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MeToo運動嗎?女性「做自己」如何改變世界?|女性主義治療5-2|【心理小學堂#43】

女性主義代表人物介紹:https://youtu.be/XQcX1wKybYM
 

00:00:00 女性意識的崛起

女性主義的人性觀

  • 女性主義治療重視性別和權力,強調社會的氣氛和脈絡,如何形塑個人的思考
  • 接受心理治療的大多是女性,但學派創始人或代表人物都是男性,女性的行為不被理解,容易被男性看做不正常(如:太依賴、太情緒化等、太重視關係…)
GOGORO具性別意識的廣告文案:「他們說女生不懂車,其實是他們不懂女生。」新款電動車的設計師是女性,所以更注重女性在乎的細節,如:底盤、重量、美觀、實際需求。
 
  • 多數人只有一種性別經驗,容易以主觀經驗理解世界
 


女性主義運動

  • 自西方崛起,17世紀前歐洲女性地位極低,已婚婦女沒有任何權利
如:嫁妝要和丈夫共享;家中財產在丈夫過世後,要和丈夫親戚共享…
 
當時的教會:「女人的意志要服從於男性,男性就是她的主人,也就是說,女人不能按照她自己的意志生活,離開了男性,她既做不了任何事,也幹不成任何事情。男人要她怎麼做就怎麼做,她應該把男人當作主人來侍奉,還要畏懼、服從並臣服於男人。」
 
 
 

00:12:37 女性主義的發展階段

第一波女性主義

  • 女性的不滿逐漸累積,於是透過寫作「發聲」
  • 19世紀下半開始,女性意識覺醒、站出來為自己做出改變,如:爭取投票和就學的權利
  • 中國女性約在清末民初解放裹小腳、允許自由戀愛、禁止一夫多妻
 


第二波女性主義

  • 一戰、二戰期間,男性去前線打仗,女性需要工作,空間因此變多
  • 1960年代,女性爭取更多平等,如:墮胎權、同工同酬、討論物化女性和母職的問題
 


第三波女性主義

  • 1980到1990年代,美醜的定義受到反彈(為了平等,女性要變得像男性一樣嗎?),思維因而更往前:女人的美,不是為了取悅男人,也不是為了爭取不被物化
時裝潮流某種程度上,是女權潮流意識的展現。
 
  • 女性主義曾被詬病為「白人中產階級的無聊產物」,思維覺醒後,除了女權,女性主義這個詞被擴大解釋成「對主流文化抱持反思態度」,有更多元的階級、種族、性取向
  • 身體的解放 → 思想的解放,探討更多精神問題,如:暴食症、厭食症、同性戀等
 


第四波女性主義

  • 21世紀後,探討網路對性別的影響,如:性霸凌、性騷擾、(台灣)跟蹤防治法
  • 2017年,美國「#MeToo」運動,好萊塢女星譴責性侵犯與性騷擾行為,影響社會大眾敢站出來為自己發聲
  • 探討議題從只關注女性到社會正義
  • 「個人即政治」— 女性主義相信,只坐在諮商室是不夠的,需要爭取社會、法律改變,如:(台灣)通姦除罪、性暴力防治法、跟蹤法、性別教育
  • 鼓勵「發聲」賦權,讓當事人知道自己有權力,而非只是被動、無辜的
在部落格、臉書等平台,說出自己的經驗和故事,讓更多人被觸動、理解,然後造成改變。
 
 

女性主義特色

強調回到社會脈絡底下,不只是在諮商室裡有支持、溫暖,而是站出來改變社會結構,透過自我經驗觸動他人。
 
 
 

00:31:28 下集預告、新課預告

下集預告:討論性別經驗、性別意識
 
 
凱宇老師最新線上課程《活出有選擇的自由人生》,即將在12月12號開賣,為了回饋一直以來支持啟點的朋友,早鳥期間加入《活出有選擇的自由人生》,能同時享有嘉玲老師的《你是哪種人?》線上課程!
 
【線上課程】《活出有選擇的自由人生》~重塑信念,你的未來你說了算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14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0Q2jutfme00
 
【線上課程】《你是哪種人?》~榮格與16型人格
課程連結:
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15
 

相關影音

「家庭vs工作」想兼顧,你要搞懂性別印象|女性主義治療5-4|【心理小學堂#45】

2022-12-23

穿越「內在恐懼」,《綠野仙蹤》陪你找回自我|榮格學派4-3|【心理小學堂#60】

2023-04-14

女人「不順從」的愛,想說什麼?|女性主義治療5-1|【心理小學堂#42】

2022-12-02

想活得快樂?就讓「渴望」幫你找回「力量」|後現代取向5-2|【心理小學堂#48】

2023-01-13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