階段,都是由母親照顧,由於性別不同,母親對於男性的發展階段,有很重要的標誌
例:男孩的活動需求比較大,母親若給予較多的限制,男孩想探索的慾望,會和媽媽的需求有所衝突。此時男孩要意識到,媽媽和自己是不同性別,並且轉向爸爸(往下個階段前進)。如果媽媽此時將自己的失落,加諸於男孩身上,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
 
例:如果男孩在此發展階段有個缺席的母親,得不到穩定的照顧,對世界比較不信任,長大後就會和世界很疏離,和他者的親密連結也會比較辛苦。
 
※ 0~12歲是客體關係發展最重要的階段,跟父母是否有形成「安全依附」,會影響一個人對世界的安全感。
 
如果你在這個發展階段,有個太過控制或疏離的母親(照顧者),你可以在成年後,看看這對你造成什麼樣的影響,而你能不能有意識地選擇「我已經是個大人,不再是當年的孩子」,讓你不再重現或複製,當年無助階段的行為與思維模式。
 
 
 

00:20:27 父親:兒子的時代

  • 開始建立對世界的規則,開始瞭解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並且適應社會
對於校園、團體、人際、職涯越來越敏感,就是發展「人格面具」的過程。
 
  • 父親對男人發展的關鍵字:啟動。功能良好的父親,會為你帶來「如何嵌入世界」的示範
例:相對於母親,父親較會跟孩子玩耍,而「玩」是需要規則的。
 
※ 母親為兒子提供內在自在的紮實基礎(無條件的愛),父親幫助兒子發展外部世界的連結,並且建立有效關係。
※「父親」不一定是生父或男性,而是教你規則的「導師」。
 


認同楷模,然後背叛楷模

父親帶兒子到地下室,要兒子爬上樓梯並跳到父親的懷抱裡,於是兒子一階階地往上爬並跳下來,直到爬到最高點往下跳時,爸爸不接住他,說:「我給你一個教訓,生活就是這樣,而且父親不會永遠在那裡接住兒子。」
 
例:二代接父親的公司,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經營方法,雖然振興了家業,但把父親建立的某些東西拿掉了,當中會有許多關於「忠誠」的衝突。

→ 男性時常有「權威議題」,對某些事情沒有彈性、有僵化的沉悶感、追逐外人無法瞭解的成就。
 
 
 

00:29:37 阿尼瑪:英雄的時代

阿尼瑪:男性心裡的陰性特質或能量(如:溫柔、感性)

  • 在社會角色期待之下,阿尼瑪通常會投射出去,透過另一個女人的存在,讓這個男人覺得自己是完整的
  • 當你開始思考「難道我要這樣一輩子嗎?」、「我是誰?」、「我追求的意義是什麼?」,就是阿尼瑪在呼喚你
  • 阿尼瑪的出現,通常會引起一個人的「人格面具」和「結構認同」的熔毀,開始對自己相信與擁有的一切,產生莫大的質疑,但也讓你有機會創造出不同的生命格局、讓生命邁向圓滿
→ 男人在12~35歲時,會理解社會期待他成為什麼樣子,並且打造「面具人格」;到了阿尼瑪的階段,則要看見人格面具後的陰影,把生命中漏失的能量接回來。
 


「外遇」是怎麼開始的?

人格面具底下的孤獨,要回到內在跟自己的情緒接觸,但許多男性對此有困難,或者不被允許,因此「阿尼瑪」很容易被投射成一個「女人」,或是女人身上的某個「特質」,滿足了他追求人格面具過程中的失落。
 
※ 即使如此,仍沒有回到內心真正的議題、和自己和解或靠近。
 
 
 

00:37:20 穿越、圓滿男人的「阿尼瑪」階段

穿越「阿尼瑪」階段的方法:積極想像

  • 透過學會喜歡自己的情緒、自身的沉思,和富有創意且不平庸的思考,開始能夠屈服、學習享受於「非理性觀點的樂趣」,看見生命的另一個可能性
  • 不需一直爬梳自己失敗的經驗,而是幫助你回到自己身上、觸碰自己的情緒
→ 不全然透過理性作為生命的動力,可以自由而釋放,這個男人將開始變得不可預測、不具一致性,當他學會在自己的內在世界裡玩耍,「阿尼瑪」就成了他的玩伴。
 
更詳盡的「積極想像」分享:https://youtu.be/pdfWeo785ts
 


害怕失去自由的男人

  • 男人有時會害怕親密感,因為親密感需要與他人融合,等同於打碎自己的邊界、失去自由
例:害怕母親的控制。

→ 當男人把內在的女性特質(阿尼瑪)接回自己的生命,而不是向外投射在某個人身上(女友、外遇對象…),就能在「堅定的男性身分認同」和「女性氣質」之間,有相對穩定、永久的關係,既可以在父親的人格面具世界裡發揮作用,又不需要依循傳統,在幻想的臨界地帶飛翔,變得有親密感卻不擔心迷失自己。
 

和生命中的「阿尼瑪」關係確立了,男人就可以擁有「孩子(全新的自己)」,有自己的人格,於是便能與新的自性(Self)相遇並經驗,以新的存有進入生命的下個階段,看看你要帶給世界什麼、對這個世界傳承什麼。
 
 
 

00:43:40 結語&工商時間~限時優惠最後2天!

讓李玉婷心理師在線上課程《回家》,有系統性地帶領你,思考自己和家庭的關係,理解你的恨意與敵意從何而來、看見和解和原諒的可能。
 
《回家》限時優惠價$2520(原價$4899)只到明天(3/10)晚上12點!歡迎把握機會加入課程,讓我們陪伴你回顧自己的人生,深度療癒自我,學會愛與被愛~
 

相關影音

看懂男人的困惑,擁抱內在的生命課題~《男人‧英雄‧智者》凱宇和嘉玲的對談|【有聲書評】

2025-03-09

如何讓男人開口「說情緒」?|【凱璇而歸#52】

2024-05-10

男人不敢談的「情緒」是什麼?如何讓男性願意「聊心事」?~feat.臺灣男性協會理事長 郭雅真|第2季|【超時空心事#57】

男性並非天生強大,也可能遭遇不舒服的性相關經驗,卻不知如何說出「很怪、很悶」以外的感受。本集節目邀請到臺灣男性協會理事長郭雅真,與你分享她在男性情感教育上的實務經驗,瞭解男性為何很難好好表達脆弱、嫉妒等隱晦的情緒 在這集《超時空心事》中,與臺灣男性協會理事長郭雅真對談,揭開男性情緒教育的缺口。許多男孩自小被教導要堅強、不能哭,長大後即使談到性創傷或不舒服的經驗,也只會用「很怪、很悶」等模糊詞彙帶過,甚至懷疑自己是否算是受害者。缺乏情感教育,讓男性在面對親密關係時,只能用憤怒或攻擊掩蓋嫉妒與害怕,無法真正與伴侶交流。節目指出,男性需要的是安全的環境與語言練習,才能卸下防衛,學會表達脆弱。唯有如此,他們才能在親密關係裡找到理解與支持,而不是不斷被「勇敢」的面具困住。

2025-09-08

男人不敢哭的原因?為何男性讓自己越活越「壓抑」?|第2季|【超時空心事#54】

你有遇過平時看起來是好好先生,結果「發作」的時候,脾氣比誰都還要大的人嗎?其實是因為他們太無助了,習慣壓抑情緒與壓力直到極限,最終只好「雙手一攤」把所有問題丟出來 男性長期背負社會期待與經濟壓力,從小被灌輸「男兒有淚不輕彈」、「忍辱負重」的觀念,不敢輕易表達需求與脆弱情緒。本集深入探討「忍耐文化」的歷史脈絡,從中世紀神職人員的貞潔之戰,到東方社會的集體價值,解析男性如何在原生家庭、師徒制、學長學弟制的權力框架中,被訓練成壓抑感受、情感疏離的人。我們將剖析忍耐帶來的心理與生理代價、情感隔離的惡性循環,以及「退化」與「競爭思維」對男性人際與自我價值的影響,並提供安全釋放壓力、重建連結的方式,幫助男性用更健康的方式面對壓力與情緒。

2025-08-18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