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有理?為何「壞小孩」可能是「家族系統」的產物?|家族治療學派6-2|【心理小學堂#53】
00:00:53 家族治療概念
看待人的心理狀態時,由個人變成系統
-
不適應的行為,可能是系統的產物,而非個人問題,人只是被推出來當「代罪羔羊」
一個青少年原本成績優異,父母離婚後,他跟著媽媽生活,中學後開始拒學。因為上學一直遲到,媽媽只好請爸爸來載孩子,只要同樣問題又發生,父母就必須合作。
→ 孩子拒學的心理意義是讓父母復合,因此他不會好起來,否則爸媽就不會在一起了。
→ 孩子拒學的心理意義是讓父母復合,因此他不會好起來,否則爸媽就不會在一起了。
-
往前看一個問題是如何發生,有系統觀地看到更大的狀態
-
生命中許多匪夷所思的決定,表意識的表現可能很傻,但潛意識卻覺得很划算
家族治療師的工作,是看見並驗證問題背後的狀態,找到孩子潛意識裡想回到的狀態,並讓他有勇氣地承認,自己為了家庭犧牲課業。
家族治療的學派:阿德勒家族治療、多世代家族治療、人性效能歷程模式、經驗家庭治療、結構家庭治療、策略家庭治療、社會建構論家庭治療…
書籍《熱鍋上的家庭》
-
家族治療實作版,看治療師幫助家庭的歷程
-
了解家庭角色,在家庭和事情中的功能與貢獻
-
跳脫線性思維、因果關係,注意到問題中的其他因素
00:11:41 人性效能歷程學派介紹
-
薩提爾1983年曾來台帶領工作坊,推行40年的家族治療
-
強調家庭規則(將家庭分類成功能良好、失功能)、冰山理論、因應壓力的姿態、家庭雕塑、歷程、內容等
薩提爾的9大信念
1. 人性本善,所有人類可以透過行動、感受、思考、期待、渴望和靈性,和內在的自我連結
冰山上層只能看到行動和因應方式,而底下看不到的,是你的感受、對自己的看法、渴望與期待。
2. 每個人都擁有內在資源,可以因應人生的各種狀況
3. 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如何應對才是問題
4. 症狀是潛意識的解決方式,雖然不好用、有缺陷,卻是當事人能想到最好的辦法,這是為了生存而產生的
要去看見背後的功能,而非表面上的好與壞。
5. 治療聚焦在健康和可能性之上,重點並非問題,而是成長與轉換
-
直接問你們想要什麼結果,而不重複放大問題
薩提爾的逐字稿實作案例中,五個孩子間互相打鬧、刻意攻擊,讓父母身心俱疲,薩提爾不討論孩子打架的現象,而是找出動力來源,以及家庭成員間的關係,討論共同想前進的目標。
6. 我們無法改變過去,只能改變事件對我們的衝擊和影響
7. 自我價值和一切行為都是學來的,所以一定可以改變
治療有時是在模糊中進展,因此要有內在的相信。
8. 改變是有可能的,就算外在環境無法改變,還是可以改變內在的環境,學會為自己負責
9. 感受是你創造出來的,每個人都有感受,需要學會駕馭感受,並為感受負責,使心中的意圖和表達出的意思一致
家人晚歸,心中想要關心,但說出的語言卻是「現在才知道回家喔?」,帶有許多指責、挑剔。擁有好的自我價值感,真正的做自己,並非表層上的,而是理解自己的內在意圖,用合適的方法表達,讓內在的想法和呈現一致。
真正的做自己,是搞懂自己內在的意圖、對自己有深刻的理解,並用合適的方法表達。
00:22:51 封閉系統 vs 開放系統
封閉系統、開放系統最大的差別:對變化或改變的反應
封閉系統
-
對人不信任,透過控制能得到好結果
-
人與人的關係,依靠強迫或懲罰來規範,正確的做法只有一個,高度重視權力
-
權力跟外在的表現,比個人、自我的價值重要
-
改變會被抵制、非必要不改變,更強調穩定
開放系統
-
權力跟外在表現是其次,尊重每個人的自我價值
-
行為和行動,是個人想法的展現
-
變化是正常的,會被系統成員所接受的
好的溝通方式和能力,可以改變規則;規則改變了,系統也可能產生變化。
新創公司中,階級制度較不明顯,溝通較為平等、順利,規則也容易調整,系統更容易走向不同方向;組織較大的公司,因為多層級的組織架構,使溝通變得困難。
-
不同系統有不同狀況,兩者都需針對現況進行優化
00:29:27 薩提爾冰山理論
每個人都是一座冰山,冰山上觀察到的是行為、應對方式,冰山下觀察不到的分為六個層次:
-
感受(喜怒哀樂)
-
對感受的感受(生氣時,怎麼看待自己生氣這件事)
-
觀點(信念、假設、思考、價值觀)
-
期待(對自己、對人、如何理解來自他人的期待)
-
渴望(愛、接納、歸屬、創意、連結、自由)
-
我是(靈性、能量、存在)
薩提爾早年沒有很相信靈性,但年紀長一點、有更多經驗後,發現能量場是真實存在的。
書籍《薩提爾成長模式的應用》中,薩提爾讓我們探索冰山的問句:
1. 探索感受層次
-
內在有什麼感覺出現?
-
聽到伴侶對自己的期望,你的感覺是什麼?
-
聽到你的兒子和先生這樣說話,你的感覺是什麼?
2. 探索觀點層次
-
昨晚和伴侶吵架,你對這件事情的看法是什麼?
-
你兒子和你說要休學時,你的解讀是什麼?
3. 探索期待層次
-
透過生氣,我有什麼期待?
-
媽媽過世時,希望伴侶能為你做什麼?
-
你相信不開口,伴侶就知道你怎麼想的嗎?
4. 探索渴望層次
-
你提到媽媽就不開心,因為她總是讓你失望,你渴望從她身上獲得什麼?
※ 這些問句並非線性往下挖,如果在某一層卡住,再回頭到前面的層次,多蒐集一些訊息再繼續。
薩提爾認為,每個人說出來的話,多少都有「你愛我嗎?」的渴望,從「我要被愛」、「我需要是可愛的」,到「我有人愛」、「我愛我自己」,就是成長的道路。
00:35:50 下集預告、工商時間
下集預告:溝通的歷程、身體雕塑:生存姿態、內容跟歷程的差別、改變的6個歷程
工商時間~課程優惠倒數!
3月9日晚上12點前,《內容為王》、《讓夢想著地》都享有超值優惠!原價$5888元的《內容為王》只要$3299元、原價$4899元的《讓夢想著地》只要$2188元!快把握機會和我們一起學習吧♥
【線上課程】《內容為王》~文案・腳本・訪談製作實戰秘笈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10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NmjFDTyCOE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10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NmjFDTyCOE
【線上課程】《讓夢想著地》勇敢迎接改變,陪你生涯轉彎不孤單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13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DviTCUUjLNA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13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DviTCUUjL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