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幸福感」,你看懂1件事就擁有|【凱璇而歸#54】
00:01:17 為什麼「想家又怕回家」?
親密關係的負向循環
親子關係
爸爸不喜歡打罵青少年兒子,但是兒子經常欺負妹妹,讓爸爸很頭痛。而兒子認為爸爸對妹妹比較好,內心覺得很不公平,才老是想把妹妹弄哭,但也因此被爸爸修理,變得更討厭妹妹。
伴侶關係
老婆經常抱怨老公,一回家就不說話、沒生活情趣。老公則覺得老婆不理解自己的辛苦,可是回嘴會被唸得更兇,所以乾脆發呆、放空,卻讓老婆更生氣。
關係「負向循環」是怎麼發生的?
-
別人的表現不符合我們的期待,所以感覺事情不順心
爸爸覺得兒子不乖,兒子覺得爸爸偏心。
老公覺得老婆囉唆,老婆覺得老公被動。
-
不意識中帶著「索討」的心態,認為對方應該用我們的標準,滿足我們的需求、為我們的快樂負責
例:爸爸認為兒子「應該」聽話、懂事;兒子認為爸爸「應該」要公平,於是把自己的不快樂歸因於爸爸偏心,並把怒氣發洩在妹妹身上。
例:老婆期待老公積極主動,多跟自己交流;老公期待老婆對自己更溫暖、包容。
→ 人在關係中有需求很正常,可是我們無法控制別人,要學會把力量收回來。
00:09:57 如何鬆開糾結的「親子關係」?
1. 允許對方跟自己不一樣
當爸爸理解兒子跟自己不同,無法用自己的標準要求他懂事、聽話,彼此才有機會好好討論:爸爸的期待怎樣才合理?兒子願意怎麼配合、調整?
-
覺察自己對對方是否有「非黑即白」的想法,認為他的表現應該要符合你的期待、標準
-
接受彼此是不同的人,對方也不可能表現得跟自己的「理想典型」一樣
※ 允許對方跟自己不同,不代表要認同他的行為。
2. 把自己的情緒接回來
-
接受對方真實的模樣,會更清楚自己對對方有什麼情緒
兒子發現自己有對爸爸的失望感,需要回頭處理這份失望,而非把妹妹當作出氣筒。
→ 這些情緒都是自己的,你要處理的是自己的失望,認回自己的情緒,才能為自己負責。
00:16:53 如何鬆開糾結的「伴侶關係」?
1. 允許對方跟自己不一樣
-
不一樣才會互相吸引,要試著回想彼此的不同之處,當年對自己有什麼意義
老婆當年喜歡老公的沉靜,現在卻覺得他被動;老公當年喜歡老婆的直率,現在卻覺得她不夠溫暖。
※ 允許對方跟自己不同,不代表要認同他的行為。
2. 把自己的情緒接回來
-
希望對方滿足自己時,要認清背後的渴望,是否牽涉到更深刻的生命議題
在伴侶關係中,會下意識退回嬰兒的狀態,認為不用表達,對方就該知道自己的需求。
→ 人不可能完美,很難所有表現都滿足你的期待。
00:20:35 關係的加害者,是被創造出來的?
-
不允許對方跟自己不一樣,又沒有認清自己的情緒跟需求,可能會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一直感覺被虧欠,甚至將「不舒服的感覺」放大成「傷害」
→ 如果家人、伴侶本質上是好人,但是你們的互動一直很糾結、呈現負向循環,你可以先練習把自己接回來,活成一個成熟的大人。
想活出成熟理性,應該割捨掉情緒?
-
學會判斷自己的想法是否理性,有沒有把快樂的責任丟給別人
不理性:「我的人生會這麼糟糕,都是因為十年前的感情失敗。」
-
不要用「對錯」批判自己與他人
-
練習收回自己的力量,離開受害者的位置
人生是否順心,由我自己的思維、反應來決定。
00:23:19 兩個人的幸福,為何只有我要努力?
想擁有好關係,要先跟自己的關係變好。
單一視角
-
覺察自己的狀態,試著跟內在的情緒和解
→ 不是無條件包容傷害自己的人事物,而是幫你跟自己重新建立好關係。
關係視角
-
知道關係是雙方的責任,只要有一方能夠做出不一樣的反應,負向循環就有機會被打斷
爸爸願意先接受兒子跟自己不一樣,並回頭照顧自己工作累積的委屈、挫折,回家看見女兒在哭的時候,比較能用中性的角度,了解事發經過,而非不由分說地修理兒子。
我們一起,才能好好愛~線上課程《我們,再愛一次》
專業伴侶諮商師乙白,集結過往實務經驗,將帶著彼此依然相愛,互動卻陷入負向循環的伴侶,以「關係視角」,看見彼此一路是怎麼走來的、如何跨越眼前的挑戰、未來又該通往何處!
現在加入《我們,再愛一次》享有$2599的優惠,折扣只到6月12號,給你們的關係一次機會,一起為幸福的未來努力吧~❤️
【線上課程】《我們,再愛一次》~重建親密連結,讓愛回溫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17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pl2maIoRRLE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17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pl2maIoRRLE
※ 已下載用戶請更新至最新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