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食男」錯了嗎?這些「性別權力迷思」你有嗎?|女性主義治療5-5|【心理小學堂#46】

00:00:00 權力在性別上的意義

  • 社會運作需要權力(如:投票給信任的政治人物與制度)
  • 每個角色各自擁有權力,背後也有要承擔的義務,以及要負責的結果
  • 過去女性被視作第二性,女權下意識是被忽視、弱化、歧視的,因此女性容易將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子
 


爭取權力

  • 改革需要碰撞、慢慢累積權力,促成典範轉移,讓僵固的制度和既定印象鬆動、流動,改寫歷史與制度
  • 權力不是只和政府、法治相關,我們應該珍惜自己擁有的權力(影響力)
  • 爭取權力的過程不只有疼痛,也有快樂
  • 權力就像是拿著麥克風,為自己發聲、爭取,但不能霸佔麥克風,也要去傾聽他人的聲音
 
 
 

00:07:05 男女對權力的態度

  • 性別刻板印象中,女性常被期待溫柔、配合、服從,這與執行權力有落差,因此女性容易認為自己不該爭取
  • 我們容易假設男性愛好追求權力,因此若一位男性對爭取權力沒興趣,常會被視為懦弱,這其中也有歧視的意味
  • 男性對於爭取權力感到壓力,因為社會環境、自我認定或伴侶,都認為他應該爭取權力,爭取不到怎麼辦?爭取到會比較好嗎?爭取到的目的是什麼?不去爭取會被怎樣看待?
  • 沒有認清權力本質,認為權力是腐敗、貪婪,就會使人害怕,而「權力使人腐敗」一說,其實是原本就腐敗的人,濫用權力的呈現
 


文化對權力的態度

  • 東方比起西方講求合群、集體主義,會怕個人太有想法
  • 封閉組織的權力流動較不順暢(如:公部門、教育、醫療單位),較容易有過度掌權、推皮球等狀況
  • 對有興趣、重要的公共事務,可以多留意、關心與發聲,用自己的方式參與、前進
例:近年許多年輕朋友重視環保議題,會自己準備環保餐具。
 
  • 社會的進步需要時間,因為人群結構組成多元(不同的年齡層、意識型態、性別認同),可以發聲、爭取,但同時也要有耐心
  • 動用權力做改變,目的不是要找出罪犯,所謂的「迫害者」,可能只是系統結構產生的角色,而「受害者」的經驗值得同理,但應自我提醒不能以此當作護身符
 


改變的時間流速

過去不能談同性戀、陰柔氣質的人容易被霸凌,在台灣推動性平教育的開始、這類議題努力對話了20年後,同婚合法有跨越性的前進。
 
  • 過去談性別議題要很小心,新世代孩子對性別的態度則是「天然平等」
  • 重點不是社會運動的快慢,而是整個社會是否願意前進,而改革的過程中,要保有希望、信心
 
 
 

00:18:40 女性主義優缺點

優點:

  • 觀點的切換,從權威者(治療者)中心轉換到當事人中心
  • 回到個人的狀態,每個人的獨特經歷都值得被傾聽
  • 不責怪受害者、強調「empower(賦權)」
 


缺點:

  • 努力的方向可能變成「找到壓迫者」,因此在自我認同上,容易將自己視為被壓迫者
  • 習慣凝視壓迫者後,有天突然意識到自己有發言權時,容易不正確地使用權力
  • 小心意識形態變成「政治正確」或操弄,為了強化自己的立場而無法對話、只剩對立,將自己認同的立場灌輸在他人身上
  • 當一個權力出頭,也會出現相對應搭順風車的人(如:女權自助餐、強勢受害者)

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同的觀點並非限制我們,而是幫助我們在思想上有更多可能。
 
 
 

00:25:26 工商時間~新課買1送1!

即日起,加入凱宇老師的線上課程《活出有選擇的自由人生》,就送嘉玲老師《你是哪種人?》的學習,《活出有選擇的自由人生》中,還能填寫「信念表單」,讓老師陪伴你釐清信念和想法!1+1早鳥優惠$2299元,只到1月16號晚上9點!
 

【線上課程】《活出有選擇的自由人生》~重塑信念,你的未來你說了算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14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0Q2jutfme00
 
【線上課程】《你是哪種人?》~榮格與16型人格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1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4yo8DPogra8

 

相關影音

「家庭vs工作」想兼顧,你要搞懂性別印象|女性主義治療5-4|【心理小學堂#45】

2022-12-23

「性別」如何塑造你的生活?|女性主義治療5-3|【心理小學堂#44】

2022-12-16

人生好難?這樣問,讓你「看見希望」|後現代取向5-3|【心理小學堂#49】

2023-01-27

覺得自己有問題?如何從「故事」找回「夠好」的自己?|後現代取向5-4|【心理小學堂#50】

2023-02-03
社群分享
加入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