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停下來」,你要的改變才會發生?|完形治療5-2|【心理小學堂#23】
00:00:00 改變的悖論
完形治療強調停在當下、不要急著改變。
改變的悖論
-
越想改,越改不了,停下來不再用力的時候,改變才會發生
學員為了變瘦用盡一切方法,每次訂下目標而且做到,沒過多久卻又復胖,讓他很挫折。當坊間流行新的減肥方法,就去嘗試,然後又失望。
因為學員對自己有很嚴格的標準,於是先請他放下一「應該」要瘦的想法,全然接納自己的身體、聆聽身體的訊息、不管外界的眼光,他才發現自己其實喜歡自己有點小小的豐腴,因為覺得這樣很可愛。
後來才發現,因為學員的媽媽覺得女生瘦才好看,她一直以來追求的,是為了讓媽媽滿意。瘦了又復胖的心理機制,是想讓媽媽開心,或是想要做自己的想法在角力,在學員接受自己之後,再也沒有維持體重的困擾。
因為學員對自己有很嚴格的標準,於是先請他放下一「應該」要瘦的想法,全然接納自己的身體、聆聽身體的訊息、不管外界的眼光,他才發現自己其實喜歡自己有點小小的豐腴,因為覺得這樣很可愛。
後來才發現,因為學員的媽媽覺得女生瘦才好看,她一直以來追求的,是為了讓媽媽滿意。瘦了又復胖的心理機制,是想讓媽媽開心,或是想要做自己的想法在角力,在學員接受自己之後,再也沒有維持體重的困擾。
-
停在當下不等於不要動,回頭愛自己的過程中,要跟著新的體驗和發現流動
-
反直覺,強調經驗、感受的學派,容易被有心人士利用,包裝成「靈修」、「New age」的概念,好的東西被過度渲染,就會離開本意
全然的接納自己和當下
-
從消極的環境支持轉為積極的自我支持
環境支持:從外界獲得能量(他人的認可、優渥的生活、好的親密關係、……),認為是外界和別人的存在讓我們快樂,過分依賴環境支持,會追求認同、覺得別人的肯定才是好的。
-
看見自己對外界的依賴,慢慢長出健康、有適應力、有彈性的自己
-
有需求時,自己想辦法得到滿足,而不是被動等待外界給你
00:16:01 完形治療「整體觀」
整體觀
-
相信人的知覺會傾向圓滿
把三根棍子擺成三角形,但彼此沒有連起來,它其實不是三角形,但你還是會把它看成三角形。


-
電影和攝影中的「蒙太奇」
-
相信「身心靈」是一體的
-
部分之和,不等於整體
一個和本人長相一樣的複製人,即使連記憶都灌進,因為沒有「活著」,所以複製不了未來的變化。
00:20:50 場地理論
場地理論
結合整體觀,把不相關的東西串成某種意義(蒙太奇),隨著看到的焦點不同,也會有不一樣的知覺,也就是「影像形成歷程」。

你看到的是兔子?還是鴨子?

你看到的是老太太?還是女人?

你看到的是兔子?還是鴨子?

你看到的是老太太?還是女人?
延伸學習:有聲書評《看出關鍵》
切換不同感受時,就會看到不同的東西
-
完形心理學鼓勵人,把知覺焦點拉回自己的身體裡、感受上,不是接受外在的邏輯思考,而是自己去經驗
-
每個人看同一件事情,會看見不同的意義,我們會不斷重新定義所處的環境,因為我們所看見、經驗的都不一樣,所以世界上沒有真理和真實
同一塊玉米田,農夫、飛行員、畫家、商人看到的重點都會不一樣。
農夫會看到可以收成的地方、飛行員會看到適合迫降的地方、畫家會看到黃金色的地毯、商人會看到經濟效應。
農夫會看到可以收成的地方、飛行員會看到適合迫降的地方、畫家會看到黃金色的地毯、商人會看到經濟效應。
推薦電影:《靈異第六感》
一開始被導演牽著走,直到另一個觀點進入,才發現和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樣。
我們的痛苦,有時來自太執著於一個觀點、只看見某個觀點和面向
停在當下,把全部的感官接回來,不要急著改變,而是打開感官、看見可能性,去承認、去經驗,改變就會發生了。
00:27:01 有機體的自我調整
-
有機體是「個人」,強調一種持續變化的狀態
-
如果有一個新的慾望,當它浮上意識層面後,健康、自然的人,就會自己找方法去滿足它,滿足後,就會活得自在、平靜、幸福
感覺渴了的時候去找水喝,喝到水、得到滿足後,慾望就會消退。
00:30:41 新課預告:《讓夢想著地》
《讓夢想著地》適合這樣的你
-
如果你在生活和工作上,有沒辦法著地的距離感
-
知道要改變,卻不知道從何改變、害怕冒險
-
不再為了世界和環境的期待改變,一步步帶著你更靠近自己
「生命的成功不在起始點,而是在轉折點」
【線上課程】《讓夢想著地》~勇敢迎接改變,陪你生涯轉彎不孤單

