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侶一定要是「最懂我」的人嗎?|【幸福翹翹板#49】
伴侶要是「最懂自己的人」嗎? [00:01:57]
懂 ≠ 認同
-
你可能瞭解對方,但當他做出和你的需求、期待不同的事情,你依然會不舒服
心理上懂,「行動」上一定要支持嗎?
你說的「懂我」,是什麼意思?
-
人生價值觀:知道你想要什麼樣的人生、想往哪個方向走、去到哪個地方
-
興趣愛好:希望伴侶跟自己有同樣的興趣,聊天時有遇到知音的感覺
-
情緒感受:知道他做了什麼事,會讓你有什麼情緒,所以不要做會讓你不開心的事
-
蛔蟲:不用開口,他就知道我在想什麼
期待伴侶最懂自己,是合理的期待嗎? [00:11:14]
-
希望對方「懂」你,可能是擔心「被拒絕」,或希望對方不要讓自己失望
-
剛談戀愛時,「懂我」的期待,比較像是把伴侶當爸媽,希望對方全心全意注意你,雖符合人性,但很難做到
-
進入中年,人際圈會壓縮,當外部連結變少,最常接觸的人就是伴侶,因為太匱乏到沒有力氣,於是希望有個人可以撐住你,這時的「懂」更多是「看見、理解你的辛苦」,然而就算伴侶懂你,每個人終究是有限的,不一定有辦法做到
從需求角度看「懂不懂我」
-
當伴侶對我們說「你不懂我」,一定有某個需求沒有被滿足
如何讓伴侶更懂我? [00:16:28]
很難被理解、讓人靠近的4種習慣
-
明明有事卻說沒事
-
很少分享自己情緒跟感受
-
有情緒的時候,直接把情緒丟出來,不說原因跟需要
-
壓抑自己的需求,太害怕自己成為別人負擔
怎麼讓伴侶更懂我?
-
如果你想要的「懂」,是情感價值多一些,分得清楚現實有現實的困難,不會太期待伴侶一定要做到,那麼只要上溝通課,「好好說話、好好回應」就會好很多了
如何面對「不被懂」的失望?
-
你能不能接受伴侶跟你想的不一樣、可以拒絕你?如果無法接受,可能在這個議題上會很辛苦,因為你會把拒絕當作「不愛」
怎樣算是「好的關係」? [00:22:18]
-
關係是「共構」而成的,所以覺得對方不懂自己時,自己也要承擔一部分責任
不要只看行為的表面,而是要看到背後的「心理需求」
深度對談後才知道,對老婆來說「被保護、被照顧」的需要很重要,因為她是獨生女,從小是家人的掌上明珠,所以「被照顧」會讓她有深刻被愛的感覺,彥廷這才深刻懂了老婆的行為,並且開始有意識地,做一些會讓她覺得「被保護、被照顧」的事。另一方面,老婆也知道了彥廷不喜歡一直被麻煩,所以有些她自己能解決的事,就會自己處理,兩人互相理解後,調整到了能夠照顧對方,同時也不委屈自己的方式。
一段好的、成熟的關係,會隨著時間的前進,一起走過大大小小的路,看過更多不同的風景,一起哭過、一起笑過,這時,你們對彼此才會真的有「深刻的懂」。
【節目主持人】

相關影音
伴侶一定要是「最懂我」的人嗎?|【幸福翹翹板#49】
「如果你真的愛我,就應該要懂我!不用說就知道我需要什麼;明白我說『沒事』,是在等安慰……」你認同這樣的戀愛觀嗎?怎樣才算真正幸福的關係? 這集【幸福翹翹板#49】探討:「伴侶一定要是最懂我的人嗎?」節目指出,「被懂」是每個人都渴望的情感需求,但在親密關係中,我們常把「懂我」誤解成「要完全認同我」。其實,即使伴侶理解你,也不代表他總能滿足你的期待。主持人從心理需求角度分析「懂不懂我」的背後,提醒我們:當伴侶說「你不懂我」,那通常代表某個被看見、被回應、被重視的需求沒有被滿足。節目同時提供練習方法——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減少指責式溝通,並以具體例子說明「懂彼此」的過程,是兩人共構出來的成長,而非天生的默契。
女生常常害怕「沒人要」?為何優秀女性容易保持「單身」?|第2季|【超時空心事#65】
為什麼單身男子可以是「黃金單身漢」,女性卻時不時要被恐嚇「你再……以後會嫁不出去」,一定年紀還未婚的話,就會被戲稱為「剩女」或「敗犬」呢? 這集【超時空心事#65】以「女生為什麼害怕沒人要」為題,探討性別劇本對女性的影響。節目指出,傳統社會將女性定位為「被挑選者」,把婚姻視為價值依歸,因此「沒人要」成了文化羞辱的標籤。隨著時代演進與女性經濟獨立,「新女性」開始擁有選擇權,卻也因此被誤解為「太強、太難愛」。節目從Satir的婚姻故事、梅克爾的伴侶關係談起,說明當代女性如何在家庭與事業之間尋找平衡,也提醒男性面對優秀女性時,須調整自我價值的來源。最後,節目鼓勵現代女性問自己「我是誰?我想成為怎樣的人?」,活出柔軟與堅韌並存的生命姿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