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看起來更有價值的關鍵學習|如何讓人想「靠近你」?|人際社交技巧|【一天聽一點#1170】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
在這裡我們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
陪伴你每天進步一點點
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
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頻道喔
如果你平常喜歡逛街買衣服的話
有一個路線喔 你可以試試看
這個路線其實是同一條
但只是方向不一樣
第一個路線是以五分埔商圈作為起始點
一路逛到信義商圈
而第二個路線呢
就是以信義商圈做為出發點
一路逛到五分埔商圈
如果你在台北生活
而且腳力還足夠能走的話
你可以試試看
這兩條路線會帶給你什麼樣的感覺
如果你從五分埔商圈逛到信義商圈
你可能會覺得怎麼越來越貴
什麼東西都貴
可是如果你從信義商圈逛到五分埔商圈
你可能會覺得怎麼什麼都很便宜
這個現象無論在心理學
還是在行為經濟學
都有很多的研究
人喔 往往是很不理性的
我們對於事情的判斷
往往不在於那件事情的本身
而是我們拿什麼作為參照跟對比
其實行為經濟學家針對這個現象
也有做過一些實驗
譬如說呢
如果有兩杯哈根達斯的冰淇淋
讓你做選擇
第一杯裡面呢 是有冰淇淋 7oz
但是被裝在 5oz的杯子裡
所以看上去很滿
整個非常豐盛(台語)的樣子喔
而第二杯裡面的冰淇淋有 8oz
可是卻裝在 10oz的杯子裡
看上去喔 大概只有八分滿
而問題來了
你願意為哪一杯冰淇淋付更多的錢呢?
實驗的結果很有趣喔
平均來說
人們願意花2.26美元買 7oz
就是第一杯看起來滿出來的冰淇淋
但是卻只願意用不到1.66美元去買 8oz
就是第二杯的冰淇淋
對 你沒有聽錯
那個實質上比較少份量、比較小杯的
大家卻願意花更多的錢
而份量更多只是被放在比較大的杯子
所以相對看起來比較小杯的
大家就不願意為它付出更多的錢
所以這再次說明
我們做決定的當下
很多時候並不是理性的計算
一個物品真正的價值
而是用其它參照物的對比來判斷
它應該值多少錢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消費購物的時候
店家就很容易利用我們這種心理
去製造那種看上去很美、很棒的效果
或者是呢 先推薦給你那最頂級
最貴的東西
然後呢 再介紹給你相對沒那麼貴的
而你的感受上就覺得
誒 後面的那個好像可以買
因為沒有那麼貴
好像蠻實惠的
來 關鍵字是什麼?「好像」
你的「好像」其實是被操弄的嘛
而相對的 我們能不能運用這樣的操弄
去創造出我們更好的人際關係呢?
如果是以比較正確、正常的心態出發
「操弄」這個詞喔
的確很有負面暗示
我換一個詞好了
就是說我們能不能用這樣的思維
讓別人覺得
我們是那一杯滿出來的冰淇淋呢?
因為這樣子
可能一方面別人會比較開心
二方面我們也會比較容易被接受
被認定有更高的價值
當然是可以的
就像我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有很多課程
像是【人際回應力】
都幫助同學們去創造更好的人際連結
當別人表現出他的情緒
我們怎麼樣去有效地承接
讓對方的感覺更好
而相對在對方的心中
我們就是一個
更能夠被接受而且更有價值的人
就算你所處的情境裡
沒有太多跟他人對話的機會
我都還會教你怎麼樣去調整
自己的「基礎表情」
讓自己的那張臉啊
在最大程度上看上去
是別人會覺得安心而且舒服的
這個道理就像是
你把自己打造成
那杯看起來滿出來的「哈根達斯」啊
可是這裡就有一個弔詭了
因為你可能心裡會想
那你不就鼓勵我做表面功夫嗎?
那杯看起來滿出來的冰淇淋
在實質上是比另外一杯來得少的啊
如果回到待人處事的角度
你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
和你的行事風格
能不能讓別人覺得可以信任
這一切喔 就是幾個字
叫做「日久見人心」
隨著時間的拉長
你到底被別人認為
你是表面功夫還是真材實料
我想啊 這個部分就是你個人的修為
可是最怕的一點在於喔
明明你是一個很有料的人
可是你卻被認為「沒有這個價值」
那這是不是很冤枉呢?
這就是我常說的
「你輸在不該輸的地方上嘛」
而進一步來看如果你要能夠參透本質
最好的方法就是拿個秤
把這兩杯哈根達斯
在上面掂一掂它的重量
你就知道哪一杯比較大杯了
這就讓我想到一句話喔
就是當你自己還在畫框裡的時候
很難看到畫的全貌
當我們是被容器所侷限的時候
我們很難光靠目測
就能夠區分出哪一杯比較大杯
我們只有跳脫出框框
用一個客觀的標準
而不是用感覺來判斷
我們才能夠知道到底哪一杯比較有份量
那你說在人際裡面
我可能可以把自己
打造出一個很好的人設
但是如果對方居心不良
他打造的人設對我造成了誤導
並且對我產生了損失
那這時候該怎麼辦呢?
我想回到本質的部分
如果你能夠客觀地去理解
去看懂對方真正的情緒
那這時候你就能夠跳脫出
那些煙霧彈的影響
而這個部分也是我的實體課程
【人際回應力】會為你帶來的最大幫助
除了你怎麼創造更好的連結
讓你這杯冰淇淋看起來更大杯之外
在這一門課裡我還會讓你學會
怎麼樣透過有效地觀察
系統性地了解對方的情緒
並不是他營造出來的感覺
他嘴巴上的宣稱
而是透過系統性的表情理解
讓對方那些他沒有真正說出口
但是實際發生的情緒
都讓你一目瞭然
而聽到這裡 你可能發現了
好像我們要在人際之間創造更好的結果
我們既要能夠設計出
讓別人感覺起來很棒的框框
同時之間呢 我們又要能夠去跳脫出
別人為我們設下的框框
聽起來是不是很矛盾呢?
在這裡我就引用小說家「費茲羅傑」
他所說的一段話
他說喔「所謂的頂級智力是什麼呢?」
「頂級智力就是」
「大腦可以同時兼容兩種相反的意見」
「還能夠完美地駕馭自己」
在我看來
創造出一個看上去很棒的框框給別人
這是自己在人際關係裡面的修養
而當我們在人際關係裡
能夠跳脫出別人為我們設計的框框
去看懂他真正的意圖
狀態、情緒跟本質
這是我們不斷精進自我的智慧啊
所以如果從「費茲羅傑」的角度來看
或許我可以說
【人際回應力】這一門課
是幫助你培養
至少在人際關係裡面的「頂級智力」
【人際回應力】在 2021 年
因為疫情的關係
所以一直都沒有辦法開課
而我在這裡要很開心地告訴你
在 2022 年的 2/12
【人際回應力】即將重啟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喔
這一門課已經可以報名了
而且當報名連結一放出來
在還沒有做任何宣傳之前
這一門課在我錄音的當下
也只剩下5位名額
所以如果你很想要讓自己
也擁有這樣的「頂級智力」
歡迎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
我很期待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
跟你一起前進
詳細的課程資訊
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
當然了無論你會不會加入我們的課程
我都希望透過我的分享
能夠持續地為你帶來啟發與幫助
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們製作的內容
記得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YouTube 朋友記得打開小鈴鐺
而透過 Podcast 收聽的朋友
除了訂閱之外
也請給我們五顆星的評價
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
我們需要你用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
或課程有興趣的話
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
都有相關的連結
期待你的加入
希望我有榮幸陪伴你一起前進
那麼今天就跟你聊到這邊了
謝謝你的收聽 我們再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