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不該有「B計畫」?它讓你「安心」還是「分心」?|【幸福翹翹板#7】
本集與談人:凱宇
00:01:15 Always have a planB?
《執行長日記》書中,作者 Steven Bartlett 提出他人生成功的33條法則,其中一條法則,叫做「A計畫思維」,也就是不要制訂B計畫、不要有退路。他說:「B計畫會分散A計畫的注意力,沒有B計畫,會更讓我心無旁騖,為人生提供不可思議的動力。」
《讓你成功的,永遠是B計畫》中,提出很多公司靠B計畫成功的案例:賈伯斯原本計畫要做平板電腦,因為覺得手機市場已經飽和,加上手機「太普通」,無法彰顯蘋果「追求不凡」的精神。後來因為市場需求的變化,再加上幾位公司核心成員的建議,賈伯斯才將計畫從平板轉向手機,於是有了第一代 iPhone。
規劃事情,要預想「最差會如何」嗎?
-
預想做一件事情最差的情況,並且問自己能不能接受,如果可以,不僅更能控制好成本,與全心投入這件事情也不會有衝突
→ 目標和方向很重要,但過程中要有隨之調整的視野。
00:10:46 B計畫的成功是僥倖?
背水一戰:韓信帶兵攻打趙國時,把軍隊安排在河邊、背對河水,這在兵法上被認為是大忌,因為如果打輸就會沒有退路。然而也因為沒有退路,軍隊被激發出強大的求生慾跟戰鬥力,用1萬兵力打贏對方的20萬兵力。
破釜沉舟:項羽帶兵渡過漳河攻打秦國,渡河後,他毀掉所有船隻、打破吃飯的鍋碗瓢盆,讓自己的軍隊退無可退,最後成功打了勝仗。
→ 可能是倖存者偏差?
極端、特殊、有代表性、有指標意義的,或重要人事物發生的事情,比較容易被記錄下來
思考一個人沒有準備 planB,是否是因為過去經驗中,讓他有必勝的把握?
00:16:25 B計畫的思維,打開你的視野
B計畫的思維:投資願意執行停損、打仗有思考勝率與退路。
-
擁有B計畫,不等於一開始就找藉口,而是目的很清楚,只是有不同手段的選擇
-
B計畫能讓人拓展視野、看到意外的可能性
巴夫洛夫的狗:A計畫是研究「消化系統」,卻意外提出了「古典制約」,而「消化系統」的研究也沒有因而停止。
青黴素的發現:科學家弗萊明在養葡萄球菌的過程中,意外發現青黴素有殺死細菌的功能,大大降低人類的死亡率。
→ 不只在乎 planA,打開視野,才會看到「正軌裡的例外」;看到例外,更有機會發現資源與不同的可能。
00:21:06 當計畫本身就是「目的」,也可以不用 planB
蘋果公司
-
why:挑戰現狀、追求創新,透過不同凡響的方式改變世界
-
how:打造設計精美、人性化的產品
-
what:iPod、iPad、iPhone
如果把「透過不同凡響的方式改變世界」當成A計畫,所有產品都要為這個計畫服務、所有行為都要向這個目的前進。
如果把「做 iPad」當成A計畫,因為這是「手段」,而你仍需要為更大的目的(透過不同凡響的方式改變世界)服務,因此就可以有B計畫。
→ 區分清楚「手段」與「目的」,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做。
你設定了「讀研究所」的A計畫,還需要預想「沒考上就去工作」的B計畫嗎?重點在於你有沒有想清楚,你念研究所是需要這個學歷,還是想要學習、成長。如果是為了學習、成長,念研究所就只是「手段」。
要不要有 PlanB:想清楚你的 Big Why
如果你的 Big Why 是要到羅馬,羅馬這個目的地就不能變,但去羅馬的路可以有很多條選擇。最忌諱的是,你走A路線到不了羅馬,卻還是堅持要走;或者你走A路線到不了、換了B路線還是到不了,所以你決定改去其他地方。除非你的 Big Why 是要去看世界,去羅馬才會只是選擇之一,而不是唯一。
→ 想清楚你的 Big Why,才知道哪些決定可以變、可以妥協,哪些決定不能變、不能妥協。
00:27:54 《我們,好好愛》~往幸福關係前進
想要擁有一段幸福關係,必須清楚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還要有辦法說清楚,讓對方準確接收到;相反地你也要知道對方要什麼,才能給出他想要的。
想要「聽懂、說對」伴侶的需求,讓你們相愛容易、相處也滿意,歡迎加入線上課程《我們,好好愛》,即日起至1月22日晚上9點,只要早鳥優惠價$2599!
【線上課程】《我們,好好愛》~聽懂說對彼此需求,讓相愛容易相處滿意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21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2N0CyaopP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21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2N0Cyao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