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家庭分工,你習慣「戰男女」嗎?~《拒絕失衡的情緒勞動》嘉玲和凱宇的對談|【有聲書評】

00:00:00 《拒絕失衡的「情緒勞動」》

拒絕失衡的「情緒勞動」:女人停止操心一切,男人開始承擔

  • 作者:Gemma Hartley,記者、全職媽媽
  • 瞭解「情緒勞動」的狀況、價值,才不會將任何事情視為理所當然
  • 談論女性在家庭、職場、文化中的不公平對待,不需要完全認同所有內容,但可以跳脫原本「把自己工具化」的思維
  • 內容並非責怪個人或單一性別,而是希望引發聽眾更多思考,對整個文化做出提醒
 
 
 

00:06:29 什麼是「情緒勞務」?

作者和先生要了母親節禮物,希望可以由先生預約「居家到府清潔」,讓她完整擺脫一次打掃流程,先生回應:「我可以換一個禮物嗎?從購物平台下單送你鑽石項鍊好嗎?」作者堅持不換。

先生查詢後發現「居家到府清潔」價位很高,於是再嘗試說服太太,但作者仍然不肯。作者真正希望的是,先生可以完整走一遍流程(上網問大家推薦的廠商,並一一進行比價),但先生覺得太麻煩,於是乾脆自己動手打掃。

先生帶著老婆看自己洗浴缸的成果,老婆沿路撈起地上的髒衣服,搖搖頭看了水漬和散落的打掃工具,先生為太太的生氣感到不解與挫折。先生還是有買另一份母親節禮物,但作者在地上踢到禮物的包材,如果她沒有去撿,這個東西就會永遠在地上……
 
情緒勞務:如果想要跟對方溝通,要先思考如何「好好說」,開口時也要管理好表情、態度。
 

為了表達自己對情緒勞務的不開心,要花更多情緒勞務讓對方知道,而處理對方的反應,也會讓人更累,於是最後乾脆不說。


不溝通就無法讓事情改變,於是超時家務、工作失衡的狀態就會持續存在。
 
任何一件事情可以順利被推動、進行、聯繫、惦記,都是情緒勞務的一種。
 
 
 

00:17:27 情緒勞務「無償化」?

所有有形的任務背後,都有無形的心裡付出

很多人覺得得到空服員、餐飲業者、醫護人員的好服務是「應該的」,於是即使薪水提高,從業人員也會變少,因為我們忘了他們是專業人士,並且要他們的情緒勞務,卻沒有給予對價其情緒勞務的價值。
 
  • 好的關係,建立在雙方都瞭解情緒勞務是珍貴的
→ 當你覺得一件事情沒有很難,可能低估了情緒勞務,會把別人的付出理所當然化,這時可以問問自己:「如果這件事情不難,為什麼不自己做?」
 


你的感受是感受,別人的感受也是感受

  • 得到好的對待,並不代表是應該的,而是值得被感謝的
例:廚師的工作,是將料理衛生、美味的呈現給你,如果他願意給你好的服務,都是值得感謝的。
 


爸爸只是提款機?

有些爸爸會在小孩出生後覺得被邊緣化,因為在社會上已經承受情緒勞務,回到家後只想休息,便沒有和孩子有情感互動。爸爸會不斷把自己「工具化」(把錢帶回家就好)。
 
  • 並非一定要把事情做對、做得好,而是你的情緒,能夠跟家庭有互動與連結。如果你做不來,請你好好感謝你的另一半
  • 女性在成長過程中,被訓練要一個從大的脈絡之中看任務,男生則將任務分門別類,各個任務之間不會有關聯
例:作者請先生帶小孩上學,先生答應並做到了,卻沒有帶小孩的便當盒、用具。這時先生會將重點放在「我有帶小孩上學」,而作者可以選擇把事情拿回來自己做,或是重新交代事務。作者之所以可以把這件事情做好,是因為在成為母親、照顧家庭時,她做了許多功課、思考事情可以如何被執行,這些過程都屬於情緒勞動。

→ 無論性別,想要一段好的關係,雙方都要對彼此的情緒勞務越來越有概念。
 
 
 

00:32:20 真正的「男女平權」?

女性真的比較細心、體貼嗎?

客服、行政、秘書等需要承擔大量情緒勞務的工作,由女性擔任居多,且報酬通常不及業務、研發等工作,當情緒勞務被「無償化」、沒有對價其工作的經濟價值,回推到家庭,就會認為媽媽做的事情是「應該的」。
 


男性要能接回自己與他人的情緒

如果男人在社會上,不用非得做某些工作才能「養家」,而是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不會被說「這是女人在做的工作」,並且被珍惜、肯定、鼓勵,才是平等的。
 
  • 現代女性意識較強,容易讓男性認為,是女性的崛起打壓到男性,但其實真正打壓男性的是「父權」,因為男性想要證明、捍衛的思維,比較對象通常是另一個男性
 
※ 以下引用商業週刊〈深受主管信任的員工,都會做這4件事:在別人問問題前,你已有準備〉,撰文者:鄭志豪(男性)。

以下4種常見的行為或心態,通常會被認為是被動:

1. 等到主管開口才行動
2. 針對現況加以反應
3. 等到問題發生才有行動
4. 把重點放在自己做了什麼

相對來說,主動心態就很不一樣:

1. 不等有人交代就會去做
2. 針對未來有所準備和規劃
3. 預先防範問題的發生
4. 會把重點放在改善整體的工作環境,而不是先問是否與自己有關,更不會問自己有沒有非做不可
 
許多男性在職場上可以做到「主動」的心態,但如果把相同的標準放回家中,做到的程度或願意做到的心力卻有限。

→ 家,是講「愛」的地方,無論性別,都值得你給予更多的體貼。
 

男性在自殺、酗酒、藥物成癮的比例較高,可能因為男性較不會處理情緒勞務,如果你希望活得更好、更健康,請務必學著跟情緒相處,面對不耐煩、不熟悉、丟臉的感覺,可以先思考、理解這份情緒背後的價值。
 
 
 

00:45:38 一起幸福工作坊~雙人伴侶實體課

和另一半相愛,卻在溝通上有一些障礙,歡迎你們一起加入黃,由乙白伴侶治療師開設的【一起幸福工作坊】。
 
 
 
 

工商時間~經典課程優惠中!

即日起到12月4號,加入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成為你想要的改變》,享有單門折$200,兩門課程合購折$600(合購價$5500)的優惠~讓學習成為改變人生的關鍵!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04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線上課程】《成為你想要的改變》搞定拖延與分心,找回掌控感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09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09k1c-8GUgs
 
 
~【啟點文化】app為你開啟最好的收聽體驗~
Android系統(請至Google Play商店下載):https://reurl.cc/0ZGrWY
IOS系統(請至Apple store下載):https://reurl.cc/1GE5OQ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