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好好活」,先搞懂你被什麼卡住了?|完形治療5-4|【心理小學堂#25】
妨礙個體健康接觸的方式:內攝、投射、迴攝、解離、融合
00:04:00 內攝
把不適合你的觀念吸收進來
「你不會成功、一輩子撿角(沒辦法出人頭地)」、「小孩本來就應該孝順父母」
因為想活下去、讓父母開心,或是還無法分辨等原因,把這些觀念吞進來,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因為想活下去、讓父母開心,或是還無法分辨等原因,把這些觀念吞進來,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處理辦法
-
如果有覺察到,要有意識地拒絕
-
有意識地改變語言,拒絕那些「應該」和「非得」的信念
「你不會成功、一輩子撿角」→「我可以用我的方式出人頭地」
「小孩本來就應該孝順父母」→「小孩跟父母的愛是一種自自然的流動,而不是權利義務,我感受到你的愛,所以我也愛你。」
00:10:05 投射
把自己不喜歡的部分丟出去
有些人總是抱怨身邊的人愛忌妒、愛八卦,但他之所以一直遇到這樣的人,很可能是自己的投射。(自己身上有,但一直說別人有,而自己並不自覺)
處理辦法
-
擁有,把這部分的自己接回來
-
接納、理解,試著用自己更喜歡的方法呈現
-
完形治療師可能會問:「如果你也會嫉妒的話,你覺得他身上哪部分也會是你想要的?」
批判性高的人在批評別人時,某種程度上在顯示他的聰明,如果他批評治療師,治療師可能會挑戰他說:「如果你對我挑惕的話,你會想說什麼?」把對外的攻擊放在現在處理。
00:14:28 迴射
把想對別人做的事,拿回來自己做;把想對待別人的方式,拿來對自己做
-
我們時常給愛的方法,就是我們想被愛的方法
有些人渴望被擁抱、想被安撫,但因為沒辦法,就會自我安撫(如:抱胸、咬指甲、轉筆等…)。
-
通常迴射會搭配一個內攝的信念,因為內心有一個相信,以至於不敢向別人要,或覺得沒人能夠給你
有「不能生氣」的信念、想對別人生氣、發洩時,就回來攻擊自己,如自責、自殘、自我批評。
有「衝突會讓關係破掉」信念的人,如果有衝突的慾望和需要,或是無法接受現況時,會變成被動攻擊。
延伸學習:【一天聽一點# 1205】被動攻擊的狀態
處理方法
-
感受自己的衝動
在治療室時,治療師會請個案關注自己的身體和情緒,把想要發飆、罵人的緊張感加大,治療室是相對安全的環境,可以讓個案釋放並回頭找到內攝的信念是什麼。
-
經驗你的感覺、找到信念,從內攝開始做調整,改變語言並用適當方法表達情緒
00:21:34 解離
用一種不連貫的方式,跟眼前的狀態保持距離
有些人很愛打岔(你在講A,他突然說B)、愛說笑話或愛打鬧,就可以躲避自己真實的出場。
處理方法
-
接受這件事情的存在、把丟掉的東西拿回來
諮商師會把潛意識的東西,拉到意識層面做討論:「我注意到好幾次,只要我們一談到⋯⋯,你就會講笑話把議題轉走,我想知道你是不是還沒準備好?」
諮商師講出來後,如果個案拒絕配合,他就會知道「是他自己選擇不繼續談」,時間久了,如果動機夠強,他就會回來討論。
諮商師講出來後,如果個案拒絕配合,他就會知道「是他自己選擇不繼續談」,時間久了,如果動機夠強,他就會回來討論。
如果個案想解決親密關係,卻從家庭、工作開始談,表示他還沒準備好,諮商師會順著他給的材料進去、看見裡面相同的模式,並在對的時間告訴個案:「所以你才很困難進入親密關係」。
00:25:44 融合
絕對共生,把自己跟他人、環境全部融為一體,是一種不能分割的狀態
-
太害怕被拋棄、拒絕,所以和大家融為一體,但這樣會讓自己和關係都窒息
例:談戀愛時,覺得自己有權知道對方的一切,包括行蹤、想法……
重點不是要不要給對方密碼,而是「為什麼你有這個需求?」、「這件事的背後是什麼?」
重點不是要不要給對方密碼,而是「為什麼你有這個需求?」、「這件事的背後是什麼?」
處理方法
-
退回、設下彼此的界限
刻意在語言上,強調我跟你是不同的兩個人,而不是「我們」。
-
從你的角度,講你的觀點、你的感受,讓自我概念更清楚
00:31:31 剝洋蔥人格
把人格分五層:虛假層 → 恐懼層 → 僵局層 → 內爆層 → 外爆層
虛假層
-
覺得自己跟世界是無意義的交流、應酬、社交,感覺不到自己的感覺,活得不真實,是一種虛假的狀態
↓
恐懼層(角色層)
-
意識到好像只能用一種角色面對生命
有些人會侷限在「受害者」的角色,告訴他如何可以改變時,他卻一直說「不要」、「不可能」,是因為太害怕,所以不做任何行動。
↓
僵局層(進退兩難層)
-
知道舊的東西不能再用,但新的卻還沒長出來,意識到這個循環還沒結束時,就會想要躲開
延伸學習:【心理小學堂】自我循環理論&未竟事物
↓
內爆層
-
感受到內在爆炸,有說不出的死寂和沉默
影集《女傭浮生錄》中,一段情節是女主角回到施暴的男友身邊,她像活死人一樣在低谷中、沒生氣。
延伸學習:【心理敲敲門】從《女傭浮生錄》看家庭複製
↓
外爆層
-
把能量活絡起來、向外展現能量
-
脫掉角色、藉口、枷鎖,更真實的活著、接觸
剝洋蔥人格
-
讓人理解改變的過程,可以知道前方可能遇到什麼狀況,也可以檢查自己的經驗和狀況
-
每次剝落都會讓你更柔軟、真實,也更容易感傷,但反而會覺得自己真的活著
-
真實的存在,是會承認自己的脆弱和柔軟,才更有辦法去感受
00:39:07 工商服務~《讓夢想著地》新課上線!
【線上課程】《讓夢想著地》勇敢迎接改變,陪你生涯轉彎不孤單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13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DviTCUUjLNA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online/tk13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DviTCUUjLNA
現在加入《讓夢想著地》享有早鳥優惠價$1666~
陪伴你迎接更喜歡的新自我,優惠期限只到2022年8月25日晚上9點!
陪伴你迎接更喜歡的新自我,優惠期限只到2022年8月25日晚上9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