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你的體貼,為你創造幸福?|【凱璇而歸#67】

00:01:49  人前開心果,人後吞苦果?

笑笑在群體中總是努力讓大家開心,只要察覺氣氛不對勁,就會主動轉移大家的注意力。然而,不停察言觀色卻讓他內心疲憊不堪。為了更深入了解自己,笑笑決定尋求諮商。

諮商過程中,笑笑回憶起兩件事:
1.    國小時,一位同學惹怒老師,老師氣得拍桌大罵。笑笑因害怕而失禁,反而吸引了全班的關注,使老師停止了責罵。
2.    大學畢業製作期間,小組組員吵到要拆夥。笑笑不小心出車禍後,卻意外把大家重新凝聚起來,最終順利完成作品。
 
笑笑發現自己在關鍵時刻,總會下意識地做出化解衝突的行動,與他的童年經驗很相似:從小經常面對父母的爭執,笑笑因此習慣扮演調解者,試圖緩和父母。在諮商師的陪伴下,笑笑看見自己在原生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如何影響現在的人際關係。
 


成長過程父母經常吵架,孩子可能的狀態:

  • 過分介入:將父母爭吵的責任歸咎於自己,或是過分認同其中一方
  • 過分封閉:關閉所有感官和知覺
 
 
 

00:05:21 父母常吵架,孩子會變什麼樣子?

1. 代罪羔羊

  • 孩子認為父母的爭吵都是自己的責任,自己不應該存在
  • 父母可能有「依賴共生」的議題,互相不滿又相互依賴,孩子無端被牽扯進兩人的戰爭,陷入左右為難的忠誠議題
例:爸爸藉關心孩子之名,行抱怨媽媽之實。
 
※ 長期面對父母對立,有些孩子可能學會投機取巧,從雙方各自獲取利益。
 


2. 疏離者

  • 為避免痛苦和無助感,因此選擇隔離所有訊息來保護自己
→ 孩子可能變得難以與人產生好的交流,建立真正親密的關係。
 


3. 被犧牲品

  • 下意識地透過自我犧牲或受傷來達成目的
例:每當父母吵架,A就會被哥哥、姊姊欺負,接著父母會被A的哭聲吸引,停止爭吵來照顧他。
 
例:因過分介入朋友的紛爭,惹來雙方責怪,卻也間接讓他們停戰。
 
 
 

00:11:23 面對父母衝突,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動力

1. 渴望關注

  • 透過叛逆引起父母的注意
 


2. 尋求權力

  • 模仿父母吵架、爭奪發言權的樣子,認為自己只要干涉父母的衝突,就能獲得權力、控制感
 


3. 感到內疚

  • 認為父母的衝突是自己造成的,將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試圖透過干涉來彌補過錯
例:孩子經常生病,可能是潛意識知道父母會為了照顧他,暫時停止爭執。
 
 
 

00:14:12 原生家庭的關係,在人際關係中重演

1. 渴望關注~依賴型人格

  • 太想得到關注和讚美,而過分討好他人或容易發脾氣
 


2. 尋求權力~控制型人格

  • 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得很妥當,卻也因為事事都想掌控,讓身旁人壓力很大,感受到你的焦慮
 


3. 感到內疚~低自尊

  • 與人相處沒有界限,把別人的問題當成自己的問題,自認為要對別人的情感和行為負責,容易陷入被壓榨的關係
 
 
 

00:19:24 如何停止有害慣性,改寫人生劇本?

前提:建立問題意識

  • 把力量收回來,看見為何這些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釐清問題的核心
在諮商師的陪伴下,笑笑終於意識到,自己習慣在眾人面前扮演開心果的角色,其實與童年經常當父母之間的調解者有關。他原本一直在沿用過去的生存策略,但現在已經長大了,可以重新選擇自己的行為模式。
 


1. 有意識地停下來

  • 經常陷入相似的困境,大多與潛意識內容不斷重演,又太快做出下意識的反應有關
  • 把潛意識上升到意識層面,才有機會讓自己緩下來,跳脫慣性反應,看清楚自己還有其他的選擇
 
 

2. 深刻的自我對話

當團體氣氛不好,笑笑又想跳出來當開心果時, 可以問自己:
「我是想解決問題,還是只是讓大家不吵架,但是問題反而被拖延?」
「我有責任處理他們的問題嗎?在這之前,我有先為自己負責任嗎?這是我想活出來的樣子嗎?」
 
面對人際關係的困境,試著把力量收回來,是幫你回到此時此刻,看見自己不再是個無能為力的孩子。
 
 
 

00:27:43 線上課程《回家》~超早鳥優惠倒數3天!

你努力過好每一天,卻總感覺在相同的地方卡關嗎?李玉婷老師主講的最新線上課程《回家》,是一門深刻而溫暖的課程,將陪你探索原生家庭為你一生帶來的影響,讓你能夠重新調整與家的距離,不再被童年經驗所束縛,由內而外長出力量!
 
《回家》目前享有超早鳥優惠$2199,折扣只到8月26號晚上9點,誠摯地邀請你把握優惠期間,加入我們學習的行列~
 
【線上課程】《回家》~深度自我療癒,學會愛與被愛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20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tgnosG_fQRM
 

下載【啟點文化APP】體驗最新功能「學習計畫」,用最適合自己的步調,每天進步一點點!
下載點:Android iOS

※ 已下載用戶請更新至最新版本。

相關影音

如何讓你的體貼,為你創造幸福?|【凱璇而歸#67】

2024-08-23

最適合東方的心理治療,是什麼學派?|完形治療5-1|【心理小學堂#22】

2022-07-08

活在「當下」的「臨在感」是什麼?|完形治療5-3|【心理小學堂#24】

2022-07-22

你覺得「被愛」嗎?感覺不到愛,你需要突破「情緒阻礙」迴圈~《遇見完形的我》嘉玲和凱宇的對談|【有聲書評】

2022-07-24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