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侶一定要是「最懂我」的人嗎?|【幸福翹翹板#49】

本集來賓:嘉玲
 
 

伴侶要是「最懂自己的人」嗎? [00:01:57]

「被人懂」是每個人都有的渴望,我們都希望自己的感受、想法跟需要,能夠被看見、被理解、被接納。進入親密關係後,有些人會把「渴望被人懂」的需要,放在伴侶身上。
 
 

懂 ≠ 認同

  • 你可能瞭解對方,但當他做出和你的需求、期待不同的事情,你依然會不舒服
例:伴侶因為工作不小心忘記結婚紀念日,你「懂」他是一個有上進心的人,但不代表他忘記事情時,你的不舒服就不存在,也不代表你「認同」他每次一忙,就忘記你們的事。
 


心理上懂,「行動」上一定要支持嗎?

例:伴侶想要創業,你只要懂他「為什麼想要創業」就好,還是應該要參與或拿錢支持。
 
例:你和伴侶對自己的生命都有期待,但小孩出生了,在資源跟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兩人必須要協商,然而對方表示「如果你真的懂我,就知道現在這個時間點最重要,可不可以先讓我」,你則認為「我懂你,但我沒辦法支持你」,你們會因此認為對方不夠懂自己嗎?
 


你說的「懂我」,是什麼意思?

  • 人生價值觀:知道你想要什麼樣的人生、想往哪個方向走、去到哪個地方
  • 興趣愛好:希望伴侶跟自己有同樣的興趣,聊天時有遇到知音的感覺
  • 情緒感受:知道他做了什麼事,會讓你有什麼情緒,所以不要做會讓你不開心的事
  • 蛔蟲:不用開口,他就知道我在想什麼
 
 
 

期待伴侶最懂自己,是合理的期待嗎? [00:11:14]

  • 希望對方「懂」你,可能是擔心「被拒絕」,或希望對方不要讓自己失望
例:你向對方表達一個需求,希望他能夠滿足這個需求,然而當他沒有做到,你會感到失望、失落,不想消化這個情緒,於是丟回去給對方,希望他能夠懂你。
 
  • 剛談戀愛時,「懂我」的期待,比較像是把伴侶當爸媽,希望對方全心全意注意你,雖符合人性,但很難做到
20幾歲時談戀愛,很多人說的「伴侶要懂我」,是希望彼此有一樣的興趣愛好,聊天才聊得起來,或是還沒開口,對方就要知道你在想什麼。
 
  • 進入中年,人際圈會壓縮,當外部連結變少,最常接觸的人就是伴侶,因為太匱乏到沒有力氣,於是希望有個人可以撐住你,這時的「懂」更多是「看見、理解你的辛苦」,然而就算伴侶懂你,每個人終究是有限的,不一定有辦法做到
 

 

從需求角度看「懂不懂我」

  • 當伴侶對我們說「你不懂我」,一定有某個需求沒有被滿足
年輕或剛談戀愛時,這個需求可能是「被欣賞、被喜歡、被重視、被在乎」;隨著關係步入中年,這個需求可能變成「被回應、被關注、被感激、被肯定」。
 
 
 

如何讓伴侶更懂我? [00:16:28]

很難被理解、讓人靠近的4種習慣

  1. 明明有事卻說沒事
  2. 很少分享自己情緒跟感受
  3. 有情緒的時候,直接把情緒丟出來,不說原因跟需要
  4. 壓抑自己的需求,太害怕自己成為別人負擔
 


怎麼讓伴侶更懂我?

  • 如果你想要的「懂」,是情感價值多一些,分得清楚現實有現實的困難,不會太期待伴侶一定要做到,那麼只要上溝通課,「好好說話、好好回應」就會好很多了
例:練習好好把自己的需求講清楚,不是說「你都沒有怎樣」、「你應該怎樣」,而是「我怎麼了?」、「我在想什麼?」、「我的需求是什麼?」
 


如何面對「不被懂」的失望?

  • 你能不能接受伴侶跟你想的不一樣、可以拒絕你?如果無法接受,可能在這個議題上會很辛苦,因為你會把拒絕當作「不愛」
→ 你要有能力,透過其他方法和資源滿足自己,而不是一定要伴侶給你。
 
例:你很喜歡看電影,但伴侶沒有這個興趣,當他陪你看了一兩場後不想再去了,你可以同時接受他盡力了,且你仍然有這個需求,於是找其他朋友一起去看電影。
 
 
 

怎樣算是「好的關係」? [00:22:18]

  • 關係是「共構」而成的,所以覺得對方不懂自己時,自己也要承擔一部分責任
→ 覺得對方不懂你的時候,不要只是丟下一句「你不懂我」,而是要覺察自己,是什麼需求沒有被滿足,並且練習用不帶攻擊、指責的方式,將你的想法、感受、需求表達出來。
 
※ 我們很容易把「失望」當作「不愛了」,然而想要經營一段長期關係,一定要有能力消化「對方會讓你失望」,當你們雙方都盡力且坦承自己「做不到」,其實是各自回到現實狀態,並且決定接下來要如何處理這個議題。
 


不要只看行為的表面,而是要看到背後的「心理需求」

彥廷的個性比較不喜歡麻煩別人,也希望伴侶能夠獨立、照顧好自己,因此他和老婆剛在一起時,對於老婆一直找他幫忙、叫他做事而感到不耐煩,交往前幾年經常為此吵架。

深度對談後才知道,對老婆來說「被保護、被照顧」的需要很重要,因為她是獨生女,從小是家人的掌上明珠,所以「被照顧」會讓她有深刻被愛的感覺,彥廷這才深刻懂了老婆的行為,並且開始有意識地,做一些會讓她覺得「被保護、被照顧」的事。另一方面,老婆也知道了彥廷不喜歡一直被麻煩,所以有些她自己能解決的事,就會自己處理,兩人互相理解後,調整到了能夠照顧對方,同時也不委屈自己的方式。
 

一段好的、成熟的關係,會隨著時間的前進,一起走過大大小小的路,看過更多不同的風景,一起哭過、一起笑過,這時,你們對彼此才會真的有「深刻的懂」。
 
如果你也嚮往這樣的關係,邀請你在今晚(11/4)12點前,把握限時優惠價$3,199,加入乙白老師的線上課程《我們,好好愛》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M2N0CyaopPs

【節目主持人】

劉彥廷 曾為教育工作者和思辨講師,現在落腳啟點文化製作內容。「幸福翹翹板」、「錢世好朋友」、「一天聽一點」等節目製作人。

相關影音

伴侶一定要是「最懂我」的人嗎?|【幸福翹翹板#49】

「如果你真的愛我,就應該要懂我!不用說就知道我需要什麼;明白我說『沒事』,是在等安慰……」你認同這樣的戀愛觀嗎?怎樣才算真正幸福的關係? 這集【幸福翹翹板#49】探討:「伴侶一定要是最懂我的人嗎?」節目指出,「被懂」是每個人都渴望的情感需求,但在親密關係中,我們常把「懂我」誤解成「要完全認同我」。其實,即使伴侶理解你,也不代表他總能滿足你的期待。主持人從心理需求角度分析「懂不懂我」的背後,提醒我們:當伴侶說「你不懂我」,那通常代表某個被看見、被回應、被重視的需求沒有被滿足。節目同時提供練習方法——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減少指責式溝通,並以具體例子說明「懂彼此」的過程,是兩人共構出來的成長,而非天生的默契。

2025-11-04

女生常常害怕「沒人要」?為何優秀女性容易保持「單身」?|第2季|【超時空心事#65】

為什麼單身男子可以是「黃金單身漢」,女性卻時不時要被恐嚇「你再……以後會嫁不出去」,一定年紀還未婚的話,就會被戲稱為「剩女」或「敗犬」呢? 這集【超時空心事#65】以「女生為什麼害怕沒人要」為題,探討性別劇本對女性的影響。節目指出,傳統社會將女性定位為「被挑選者」,把婚姻視為價值依歸,因此「沒人要」成了文化羞辱的標籤。隨著時代演進與女性經濟獨立,「新女性」開始擁有選擇權,卻也因此被誤解為「太強、太難愛」。節目從Satir的婚姻故事、梅克爾的伴侶關係談起,說明當代女性如何在家庭與事業之間尋找平衡,也提醒男性面對優秀女性時,須調整自我價值的來源。最後,節目鼓勵現代女性問自己「我是誰?我想成為怎樣的人?」,活出柔軟與堅韌並存的生命姿態。

2025-11-03

承諾20年,照顧你一輩子的「保證」,隱藏風險是什麼?Feat.前法人操盤手 黃信樺|【心理敲敲門#279】

2025-06-21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