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言之有物的三種思考方向|3個「超好用」表達技巧|【一天聽一點#1132】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
在這裡我們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
陪伴你每天進步一點點
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
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喔
在我們的工作跟職場當中常常有機會
會有人要我們針對某件事情
發表一些想法、觀點
特別在工作的場合
老闆在會議裡
常常也會有這樣的機會
要你針對某個產品
某個策略、某個計畫
甚至於某個人去談一談你的觀點
這個時候我遇到很多人喔
就會傻在那邊 不知道該說什麼
輕重如何拿捏
用什麼樣的切入角度
再不然呢 就是遇到另外一種狀況
可能滔滔不絕講了很多
但是完全不知道自己在講什麼
讓自己講得很辛苦
聽的人也很疲勞啊
那你遇到這種狀況的時候
你會怎麼處理?
你有沒有什麼思考的方式
能夠幫助你更清晰地表達
又或者是讓自己言之有物
言之成理呢?
今天這一段分享啊
我就針對這個議題
分成三個方向的思考
這三個方向的思考經過你的體會、練習
我相信喔
至少你在設計你要傳遞的訊息
你的內容結構上面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
第一個思考的方向
就是「往上思考」
或者是你可以說「往上游去思考」
就像是一個河流一樣
我們現在看到的大江大河
它一定有源頭
我們試著去朝源頭去思考任何的議題
以我自己為例
我最經常就是針對人際跟溝通
進行一些分享
談到溝通喔
很多時候我們會直接切入溝通的技巧
可是呢 上過我的課或者是參與過
我的課程的朋友都知道
通常我在開始的時候
會花一點時間來討論為什麽要溝通?
溝通想達成什麼目的?
聽到這裡你可能會皺起眉頭
廢話 我就是有問題所以才需要溝通啊
不對喔 有時候如果我們沒有把源頭
那個核心、那個為什麼去回答清楚
常常啊 我們會為了找答案而找答案
而且會陷入一種「手上有錘子」的時候
「看什麼都是釘子」
這怎麼說呢?
其實溝通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
溝通是要創造出
你很厲害、你很會講話這樣的印象
還是要創造出信任的結果呢?
我想整個思緒點到這裡你就很清楚
溝通就是要創造信任啊
對啊 所以反過來說
如果溝通是為了創造出信任
那麼你是不是很會講話
你的口才好不好
是關鍵的必然因素嗎?
不見得吧 很容易找反例
因為我們的生活當中
常常會遇到有些人他口才不是最好的
甚至於有點口拙
可是他一開口大家耳朵都會豎起來
而且他明確表達出來的觀點
大家都會尊重
甚至於都會配合跟服從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
溝通到底學的是什麼?
你是要學很厲害的口才、很精緻的話術
還是要學如何用各種方法
注意聽喔
各種方法去創造出信任的結果呢?
我想這個答案已經很清楚了
所以回到你身上
「從上游去思考」、「從源頭去思考」
在這個思維底下
如果你是個律師或者是專業人士
常常別人對我們的期待
或我們的主觀認知
就叫做直接講出法律的專業
直接講出如何進行一個有效的訴訟
可是事實上呢
我們是不是應該花點心思去回答
為什麼要進行訴訟?
而在訴訟當中
我們要達成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很清楚我們的目的
那麼必然要選擇訴訟嗎?
還是有其它的法律途徑呢?
其實喔 我們在分享內容的時候
只光這樣的辯證思維
就非常非常吸引人
因為通常你只要能夠「往上游思考」
「往源頭去思考」
你就能突破很多人的盲點
你就能夠開很多人的腦洞
然而這在你的專業裡
可能是一個基本命題
或者是一個很基礎的東西
但是關鍵就在這裡了
無論你所談的東西
在你的領域裡多麽的基礎
沒有人講出來就不會有人知道
而你真正的消費者
往往大宗又來自於這些所謂的外行人
所以喔 很多人會覺得要設計內容
要能夠傳遞訊息好像很困難
其實不是的
有時候「靜下心來往上」
「往上游去思考」
你就會發現你的論述
會成為既獨特又吸引人的呈現
而第二個方向是什麼呢?
第二個方向是「往旁邊思考」
什麼叫做「往旁邊思考」
意思就是在同樣一個問題層次
去看到各種不同的可能性
讓人呢 不會侷限在單一的焦點
能夠開始長出其它的選項
延續我剛剛說的
如果你因為我的引導知道
喔 溝通的目的
並不是為了呈現自己的好口才
而是創造信任
所以從創造信任做為出發點
有沒有其它的選項
當然有啊 你怎麼呈現你自己
你的一些非語言訊號
怎麼傳遞出你是可信的
甚至於你的語言表達上
怎麼樣用一些關鍵的回應
創造出必要的信任感
這就跟傳統的說服術
或者是談判技巧有很大的差別
因為在這裡所強調的
就不是一種好像張牙舞爪地出招
而是一種和風細雨地承接
所以同樣地回到你身上
當你要設計一場簡報
或者是一段內容的分享
除了回到更根本、更源頭的
「上游式的思考」之外
這時候你可以順水推舟地衍生出
因為思考緯度的不同
你可以有其它的選項
你可以有其它不同的思考方法
就像是你要做一場銷售策劃的簡報
當把這整個產品對於消費者的意義價值
也就是說回到「上游的思考」
解剖完之後
這時候就可以順勢地帶入一個議題
那就是除了傳統的廣告行銷之外
我們難道就沒有別的方法嗎?
如果我們要跟消費者創造出更好的連結
那何不試試看社群媒體的經營
用一些簡單的問題
去創造出良好的互動
再來延伸一下 如果你是專業人士
就像是剛剛提到的 一個律師
除了你可以提供給消費者
訴訟的服務之外
你是不是可以延伸一下
關鍵不是在於當問題發生之後
怎麼進法庭
可是我如何避免不必要的訴訟發生
所以在一切的合約、互動
合作之前的簽約程序
你就可以提供很多的諮詢服務
甚至於合約內容條文的審閱
這樣的一個專業支持
然而當我們再設計、鋪排呈現的內容
有了向上「上游的思維」
有了「朝旁邊的思維」
那接下來其實還有最後一個方向
有了上、有了旁邊
那接下來就是往下囉
所謂的「往下的思考」是什麼呢?
「往下的思考」就叫做
「提出一些更具體的方法」
這個具體的方法在我的操作實務裡
我就會引導我的受眾
再去多聽聽我其它的內容
或者是一些參考書目
甚至於可以來上課
而且呢 我一向的態度就是
就算你不上我的課
當你帶著這個觀念去找適合你的答案
我都覺得自己功德圓滿了
所以回到你的職場實務裡
遇到任何問題
你帶著大家的思維「從源頭去思考」
去找到「其它的可能性」
而接下來你就可以
提出一些「行動的選項」
這就是「向下的思考」
而這些行動的選項當中
你可能會有你的期待
你希望大家配合的地方
你可以把自己期待大家配合的方案
嵌入到你的選項當中
而且在通常的狀況底下
只要你前面的思維跟認知引導得好
接下來你「往下思考」的選項提供
通常大家就會選擇那個
你所期望大家選的選項
可是像這樣的說服跟引導
其實它最大的價值就在於
它不會讓人有一種
你的斧鑿子很深
你的匠氣很重的感覺
因為你是按照一個「合理的思維程序」
帶著大家「釐清問題、找到可能性」
並且設計「合理的選項」
所以當你聽到這裡
無論你現在的身份是如何
是一般的上班族還是一個專業人士
我們現代人已經無法逃避的就是
你都要發表你的看法
在這些狀態裡面
當你只是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這常常會是一個
你的職場風險的最大來源
可是如果過份謹小慎微
說了一堆你來說或別人來說都沒差的話
那這時候又會對你的價值有很大的扣分
那更不要說你是個專業人士
你必須要自我行銷
而你行銷的角度、你所談的內容
怎麼樣讓別人耳朵會打開、心會打開
眼睛會為之一亮
而且在接收完之後會有下一步的動作
可能是跟你產生連結
可能是購買你的商品或服務
那這個時候其實我們需要的
並不是花俏的技巧
而是一個「思維的方法」
所以今天我跟你分享的三個思考方向
「往上的思考」、「往旁邊的思考」
跟「往下的思考」
我相信會帶給你很大的幫助
而最近如果你一直都有追蹤我們的內容
你就會知道我們近期主打的一門
全新的線上課程【內容為王】
就很呼應今天所談到的主題
其實無論你是一個一般的上班族
還是一個專業人士
只要你有行銷自己的需要
用任何形式呈現你的理念想法或建議
那麼【內容為王】就是為你所設計的
一段內容怎麼吸引別人的注意
怎麼引導別人的認知
並且最後引發出別人的行動
這些都是我們一輩子
必須要學會的基本功
哪怕妳是當個家庭主婦
妳要教養小孩難道不需要這些嗎?
所以呢 【內容為王】這一門課喔
我很期待你能夠把握
為什麼我說把握呢?
因為從即日起
一直到 8/31 的晚上12點之前
【內容為王】這一門課
都有超早鳥的優惠
熟悉我們課程的朋友都知道
這個首發的優惠是錯過了
就再也回不去了
所以呢 期待你的加入
也希望我們的分享
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
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們製作內容
無論是在 YouTube
還是 Podcast
都請你訂閱我們的頻道
YouTube 的朋友記得打開小鈴鐺
而在 Podcast 收聽的朋友
記得給我們五顆星的評價
並且幫我們分享出去
我們需要你的支持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
或課程有興趣的話
如同今天所提到的【內容為王】
這一門全新的線上課程
這一門線上課程可以說是把
啟點文化這一路以來
在內容製作的內功心法到實作技巧
完全不藏私地跟你做分享
希望能夠在你專業生涯發展的道路上
助你一臂之力
所以請你務必把握
我們在 8/31 晚上12點之前
$1888 的最優惠價格
期待你的加入
詳細的資訊
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
那麼今天就跟你聊到這邊了
謝謝你的收聽 我們再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