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職場壓力的3個方法與1個核心 【一天聽一點#1056】

當我們邁入成年
我想每個人多數在生命裡面的時間
都交給了職場
在職場裡面有複雜的人際關係
有很多的任務
還有很多內外環境的改變
讓我們會感覺到很大的壓力

那如果呢
在此刻的你覺得
你在職場上從來沒有承受過壓力
那真的不要太開心喔
表示你一點都不重要

當你真正有要往上發展
或者是承擔一些
更重大的任務的時候
這壓力是本來就會發生的

然而在這過程當中呢
壓力的發生
它通常最容易顯性地
呈現在幾個狀況

譬如說你提案被打槍
譬如說呢  你的設計被修改
或者是你的想法被挑戰
這些都是很正常的

只是喔
雖然理性上知道它很正常
而在感受上、在情緒上
我怎麼調適我自己
讓這些壓力不阻礙自己
讓這些壓力不僅能夠安然度過

更好一點的是
可以化壓力為助力
這聽起來好像覺得要特異功能喔
但其實並沒有

如果你能夠掌握
我今天要跟你分享的
三個關鍵的方法
還有一個核心的概念
那我想穿越職場壓力
這是一個完全可以做到
而且很實際的一個前進方向

那所以呢
我今天就用我自己的一些經驗
加上這三個方法  還有一個核心
來跟你做分享
這三個方法分別是什麼呢

我們先來看什麼是「脫鉤」喔
所謂的脫鉤  就是把那些
讓你感覺到不舒服有壓力的事件
或者是那些對待
跟你這一個人的個人價值脫鉤
把它分開來

舉個例子喔
我就曾經在一天聽一點的內容裡
跟大家分享過
如果你今天要做業務的銷售
別人拒絕的究竟是拒絕你的選項
還是拒絕你這一個人呢

如果你會感覺到被拒絕
然後玻璃心就碎一地
表示你把這兩件事情綁在了一起

其實我們買過東西都知道
當業務員跟我們推銷的時候
我們拒絕他
其實你不是拒絕這一個人
是拒絕他給你的選項

如果他能夠給你更好的選項
或者是你更需要
對你更有吸引力的選項
那是不是你就買單了

然而我們有時候在職場上面
譬如說  我們的提案被打槍
我們的設計被修改
我們就會覺得
我們的選項一旦被拒絕
就是我這一個人不好
一定是我不夠優秀、不夠努力
或老闆不喜歡我

其實不是的
事實上來說  就是很純粹
你把職場當成是一個買賣或交換
你反而能夠平常心
單純的就是你sell
你去賣你的提案
賣你的想法
賣你的「工作的可能性」
給你的老闆
而老闆現階段以他的需求而言
他沒有買單這件事

這時候你要想辦法的
是去換選項
而不是把他的拒絕
跟你的自我價值綁在一起

因為一旦綁在一起
你其實是沒有能力去做任何改變
你會處在一種很深的挫折感
而這個挫折感
又會把你拉入另外一個
惡性循環裡面

所以呢  記得喔
所謂的「脫鉤」就是
你被拒絕的那件事

或你被打槍的那件事
把他們跟你的自我價值區分開來

你被拒絕的是「選項」
而不是「你這個人」
你被打槍的  是你的「提案」
也不是「你這個人」

你只要能夠提供新的選項
給個更好的提案
其實你就還是你
你是可以值得被肯定的

所以呢  其實你只要
把「否定」跟「拒絕」
跟「自我價值」
去做分離
那我想你在面對壓力的時候
你就更能夠平常心

而第二個方法是什麼呢
第二個方法叫做「詮釋」
什麼叫做詮釋喔

其實喔  我們常常有時候
遇到我們的案子被更動、被修改
或者是主管找我們聊一聊
好好的聊聊我們為什麼這樣設計啊
為什麼這樣子思維啊
然後覺得有什麼修正的空間

你有沒有發現  十有八九的人
在遇到那種陣仗的時候
我們很難保持平常心
我們總有一種像犯錯的孩子
考試不及格的學生一樣的心情

但是其實喔  在職場上
我要反過來問你
如果你的第一個原案
你提出來的第一個案子
它本身就爛到底了
它真的有你想像中的
所謂「做錯了」

換成你是你的老闆
其實你連修改都不會
你會直接退稿
你會直接退回去
為什麼你的老闆或者是你的對口
會跟你討論所謂的修改

其實你沒有想過
這意味著  你有做對一些事
或者是你起碼把一個基礎的狀況
一個邊界勾勒出來
你讓你的老闆或你的對口單位
有了一個想像的範圍之後
他是不是才能夠針對你想像的範圍
去做所謂的修改

就像任何有做過房屋修繕
或者是裝修設計的朋友都知道
設計師把我們那種很抽象的概念
先畫一個設計圖
我們會按照那個設計圖
再把我們自己真正想要的
或者是有疑問的去跟他討論
然後再進行修改

然而今天
如果設計師沒有先給你一個
他給你的提案或原案的話
你連要改都不知道要改哪裡不是嗎
所以呢  如果你的原案真的太差
對方是連改都不會改的
而對方開始真的改了
這意味著
其實你的原案是有一定的功能
他建立在你的基礎之上去改

到這裡你想想看喔
如果用這個思維
第一個  你是不是感覺好一點
而第二個  在實質的層面
事實上
他是在最大程度上
在最大的範圍
他有給你肯定
他才會做後面的事情啊

然而這個部分
它並不是要你
用一種自我安慰式的詮釋
而是回到一個很真實的狀況
就像我剛剛說的一樣

其實任何主管或者任何對口單位
他們所謂的修改
他都是一個
所謂的
建立在你的基礎之下往下走
而且回到你的生涯發展喔

其實  你不覺得正是因為
別人提出修改的方案或修改的想法
你才能夠有所謂進步
跟學習的機會啊
如果對方他完全不改
就像是我們從小在當學生考試一樣
你一下子就考100分

其實那一個科目  我可以保證喔
你很快地隨著考完之後
你會還給老師的
從小到大我們印象最深刻的
學習的那些所謂的知識要點
是不是通常來自於我們寫錯了

然後在訂正的過程當中
我們反而記得更深刻
對啊 這就是「詮釋」

無論你遇到什麼樣的狀況
別人改
或者是別人有什麼樣的提案跟對案
你自己本身的內在詮釋
能不能用一個正面表述的方式
別人修改
表示在最大程度上是接受的

或者是當別人提出修改
甚至於明確地告訴你
他不能接受什麼
你也因為有了這個槓桿
你才能夠有後面的行為

而後面的行為
讓你更貼近他人的需求
跟市場的需要

我很喜歡一句話喔
詮釋會創造我們的情緒
而情緒會決定我們的壓力
是卡住我們  還是幫助我們
所以呢  你的詮釋很關鍵喔

我常常說
重點不在於你所遇到的事情
重點在於你對於那件事情
是怎麼詮釋跟理解的

當你能夠擅用這個詮釋的方法
就像我遇過很多
在職場上非常成功的人
他其實跟你我都一樣
你會遇到的困難跟挫折
跟他會遇到的
其實並沒有本質上的差別

然而他為什麼可以平步青雲
或者是迎難而上
很簡單
他的詮釋邏輯可能跟你的不一樣

所以我們練習去做正向的詮釋
那麼無論順風還是逆風
你都能夠走到你想去的地方

而第三個方法是什麼呢
第三個方法叫做「換位」
什麼叫換位

我直接進入現場喔
所謂的「換位」
那就是我邀請你換成你是你的主管
或者是  你是你的老闆
你收到你的員工、你的部屬
給你的提案的時候
你會不會改啊
如果你自己被這樣子問完之後
你發現  無論他給你什麼
你是不是多多少少
都還是有可能會去做修改

如果你的答案是yes的話
那我再問你
你修改的原因是什麼
你會修改他的東西
是因為他真的做得爛透了嗎
如果他真的做了爛透了

其實你是不會改的
你會直接把他fire掉
或者是直接退回
叫他重做一遍

可是事實上
如果你是用修改的話
這是不是意味著
他其實大體上是做得不錯的

而且  這裡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思
你每一次的修改
是因為部屬做得不好
還是因為你想要讓這件事情更好呢

其實你只要很簡單地做換位思考
你換位到主管跟老闆的位置的時候
你就會發現
你修改的用意真的跟
眼前這一個人好或不好
沒有直接的關係
你只希望事情更好嘛

今天如果你是主管
你也希望事情更好
那當你的主管也是出於
這個心態跟出發點
要修改你的東西的時候
你還需要玻璃心碎一地嗎

所以喔
當你試著去做換位的時候
很多事情你就不會卡住自己
很多事情你反能夠看得
更清楚、更透徹

就像是業務員
你換位到消費者的角度
我常常喜歡說一句話嘛
叫「凡客戶者皆龜毛」

他如果真的是要來買東西的
其實他會挑三揀四  是正常的
反而你要因為他的挑剔很高興
因為表示他真的想買嘛

可是如果他一來
什麼都好、什麼都不奇怪
其實你反而要擔心浪費時間
因為他真的來看看而已
他並沒有真的想買
所以  練習去做換位
你的思維就不會
只侷限在自己的狀態裡

而且喔
每次遇到這樣的議題的朋友
我都要再深入地問一個問題
這問題就是
如果你今天提出去的案子
你的主管、你的老闆完全不改
完全接受
然後直接說你好棒棒
你就真的相信你好棒棒嗎

有趣的事情發生了
我每一次去問
任何人有這個問題的
我就反問這個問題
我發現
每一次我的問題落地完之後
他就會愣在那裡
突然之間不知道怎麼回答

為什麼呢
因為他突然發現
如果你的主管、你的老闆
真的全然地接受
還說你好棒棒
第一個不相信的
就是你自己嘛

你看喔
如果別人說你好棒棒
你也不相信
那別人修改你
你又要玻璃心碎一地
那我就要問你囉
那你希望別人怎麼對待你呢

你有沒有發現
你把別人推到了一個
該怎麼對你都不對的狀況啊
所以呢  從這裡延伸
我們說了三個方法

而接下來一個很重要的核心概念
那就是你的「信念」

其實在職場上
每一個人都會遇到問題跟困難
然而一個人的信念會決定於
那個問題跟困難會
「造就他」還是「阻礙他」
就像是剛剛說的
如果主管改了你的東西
你玻璃心碎一地
而主管不改你
你卻懷疑自己不配得這麼好的稱讚

那是不是這樣的信念
它就把你推入一個叫做
「超完美困境」
這個超完美困境喔
就是無論這個世界怎麼對待你
都不是你要的

突然之間覺得自己很難搞對不對
對啊
但是這絕對不是在指責你
而是我們的信念
就是這麼有趣的東西
當沒有人特別幫你點出來
沒有把整個流程、整個邏輯
整個脈絡
爬梳給你看的時候

你就很容易在那其中
而你自己完全不自知
而你把所有人
包含你自己都搞得很尷尬

所以講到信念喔
我們要怎麼調整自己的信念
我們要怎麼樣
去遷移自己看待事情的方法

讓自己更有力量
讓自己無論是順風還是逆風
都可以走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我覺得這才是我們面對壓力的時候
重要的關鍵學習

然而呢
這些學習是可以有方法的
只是在談方法之前
我覺得有個東西很重要

你一定要先有這樣的認知
那就是喔
無論你今天是跑步、騎車還是開車
你可以想像的是
當你的速度越快
風阻是不是就越大
而風阻是不是風給你的壓力

對啊
如果你今天
想要在職場上有所作為
你的速度一定要加快
而速度加快是不是意味著
迎面而來的風  壓力會變大

所以這說明著什麼
你想要進步  就會有壓力
而這個壓力
其實你怎麼理解它、詮釋它
你是覺得它好討厭
你會覺得它讓你很不舒服

還是它只是個指標  叫做
其實你的速度變快了
當你的速度變快的時候
有這些是正常的
我可以調整我自己
怎麼樣去適應這個風壓
我也可以讓自己
變得更符合流線型
讓這個風壓

甚至於用一些工業設計的方法
讓這個風壓還反過來可以助推我
這個就是在信念調整的過程當中
很多人為什麼
他可以左右逢源
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然而呢  今天談了很多例子
其實它的背後都是引導你
去做一個信念的調整
無論是脫鉤
脫鉤它就是一個最初級的
信念上的訓練
把那些所謂的負面的事件
跟你這一個人的價值
把它分開來

再來  詮釋
詮釋  就是跟你
那些不舒服的東西直球對決
其實呢  就像一個經典的說法

當你在桌上看到半杯水
你會說還有半杯水
還是只剩半杯

其實這兩句話都是
在描述半杯水這個客觀事實
可是當你說「還有半杯水」的時候
是不是更有希望感呢

沒有錯
在職場上沒有人
能夠去預測你的未來
但是你的信念、你的詮釋方式
就會決定你的未來會不會更好
而最後更不要去說所謂的換位了

一個人當他有靈活的信念
他自然更容易地去做換位思考
而反過來
當他更願意去做換位思考的時候
他的信念的彈性也會越來越大

所以再說一次喔
關鍵不在於你遇到了什麼事情
而是在於你怎麼想
其實你的信念會決定壓力是否能
轉換成你的助力

然而這一切
它都有更完整
更有系統的一個學習方式
其實這也是為什麼嘉玲老師推出
【提升你的心理免疫力】
這一門線上課程的主要原因

在這一門課裡
她把我們所有在生活當中
在面對壓力的時候
可能造成的信念陷阱
都幫我們羅列出來
而且不只是告訴你這裡有坑
她還透過一系列身心的
自我調整的方式
引導你去幫自己
建立出一個更健康的信念

人嘛  都想有所作為
當你想要有所作為的時候
速度就會加快  風壓就會增加
這些風  其實也可以成為
你迎風而上的  最重要的關鍵
就看你自己怎麼想

而且  最後我還要跟你分享
【提升你的心理免疫力】
這一門線上課程喔
我們 $1399 的優惠
即將到 4/15 
的晚上12點之前就截止了
如果今天分享的這些

無論是脫鉤、詮釋、換位
還有最後指向的信念
如果你感覺對你有幫助的話
那麼【提升你的心理免疫力】
這一門課  就是專為你設計的

專為那些
想要透過面對種種的挑戰
在迎向壓力的過程當中
活出一個更好的自己
如果你就是這樣的人
不要錯過我們 $1399 的優惠

歡迎你的加入
而也希望今天的分享
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
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們製作的內容
除了YouTube之外
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
你只要在Podcast的應用裡
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
就可以訂閱我們
也記得給我們五顆星的評價
我們需要你的支持

然而如果你對於
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
有興趣的話
我們在每一段
影片的說明欄裡都有連結

當然也包含了今天提到的
【提升你的心理免疫力】
再次呼籲喔
4/15 晚上12點之前
$1399 的優惠
不要錯過了

那麼今天就跟你聊到這邊了
謝謝你的收看  我們再會

相關影音

化解職場壓力的3個方法與1個核心 【一天聽一點#1056】

2021-04-13

你覺得自己活得很「裝」嗎?學會這件事,讓你活出真實的自己|【一天聽一點#1663】

2024-09-11

「自我懷疑」不用怕,「精力管裡」幫你順利化解|【一天聽一點#1346】

2022-09-08

失敗是「GG」,還是你的「Good Game」?|【凱璇而歸#3】

2023-05-19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