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當下」的「臨在感」是什麼?|完形治療5-3|【心理小學堂#24】

00:00:00 完形治療的自我循環理論

自我循環理論:人內在的運作系統,如果其中有環節卡關、阻斷,就會形成「未竟事務(unfinished business)」、無法形成「完形」。
 
 
 
 

擁有完整的循環,內在會處在平靜、和諧的狀態

知覺(感受或需求)

曾經受暴的孩子,必須關閉感受、跟自己的身體疏遠,就會在「知覺」階段卡關,沒辦法感受到自己的覺知、需求,活得像空殼、很麻木,需要長時間修復內在對生命的渴望,以及對人的信任,即使加害的人已經不在身邊,身體仍會記得這些創傷。
 
 


辨識(覺察)

有暴食疾患的人,因為情緒辨識有困難,會錯誤解讀心理的需求,沒有意識到自己不是餓、而是心裡很痛苦,用錯方法透過食物滿足自己,會得不到真正的滿足。
 


準備(計畫)、行動

有些人想賺錢、有成就,且已經辨識出來自己的需求,但只有一直想、一直準備,卻沒有行動,就會形成焦慮。
 
  • 大腦分不清楚計畫和行動的差別,會覺得想過=做過,但大腦要得到真正的滿足,必須透過「體感」
  • 透過行動可以得到反饋,如果行動的結果不成功,有些人會覺得很痛苦,為了避免這個痛苦,他們會一直停留在準備、計畫,因此處在焦慮狀態
 


接觸(獲得)

有些人有親密需求,有知覺、辨識、準備,雖然行動了,卻不停更換性伴侶、沒有真實的人際接觸,因此無法得到滿足,只能不停地行動。
 
工作狂有能力完成事情,卻讓自己很忙、沒時間去感受,但接觸人的需要卻沒有得到滿足,就沒辦法得到內心真實的滿足和快樂。
 
一些能力好的人,在行動前完全沒有困難,但他們攻下一個山頭後,雖然有得到成就感,內在卻不快樂、空虛、疲憊,可能小時候有個失落一直沒有被滿足,長大後長出新的能力,就用這個能力存活下來,因此忙碌又充實、內在卻焦慮,因為太害怕空虛,就去做下一件事情。
 
 
 

00:15:56 自我循環理論的生活運用

  • 可以是日常生活的小事,也可以放大到親密關係的滿足、生涯的成就、生命中的各個議題
  • 每個循環需要的時間並不一定
  • 豐盈的虛空是一種完滿的狀態,要享受過程、活在當下
 


循環的結束

  • 在下一個循環還沒開始擾動前,循環自然流動的狀態稱為「臨在」,也就是好好活在當下,不想過去、也不想未來
  • 有些人會透過冥想、靜坐,以達到「臨在」的階段
當「臨在」被濫用,會利用人的脆弱:「你是高頻率的振動,頻率好時,你創造出來的就是好品質,所以你的身體好不好、有沒有錢,用的東西好不好,都是你這個人的頻率影響的,因此要透過一些課程和東西來改運、做調整。」
 
 
 

00:21:59 補充完形治療

  • 完形治療相信有機體的自我調整,是強調五感、感官的學派
  • 你怎麼知覺這個世界,聽到什麼、看到什麼都很重要,因此諮商師會花很多力氣了解個案怎麼看
  • 薩提爾(Satir)是 Perls 的晚輩,從他身上得到很多啟發,在家族治療中非常有名,人際間的姿勢和形象,改變身體動作可能就會改變很多事
  • 強調要感覺你的知覺和身體,邀請你做一些角色扮演
例:如果你是你的胃,你會想講什麼?
 
  • 相較之前非常重視思考的學派,加入「身體」,很具體、很靠近
 
 
 
 

00:27:32 未竟事物

鼓勵我們跟自己當下的感覺接觸,如果有想要逃走,表示有需求沒有被滿足、形成過傷害,造成僵固的迴路、沒有完成循環,就會變成「未竟事物」。
 

蔡格尼效應:人會把更多意識,放在還沒完成的事情

  • 為了想穿越、追求療癒的存在,人會不自主重複過去的創傷,因為有事情還沒完成,希望得到最後的滿足感
個案發現,只要男友想要更近一步,她就會瞬間對關係失去興趣,讓男友以為她不愛他。個案小時候因為母親離婚,繼父們來來去去,因此她長期被忽視,且一直覺得是因為自己不好,才不會被喜歡,所以當關係靠近,她「害怕被忽視」的恐懼就會再出現。
 
 
 

00:34:14 工商時間~《讓夢想著地》新課上線!

【線上課程】《讓夢想著地》~勇敢迎接改變,陪你生涯轉彎不孤單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13
 
陪伴你探索自己、認識自己,教你關於生涯、夢想的因應方法,《讓夢想著地》7月25日即將上線!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