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關係,「選擇」跟「努力」哪一個更重要?|【一天聽一點#1630】
00:00:00 決定關係的幸福,誰的貢獻更重要?
「關係科學」中,科學家用機器學習的方式,研究「一段親密關係幸不幸福,到底是由哪些因素所決定的?」,綜合分析了43項研究、調查11000多對伴侶跟夫妻、統計60多個可能會影響關係好壞的因素,並把這些因素分成「個人因素」與「關係因素」,瞭解在影響親密關係的所有因素裡,有多少是「對方貢獻」的、有多少是「自己貢獻」的,又有多少是「兩人一起貢獻」的。
※ 個人因素:收入、信仰、政治傾向、教育程度…
※ 關係因素:在關係裡的行為模式,是不是欣賞或感激對方、信不信任對方、有沒有愛…
研究發現,「伴侶個人因素」對關係好壞的預測度只有5%;「自己的個人因素」對關係好壞的預測度則有19%(預測度排名前幾的個人因素:對生活的滿意度、是不是經常會有負面情緒、依附類型、自尊);而對關係影響最大的,是「兩人在關係裡的行為模式」(如:「能夠感受到伴侶的忠誠」、「能夠從關係裡感受到親密感」、「能夠欣賞自己的伴侶」、「當需要的時候,能感受到伴侶的回應」等),對關係好壞的預測度高達45%。
00:03:14 你用什麼角度,在看待關係的幸福?
很多人在尋找伴侶時,會花時間跟精力在「選擇」,卻忽略關係是兩人互動的結果,需要彼此努力、共同搭建。
關係視角 vs 個人視角
-
衝突時,個人視角比較容易把焦點放在「對錯」,分析事件裡,誰應該負更大的責任、誰應該主動道歉。這種看問題的方式,是把人當成「事」來處理,但人是有感受和需要的
-
關係視角看問題,會把焦點放在「親密連結」,每次關係裡有衝突,都可能是踩到對方「我不被愛」、「我不重要」、「我不夠好」、「我沒有被照顧」等痛點,當連結斷裂,要看見對方內心真正的需要跟在乎、重新建立安全連結
以「關係視角」看待感情後的改變
-
吵架的頻率跟強度下降
彥廷和老婆的個性都比較急又好勝,所以吵架都很難停下來;但現在吵架兩三分鐘後,他跟老婆其中一方,會先覺察到這個惡性循環,然後開口說:「你看,我們又卡住了。」或是「等一下,我們親密連結斷了。」
-
開啟關係的上帝視角
以前爭吵的時候,彥廷眼裡只會看到對方在罵他、攻擊他,現在則是看到「他們兩個又卡住了」。站在更高的位置看關係裡的兩人,就能在每次的衝突裡,看到各自「貢獻」了什麼、又是怎麼一搭一唱走到這裡。
推薦課程:《我們,再愛一次》
想要在親密關係上有更多前進,歡迎加入乙白老師的線上課程《我們,再愛一次》,這是全台第一門由婚姻治療師開設的課程,帶領你從「系統」、「關係」的角度,重新認識親密關係,並且穿越關係裡的各種困難,把斷掉的親密連結重新接上。
課程觀念與案例,也提供實用的「愛情健檢表」,幫助你跟伴侶從「投入度、可親性、回應性」三個面向,檢查你們的安全連結是否穩固;「失控對話的關係地圖」也將利用七個句子,幫助你們跳出不斷爭吵的輪迴。
6月12日前,《我們,再愛一次》只要優惠價$2599元!快把握機會加入課程吧~
【線上課程】《我們,再愛一次》~重建親密連結,讓愛回溫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17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pl2maIoRRLE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17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pl2maIoRRLE
相關影音
新世代「選伴侶」3大指標:測出你是不是「一起幸福」的理想型?|【心理敲敲門#298】
比起找個高富帥、白富美,現在有一群人更在乎未來的另一半,有沒有「情緒安心、回應安全、生活安定」。但是難道雙方都有「三安」,感情就沒問題嗎? 這集【心理敲敲門#298】探討「新世代選伴侶的三大指標」,指出現代人不再只看外貌與財力,而更重視「情緒安心」、「回應安全」與「生活安定」這三項「新三安」條件。節目說明,能處理情緒、願意溝通、在生活中有自立能力的人,更容易與伴侶建立穩定而成熟的關係。主持人也提醒,「三安」不是條件,而是可以共同練習的能力:懂得安頓自己的情緒、願意回應對方的需求、在生活中保持穩定。當雙方都具備這些特質,就能在關係中彼此成長、互相支持。想知道自己是不是「能一起幸福」的理想型,這集節目會帶你找到答案。
2025-1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