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的犧牲,是為了愛對方,還是想證明「值得被愛」?|第2季|【超時空心事#52】

本季《超時空心事》將討論「父權歷史」底下的兩性劇本。

 


男性為何喜歡逞英雄?從何時開始被鼓勵「勇於犧牲」 [00:01:38]

 

雖然自古希臘時代開始,數千個城邦彼此競爭,男性出生即被期待成為「勇敢」的戰士。不過此時還沒出現希望男人「犧牲小我」的觀念,直到北歐維京人出現:
 
  • 北歐的氣候條件不佳,維京人經常需要南下到英國、歐洲沿岸掠奪資源,也因為必須不斷地戰鬥才能夠活下去,他們形成高度軍事化的社會
  • 維京人的出現讓歐洲人害怕不已,他們性格勇猛,身披動物毛皮、發出野性的吼叫,還完全「不怕死」
※「不怕死」的精神,與北歐神話有關:相傳人間最英勇的戰士死後都會進入「英靈殿」,成為神仙手下的戰士,所以光榮的死去對維京人來說,反而是莫大的榮耀。
 

後來「勇於犧牲」的觀念,在很多有宗教背景的地方廣為流傳:
 
中世紀的騎士精神:騎士相信犧牲自我之後,會進入基督教的天堂。
 
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武士相信自我犧牲後,會進入佛教輪迴。
 
  • 騎士和武士都是一種「職業」,存在即是為了領主賣命,所以犧牲成為一種盡責的表現,更上升到「職業道德」的層次
 
漸漸地,犧牲對男性變成一種習以為常,甚至不能抗拒的事。雖然現代社會鼓勵人們「做自己」,許多男性卻反而開始有點彆扭,尤其當身邊重要的人需要他的時候,仍會直覺認為自己有義務要「犧牲自我」,比如家裡需要幫忙的時候,放棄夢想、回去繼承家業,有一種「不敢不犧牲」的心理狀態。
 
 
 

男性的犧牲,背後到底有什麼意義? [00:06:31]

  • 男性的「犧牲」比較接近英文裡的「Sacrifice」,原意「獻祭」,也就是透過結束、交付一個生命,來交換跟神靈溝通的機會
  • 後來「犧牲」演變成「為達目的,放棄某些重要的東西」,甚至帶有英雄主義的色彩,放眼崇高理想、重視團體精神。與為了關係和諧而犧牲的女性相比,男性的犧牲讓他們容易看不見身邊的人
 
 
 

男性的犧牲多跟「身體」的取捨有關

不休假

例:覺得自己要為了家庭犧牲,所以不習慣休假、經常超時工作,或忍受職場霸凌。
 
※ 媽媽給愛的方式是「創造」,爸爸則經常是「割捨自己的一部分」。
 
例:你偶爾回家一趟,媽媽每次都會做一桌子菜,還一直叫你多吃一點,爸爸很可能會完全不碰你愛吃的那道菜,因為想留給你,即使他自己也喜歡吃。
 


不喊苦

  • 男生經常被期待要帶著「甘願」的心去做事,要做就不要抱怨辛苦
  • 容易忽視身體與心理的病痛
研究數據顯示,40~44歲男性最少做健康檢查。這個年齡段的男性通常是在衝刺事業的時候,因而容易將身體健康的排序放在後面。此外,男性也很難尋求專業的心理協助,不願承認自己有心理困擾。
 


放棄個人興趣

  • 父權社會給男性較多經濟能力與資源,但他們也同時被期待要從事高報酬的事情,容易以「賺不賺得到錢」來衡量是否要放棄興趣
  • 男性經常用「沒有經濟,哪來的實力」來約束自己,有些具備良好經濟能力的男性會為此感到自豪、自傲,但本質上跟其他想反抗此觀點的男性一樣,承受了許多舊性別劇本的壓迫
例:電影《花束般的戀愛》中,男主角山音麥為了讓自己跟另一半過上穩定的生活,選擇專注於業務工作,放棄對插畫的興趣。
 
 
 

男性犧牲成這樣,女性為何還是不買單? [00:12:06]

  • 男性「不休假、不喊苦、放棄個人興趣」的自我犧牲,更多是為了滿足社會期待,對女性而言很難打從心底認同
  • 有些男性會默認犧牲自我,是他能滿足女性最好的方式,卻從沒跟對方核對、討論他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 男性在一廂情願地為另一半犧牲自我時,等同於演出了社會給的性別劇本,此時女方若沒有要配合演出,他就會感到深深的拒絕與背叛感
→ 給男性朋友的話:如果你也認同「帶錢回家才是好男人」,那你可能會忽略,這是「文化」教你的,不一定真的是「伴侶或孩子最需要」的,或者根本沒有如你想像的需要那麼多錢。
 


為何有些男性,會責怪女性不接受自己的犧牲?

  • 表面上是怪女性「不知足」,其實是怪對方「沒有按照性別劇本演出」
  • 表面上要求自己「撐著」,成為家庭裡的支柱,其實是不把其他人放眼裡(只有我做得到,別人都不行)
→ 許多男性頹喪的時候,是女性撐起整個家。此時男性可能會遭遇二度打擊,覺得自己不算是個男人。
 
 
 

男性困境~為什麼常常得「犧牲小我」? [00:16:58]

男生常常被期待大器、慷慨,願意付出與承擔更多勞動力

例:韓劇男性角色經常沒有主體性,因為總是被期待按照女性的劇本演出。
 
  • 當好特質被強化到極致時,男性也會變得不能在意太多細節、不能太謹慎、不能計較、不能太有感覺
 


常見男性困境

1. 失去溝通、行政協調與處理情緒勞務的能力

  • 男性在處理情緒勞務上的能力較弱,是因為過去不被鼓勵培養這份能力,但這並不表示他們就可以不去學習
 

2. 經常要承擔保護女性的壓力

  • 假設世界上有很多壞人(有惡意的男性),而女性是需要被保護的人
例:跟女生出門時(即使對方不是自己的另一半),男性很常被期待要主動讓女生走在馬路內側,回家的時候也要先送對方回去或幫忙叫車。
 
 

3. 能換來優勢,犧牲便不足為奇

例:921大地震發生在半夜,當時在科技廠上班、住宿舍的A男,打電話確認家裡沒事之後,便與同事們趕快前往工廠生產線,並為台灣感到自豪。
 
 
 

父權式思維如何壓迫男性?

  • 父權並不等同於「男性壓迫女性」,而是一種結構性的壓迫,以犧牲大多數人的利益,來滿足少部分的人
  • 在這樣的性別劇本裡,確實會有部分人獲益,但是大多數人(無論男性或女性)其實都可能是受害者
  • 鼓吹男性「有錢或有社會地位,就可以換得愛」,實際上仍是要男性拿自己的健康、時間與關係,去換少部分上位者的利益,將男性視為「生產機器、工具人」
  • 如果當男性認同了「沒有經濟,哪來實力」,等於承認父權與資本主義。在此前提下,男性即使想「做自己」,也是缺乏情感與靈魂的
 


「犧牲」已成為男性潛意識?

  • 男性從小到大都被鼓勵「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為國捐軀、捨己救人」,「感受」的能力也被連帶被關掉,如此才不會意識到自己被壓迫、覺得痛苦
  • 男性會預設自己比另一個性別強,覺得自己必須為社會、家庭挺身而出
  • 男性之間不只會暗自比較誰賺得多、有能力、地位高、有派頭,甚至會拿「誰比較敢犧牲」來比較,但瞧不起別人的同時,也是在壓迫自己
  • 雖然男性漸漸被鼓勵要表達脆弱,但是鼓起勇氣跟伴侶說之後,當下也可能不被接受,最後又回去默默承擔責任、壓抑痛苦
→ 男性如果不想演出父權下的性別劇本,當你開始練習表達脆弱時,要讓另一半明確的知道,並邀請他傾聽你的心聲。
 
推薦課程:線上課程《深度自我覺察》與你分享什麼是「厭女情結」?
 
 
 

男性一直犧牲自我,會發生什麼事? [00:26:21]

電影裡,我們常看到男生為了保護他人而犧牲自己:電影《鐵達尼號》沈船時,男人們將救生艇優先讓給女人和小孩;電影《屍速列車》的正派男性角色,會主動犧牲自己來為其他人爭取逃生時間。
 
 

1. 把自己工具化,忽視任何需要與感受

  • 抱持英雄主義式的道德感,只想著「我必須/我只能/我應該…」,將慾望壓到陰影裡
例:看起來人模人樣,實際上卻是衣冠禽獸、斯文敗類。
 
  • 正是因為男性活得很不平衡,不被鼓勵好好尊重自己,所以容易變得表面做一套、底層做另外一套
  • 如果一直犧牲自我,可能會讓人身心耗損殆盡、累垮(burn out),處於慢性壓力之中,或是產生憂鬱、躁鬱等心理疾病。為了麻痺痛苦,還可能藉助藥物、毒品、酒的幫助而成癮
 
 

2. 處理事情容易「遠視」,看不見身旁的人

  • 把未來看得很重要,卻也容易過於犧牲當下,往往得靠身旁人的成全才得以完成目標
例:認同「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偉大的女人」的說法。

→ 一個人的成就,很多時候來自有人一同負重前行,因此不要過度關注自我的犧牲與光榮感,也要看看身邊的人為你做了什麼。
 
 

3. 太過認同「犧牲」,容易投射「依賴」

  • 當男性把犧牲自我看得太過重要,就越會把「依賴」投射到別人身上,潛意識選出那些很需要他犧牲的人,讓犧牲顯得有價值
  • 有些男性會看不起其他人的依賴,或是不如自己那般擔當大器,覺得那些人「沒肩膀」
 


男性為何容易自我犧牲?

沒有生育能力+有證明自己的壓力

  • 男性的世界裡充滿競爭,可能是因為他們天生缺乏生育孩子的能力(原初的創造力),因而需要做很多行動,積極尋求自己對家庭、社會有貢獻的證明
例:父愛經常帶有「我無法生出生命,但我可以為孩子死」的信念(補償機制)。
 
  • 男性的犧牲,其實也是為了讓自己值得被愛,同時也需要透過犧牲,才能打自內心愛自己、認同自己
 
 

犧牲過度是一種「壓迫」

當你不想再無止境的犧牲時,可以先問自己:

  1. 我的犧牲是想做給誰看的?
  2. 我希望對方有什麼反應?
  3. 我會有什麼感覺?
→ 在你想過這三個問題,並將自己的感覺梳理清楚,仍覺得犧牲有其必要時,才能開始把潛意識變成意識,不再反射式地自我犧牲,而是有機會在過程中調整、改變做法。
 
※ 如果你聽完今天的內容,覺得有某句話、某個觀點特別刺耳,邀請你覺察看看背後是否有投射的存在,這將會是認識自我的一個入口~
 
 
 

對身心狀態保有覺察,試著用付出取代犧牲 [00:33:33]

  • 付出:真心想要給予些什麼,即使實質上不會交換到任何東西,也能從中獲得快樂
  • 犧牲:為了交換到某種重要的東西,經常在逼不得已、超出負荷範圍的情況下行動
→ 在為別人做一件事之前,要先問自己:「這是我真心想做的事嗎?」並承認自己是有限的,還要搞清楚「經常性的犧牲」並不合理。
 


即使願意付出,也要尊重伴侶的感受與意願

  • 當你不得不暫時捨棄一些重要的東西,去交換其他重要的東西時,必須讓伴侶也知道你為何而做,且這是出於你的意願,而非以「為了他」當作理由
例:約會的時候,需要臨時回公司加班,你可以先跟另一半說:「我知道你會難過,但這份工作對我來說真的很重要,必須回公司一趟。我能不能找個時間再補償你?」
 
※ 雖然把真心實意表達出來,讓伴侶知道你有把他放在心上,對維繫親密關係來說很要,但這不表示對方一定得接受,否則就是一種控制。

 

如何從犧牲走到付出?

  • 從多覺察自己的情緒開始,也才懂得珍惜身體,意識到目前的做法哪裡有問題
  • 當你覺得自己一直在犧牲時,可以問自己:「我真的別無選擇嗎?還是只是覺得這樣做很好?」
  • 當你需要幫助時,請告訴你的伴侶,讓他有機會支持你,或是尋求專業心理資源的協助
 
 
 

一直逞強的你,也值得被理解與照顧~《深度自我覺察》 [00:38:02]

線上課程《深度自我覺察》~打開情結、照亮陰影、看見潛意識
 
很多人習慣扮演拯救者,不自覺地壓抑情緒,只因為將「犧牲自我」跟「被愛」連結在一起。但在潛意識裡,這其實是一種對自己的虐待,而且越是討好、越是壓抑,反而越容易變成關係裡的加害者。
 
嘉玲老師的全新線上課程《深度自我覺察》,帶你看見這些潛藏在習慣背後的情結,包括拯救者情結、厭女情結等,讓你不再被潛意識牽著走,開始學會照顧真實的自己,也重新建立健康的親密關係~
 
《深度自我覺察》目前享有早鳥價 $2599,優惠只到 8 月 19 日晚上 9 點。邀請你加入課程,一起為關係與自我打開新的理解!
 
【線上課程】《深度自我覺察》~打開情結、照亮陰影、看見潛意識
課程連結&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23
 

------------------------------

參考資料:

  1. 作者 盧省言。《有毒的男子氣概:從希臘英雄到現代新好男人,歷史如何層層建構「男人」的形象》。網路與書出版。
  2. 作者 亞倫.強森。《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3. 作者 裔昭印。《西方婦女史》。商務印書館。

相關影音

女生天生愛「照顧人」嗎?為什麼女生常常在關係裡忙東忙西?|第2季|【超時空心事#53】

「為什麼總是我在操心?」身為家裡的女性成員,你會不會常常有這樣的困惑呢?「照顧」本是一件很有力量的事情,何時變成當一個好女人的潛規則? 本集《超時空》深入探討「女性為何常被期待成為照顧者」的歷史背景與心理影響,從遠古分工到現代家庭與職場,揭示女性如何在潛移默化中被灌輸「要會照顧人」的觀念。節目也分析社會、經濟與性別角色的交錯如何加深女性照顧他人、卻忽略自己的狀況,包括「家庭主婦的無償勞動」、「情緒勞務的隱形成本」,以及「照顧者過勞」所帶來的控制慾與失落感。透過這集,你能理解「照顧」並非天生義務,而是值得被理解與共享的能力。

2025-08-11

為什麼不敢說「不」?從小當乖小孩,其實是種傷|第2季|【超時空心事#51】

你從小被大人稱讚「乖」,長大卻總覺得不快樂、不被理解嗎?「順從」讓你感到安全,但習慣壓抑所有的想法與需求,也讓你成了最難被真正靠近的人 從小被讚美為「乖小孩」的我們,真的懂得怎麼與人建立健康關係嗎?本集節目深入探討東西方文化中「乖」與「順從」對女性的影響,從《聖經》亞當與夏娃的故事到電視劇《阿信》,揭示女性在長期壓抑與討好中,如何失去自我、難以說出拒絕。本集透過昶維的真實故事,帶出「順從」如何成為生存策略,也成為投射他人控制的陷阱。你是否也曾因為害怕破壞關係,而壓抑真實需求?聽這一集,重新認識「乖」的代價,學習在愛裡為自己發聲。

2025-07-28

你很怕自己落後嗎?為何男生期待自己「強大」?|第2季|【超時空心事#56】

你認為男人一定要「強大」,才不會被欺負,也才可能被愛嗎?男性經常無意識對他人產生比較心態,難以放鬆看待一件稀鬆平常的事,到底是怎麼了? 本集《超時空心事》從「父權歷史」追溯男性被期待「要強大、要可靠」的形成脈絡,說明西方英雄敘事與東方「男兒當自強」如何塑造兩性腳本,讓男性把價值綁在功能與供養上,甚至將「被愛=有用」內化為信念。節目剖析現代關係中的隱形壓迫:男性被預設要穩定、能修理、會扛責,自我評價長期落在競爭與比較;一旦脆弱便感到羞恥或害怕被嘲笑,於是更難開口求助。主持人提出練習路徑——辨識自己的獨特天賦、把力氣投在對的領域,別在每件事上爭輸贏;練習在「對的時間」向「對的人」求助,為自己負責而非把情緒拋給他人。當「強大」不再是被愛的前提,男性也能在親密關係裡被看見為一個完整的人,與伴侶建立更真實、更平衡的連結。

2025-09-01

男人不敢哭的原因?為何男性讓自己越活越「壓抑」?|第2季|【超時空心事#54】

你有遇過平時看起來是好好先生,結果「發作」的時候,脾氣比誰都還要大的人嗎?其實是因為他們太無助了,習慣壓抑情緒與壓力直到極限,最終只好「雙手一攤」把所有問題丟出來 男性長期背負社會期待與經濟壓力,從小被灌輸「男兒有淚不輕彈」、「忍辱負重」的觀念,不敢輕易表達需求與脆弱情緒。本集深入探討「忍耐文化」的歷史脈絡,從中世紀神職人員的貞潔之戰,到東方社會的集體價值,解析男性如何在原生家庭、師徒制、學長學弟制的權力框架中,被訓練成壓抑感受、情感疏離的人。我們將剖析忍耐帶來的心理與生理代價、情感隔離的惡性循環,以及「退化」與「競爭思維」對男性人際與自我價值的影響,並提供安全釋放壓力、重建連結的方式,幫助男性用更健康的方式面對壓力與情緒。

2025-08-18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