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化,為什麼是「一輩子」最好的禮物?|【心理敲敲門#172】

00:00:00 如何面對孩子的情緒?

父母可以給小孩最好的禮物,就是在情緒出來時,讓孩子懂得保持理智、表達,並幫助他調節情緒,成人之後才會知道,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
 
 


如何培養孩子的情緒表達?

孩子開始學習不包尿布,不過有時候還是會不小心尿褲子。


1. 先幫孩子標示情緒

例:「你尿在褲子上了,你憋不住對不對?」


2. 調節情緒

例:「沒關係,我們下一次做到就好」、「你這次很棒、有進步,距離小馬桶三步才忍不住」


3. 告訴孩子下次可以怎麼反應

 


辨識情緒的過程

  • 自己先成為好的客體,才能對孩子的自我發展帶來良好影響
  • 缺乏心智能力的父母,無法理解孩子的狀態,只能外化情緒
例:父母認為「孩子天生就是來氣我的」。
 


怎麼幫助大孩子辨識情緒? 

  • 跟辨識小小孩的情緒的流程相同,但你給出的情緒,要比孩子給出的情緒再少一點點 
  • 辨識不出孩子的情緒時,先把自己的心智能力養好 

 
為什麼要比孩子的情緒少一點點? 

  • 孩子還沒長好心智能力時,當大人的情緒太多或跟孩子相同,會讓孩子以為,是自己把情緒傳染出去給大人的 
例:孩子哭的時候,大人跟著崩潰大哭,孩子會認為自己的情緒,會讓另一個人跟著痛苦。 
 
 
 

被大人的情緒嚇到的孩子,可能會有的反應: 

  1. 哭得更慘:更調節不了情緒 
  2. 瞬間不哭:孩子有生存壓力,怕自己的情緒會讓大人跑掉,因為還需要大人養育,選擇把自己的情緒關掉
 
 
 

00:08:34 如何比孩子的情緒少一點點?

哥哥(10歲)覺得媽媽只疼弟弟(4歲),常常跟媽媽說「你不公平」,當哥哥看到媽媽拿零食給弟弟,他的情緒就來了。

哥哥:「你就是不公平、偏心,你就是疼弟弟!」
媽媽:「你很生氣齁?」
哥哥:「對,我氣爆了!」
媽媽:「好,我了解你看到媽媽給弟弟零食,你很生氣,媽媽收到你的生氣了。」
哥哥:「你不愛我!」
媽媽:「我可以做什麼讓你知道我愛你呢?」
哥哥:「沒有用,你不愛我就是不愛我!」
媽媽:「事情不是這樣,你在這邊冷靜一下。我帶弟弟出去,5分鐘之後回來跟你好好講。」
 
  • 父母親有自己的生活壓力,難以在第一時間接住孩子的情緒,是很正常的
  • 先調節好自己,因為小孩可以長得多好,全看父母的狀態有多好
  • 小時候沒有被調節好,長大後還是可以透過學習,幫自己修復、長回心智化能力
 


面對孩子的情緒,如何幫自己先調節?

1. 先幫自己拉出心理空間去調節情緒

媽媽先跟自己說:「孩子誤解我不愛他時,我很火大」,辨識出「生氣」,接著透過深呼吸冷靜,或暫時離開現場來調節情緒。


2. 進入理性、智性運作,辨識、理解自己情緒出現的原因

因為犧牲自己的需求,盡力滿足孩子,但沒有被孩子接到,所以我很生氣。


3. 運用理智思考孩子的反應,幫助自己心智化

孩子還很小,他能夠理解我的付出嗎?
 
 

大人要幫助孩子理解,內在世界不等於外在世界

  • 一個人的內在世界等同於外在世界時,無論有多少證據,證明他相信的東西有誤,都無法改變他,因為他在情緒上不曾被調節過,內在的擔心或需求也沒有被辨識出來
 


無法調節自己的情緒該怎麼辦?

  • 不要因此自責,夫妻間可以互相合作,或是尋求專業協助
例:透過兒童遊戲治療,用遊戲的方式調整孩子的精神狀態,長出心智能力。
 


隨著成長,你的情緒調節能力是如何?

  • 在孩子有情緒時,不要消滅或用另一種狀態壓過去,否則無法長出心智能力
例:告訴孩子不要生氣、難過,要有「哥哥的樣子」…都沒辦法讓孩子長出心智能力。
 
  • 有專業、會處理事情,但處理情緒時會當機、爆炸的大人,可以推論他的成長過程裡,情緒辨識與調節被關掉了
  • 心智能力的養成,從小時候的家庭,到學校、職場上都會有所影響
 
 
 

00:17:18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調節完自己的情緒後,如何幫孩子調節?

媽媽帶著4歲的弟弟出門,幫自己調節情緒,冷靜5分鐘後,再回來跟10歲的大兒子談談。

  • 先回到生理狀態,觀察孩子的肢體反應、描述他的身體狀態
媽媽:「寶貝,媽媽看到你抱著膝蓋,把自己縮起來,你心裡也是這樣的感覺嗎?覺得沒有被媽媽看見、被媽媽愛,自己就變得好小?」
哥哥:「我不知道,我不喜歡媽媽照顧弟弟…我喜歡媽媽對我笑。」
媽媽:「OK,媽媽知道你覺得弟弟很小,你不喜歡他。因為他常常不受控、亂跑,又玩壞你的玩具,媽媽需要花很多力氣照顧他,你就會覺得自己是被忽略的,然後你很不喜歡這種感覺,好像沒有被關心到是嗎?」
哥哥:「對,我不喜歡你照顧弟弟的時候忘了我。」
媽媽:「原來這是你心裡的感覺喔~你感覺媽媽照顧弟弟,等於完全忘記你。那你想要聽媽媽心裡的感覺嗎?」
哥哥:「你的感覺跟我不一樣嗎?」
媽媽:「當然不一樣啊!媽媽不是你,沒辦法完全知道你在想什麼,我們才會像現在這樣子,要講一講話。你要說出你怎麼了,媽媽也告訴你怎麼了,媽媽才比較能給你想要的東西。」
哥哥:「好啊,那你說說你的感覺。」
媽媽:「每次你們兄弟在玩的時候,媽媽很開心你們可以玩出很多新花樣,但因為你跟弟弟年紀不一樣,他才4歲,比較不知道怎麼控制力道、怎麼跟別人玩才能好好玩,所以媽媽有的時候會擔心你們打起來、吵起來,會把彼此弄受傷。這個時候媽媽就要先抓住一個人,弟弟力氣比較小、比較好抓,媽媽會先去抓他,不是因為比較愛他,你可以理解嗎?」
哥哥:「喔~弟弟比較小,你先抓他,也就是你覺得我比較厲害,我力氣比較大,對嗎?」
媽媽:「對,你長大了。媽媽沒辦法像小時候那樣抓你、管你,可是媽媽有聽到,你好像很渴望可以跟媽媽單獨相處,不要有弟弟是嗎?」
哥哥:「對。」
媽媽:「好,可是媽媽白天有工作,晚上又要照顧你跟弟弟,真的很累。那我們一起來想辦法,讓你可以跟媽媽有時間好好相處,好嗎?」
哥哥:「好哇!」
 
每個人能夠長成今天的樣子,都是不容易、且並非理所當然的,每一代的父母都有各自的生存壓力,不過現代父母擁有更多資源跟知識,只要幫助自己好好調節,不用要求自己做到滿分,一代比一代進步一點點就夠了。
 


正面情緒的辨識

  • 肯定、認同孩子時,情緒也要比孩子少一點點,幫助孩子區隔內在與外在世界
當孩子獲得成就,父母親卻比孩子還開心,可能會讓孩子不知道父母親愛的是自己,還是自己的成就。
 
比孩子的情緒再少一點點的程度下,陪伴孩子辨識出他的正面與負面情緒,就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延伸學習~陪伴你訓練辨識情緒的能力: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